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阿志随笔

正文 第二章 一枚炸弹见证日军对昭平人民的屠杀

    在县城文化馆旁的古榕树下,有一枚铁锈斑驳的炸弹,炸弹重约一百磅。关于这枚炸弹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它是日军屠杀昭平人民的罪证。

    据《昭平文史》记载:1938年11月18日上午9时,一架敌机从马峡上空向县城飞来,昭平对空监视哨所立即鸣钟发出紧急空袭警报,居民纷纷四处逃散。敌机进入县城上空,轰隆隆的爆炸声过后,县城浓烟四起,火光冲天。

    敌机飞走后,人们连忙扑灭大火,抢救财产。在这次轰炸中,日本战机共向昭平县城投下了8枚炸弹,一些来不及躲避的群众被炸死、炸伤。在当时的利民桥第二市场内,两名摊贩被炸死,尸体撕裂,肠子等内脏零碎的挂在架上,不少血肉溅飞粘到了墙壁上,场面惨不忍睹。市场里还有十几名群众被炸伤,其中一名妇女的脚板被炸穿,成了重伤;在江边的码头,一名妇女被炸死,尸首破碎,四处散落,几名群众不同程度受伤。

    最惊险的是在老街居民黄元昌的果园里,躲着一百多名群众,有一枚炸弹落下来,炸弹的腮部恰巧被邻居黄深记屋子后面的围墙顶了一下,斜托弹身横跌入园子里,没有撞中雷管,没有引发爆炸,园子里的一百多名群众才得以幸免。炸弹重约两百磅,长约一米多,有一个小水桶那么大。第二天,一名有工兵知识的技师把炸弹雷管拆下,取出里面的烈性炸药,弹壳交由县政府处理。这枚炸弹的尾部铁片刻有“昭和”年号,是日本在1938年前30年就制造了,由此可见,日本蓄意侵略的野心蓄谋已久。

    日本对昭平县城的第二次轰炸,是在即将抗战胜利的时候。1945年,日军占领了蒙山、荔浦和梧州等地,对昭平形成了包围形势,由于昭平人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多次侵犯昭平的阴谋没有得逞。4月10日正午12点,八架敌机来袭击昭平。在利步村投下炸弹两枚,炸死两人,毁坏房屋多间,十多人受伤;在城厢投下炸弹10枚,有的在城东爆炸,有的在城西爆炸,敌机还在空中用机关枪向群众扫射。此次空袭造成6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其中县府的一名会计员被炸死,血肉横飞,连基本的尸骨也无法找到;两名来县城卖竹的农民被炸死,一名妇女在水井头被炸死。

    日本帝国主义的两次残暴行为,激起了昭平人民的愤怒,坚定抗日的决心。在坚决抵抗日寇侵犯的同时,昭平人民坚强不屈,即使在县城被日军和伪军侥幸攻陷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当汉奸,表现出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并在县长韦瑞霖的带领下,积极收复县城,很快把日伪军赶出昭平。从抗战开始,全县有1700多名热血青年陆续投身全国的抗日队伍,从台儿庄、大上海、南京等地打到缅甸和台湾,九死一生,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枚炸弹,是在1938年的第一次轰炸中落下的哑弹。当时,在龙坪水碓头的晨曦桥臭水沟里,落下了一枚炸弹,因为那里有很深的淤泥成了哑弹,深埋在淤泥里。1965年造田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枚炸弹,重约一百磅,技术人员拆除里面的炸药和雷管后,将弹壳交给县文管所保存。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政府把这枚炸弹安放在榕园展出,作为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和警示教育。

    历史证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多行不义必自毙。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后,这枚炸弹在昭平的土地上静静躺了74年。今天,“九•一八”的硝烟离我们早已远去,但是,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贼心不死,参拜靖国神社,颠覆侵华历史,对我国钓鱼岛等领土虎视眈眈……

    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忘却苦难,苦难就会重新降临。希望后人铭记这段发生在昭平大地上的血淋淋历史,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企业,经济才能强盛,国家才能富强!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遭受外敌的欺侮。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