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猛龙万里征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背道而驰

    带着赵睿快马疾驰赶往南阳的纪啸,为了尽快的到达南阳,尽可能的采取抄近路、走直线的方式,从长安城外的军营出发后,直奔东下拱卫关中的两大名关之一‘武关’,穿过武关也就可以进入‘荆楚’之地、再绕过伏牛山脉、距离南阳也就不远了。

    前朝的大秦,当年在战火纷飞的七国争霸中,就是以雄踞关中作为大本营,以潼关来挡住来自于‘关东’(潼关之东)诸国的觊觎、以武关来挡住来自于强楚的窥视,而主要的争夺则是同崇尚‘胡服骑射’的赵国在‘河西走廊’进行强力的拼争。同样,时势造英雄。在秦、赵两强的铁血绞杀中,也相继诞生了战国的‘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对于汉宣帝能否十分决断的御驾亲征?纪啸认为几乎有九成以上的可能。年少、睿智、能力绝佳的汉宣帝,同样也难免具有着少年人争强好胜的秉性。在大漠的蛮夷狂妄的叫嚣和十几万汉军受困于大漠的刺激下,其实已经没有了别的退路的汉宣帝,很大程度上会毅然决然的下决心、坚持御驾亲征。

    就是从着眼于未来的角度去考虑,希冀自己以后会大有作为的汉宣帝,也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御驾亲征这条路。因大漠群胡已经嚣张的下了最后的通牒,汉宣帝如果畏首畏尾的退缩不前,必然会对汉宣帝的人望有所损伤。反之,如果汉宣帝以一种御驾亲征的强势姿态出现、并能力挽狂澜的凯旋而还?那么,也就可以使汉宣帝在朝野之间的声望提高到令人难以企及、会受到万民敬仰的高度。何去何从?少年出身贫贱、并不糊涂的汉宣帝自然会想得十分的明白!

    何况,还有一项不会让汉宣帝落入险境的基本保证。那就是恍若他大汉皇室‘替死鬼儿’的纪氏这一代又出现了一位能力、才干均有不俗表现的纪啸,而且还毛遂自荐的又一次可以代替他大汉皇室的这一代帝王汉宣帝去‘慷慨赴死’!汉宣帝又安能不为?……

    在汉宣帝御驾亲征之前,其实纪啸即使是等在京城长安暂时也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现在在臣属中还属于低位的纪啸,现在也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到汉宣帝御驾亲征事宜的具体安排中去。他也就只能是乖乖的等侯在京城,等待着御驾亲征起兵后跟随着大军出征。因而,据实说来,汉宣帝御驾亲征的大军临近大漠之前,多一个纪啸也不多出些什么、少一个纪啸也并不缺少些什么!

    在纪啸带着赵睿从长安赶往南阳所走的路线上,其实在原历史的后世三国时期曾经发生了一件家喻户晓、人所共知的事件。而这个事件,所采取的进军路线基本上就是现在纪啸带着赵睿所走的这条路线……。

    在后世的三国时期,蜀汉的名相、权相诸葛亮以一檄名传千古的‘出师表’开始了首次的出川北伐……。

    在北伐之初,蜀汉以十分强劲的势头,连下陇西的天水、安定、南安数郡,诸葛亮也就在此时收下了他平生最得意的弟子姜维。而蜀汉的进军迅速、强势,也一下子就震动了北方的曹魏朝廷,令整个曹魏的朝野上下出现了手忙脚乱、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

    在曹魏派军抵御连连的惨败、蜀汉大军凯歌频奏强势推进的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曹魏无奈的重新启用了当时正处于仕途的低谷期、被贬官为民寓居于宛城的一代枭雄司马懿(宛城在南阳以南、隶属于南阳郡)。

    而接旨后动身赶往洛阳前去接受敕封的司马懿,在途中却接到了探子的密报:蜀汉的诸葛亮策反了屯军于上庸、新城等地的原蜀汉的降将孟达,孟达正紧急的调兵准备偷袭曹魏的大后方京畿之地(在三国演义中,此处交代得极其的不清楚。孟达是想叩武关偷袭长安、还是绕过伏牛山脉直接偷袭曹魏的京城洛阳?书中并没有说清。)。

    接到密报的司马懿,由于感到情况已经万分的危急,就极其决断的马上来了个‘先斩后奏’。司马懿随即就立刻放弃了前往洛阳的接受敕封,快马轻骑抄近路紧急的突袭上庸、新城等地,立斩了孟达,首先消除了孟达这个隐藏在曹魏中心腹地的最大隐患。而在此次的突袭中,曹魏开国的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年老的徐晃也不幸殒命疆场,实现了大将军马革裹尸的夙愿。

    随后,出任了曹魏大军主帅的司马懿在同蜀汉的主帅诸葛亮的强力对抗中,也就相继上演了马谡的‘失街亭’、诸葛亮的‘大唱空城计’等精彩的戏码……。

    而后世三国时期司马懿先斩后奏突袭上庸、新城等地所采取的快捷进军路线,就是现在纪啸带着赵睿马不停蹄的赶往南阳的大致上的同一条路线,只是方向正好相反而已。……

    南阳,后世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之后的一镇诸侯强藩袁术的最初起家、割据之地。在十八路诸侯讨董攻下洛阳之后、陡起内讧之时,一代枭雄曹孟德因此而发‘邪火儿’所言的:……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就是设想的袁术(字公路)出南阳直叩武关。

    无论是现在的西汉以长安为都、还是以后的东汉以洛阳为都,南阳都是从京城开始直达江南的最为捷径的路途上的必经之地;基本上是属于那种十分重要的交通重镇范畴。

    西汉时期,从武帝始开始把中原大地划分为十三个州、并设置刺史这个官职来管辖各个州。所划分的十三州由北及南的分别是:幽、并、冀、青、司、兖、徐、荆、杨、雍、凉、益、交。而南阳,则隶属于荆州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其中,出于朝廷中央集权的需要,无论是州的主官刺史、还是州下属的郡的主官太守,均是要由朝廷来直接的任命。因而,虽然刺史的官阶要高于太守,但刺史却对太守只有管理权、而没有任免权。

    这种显得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官设置方式,也为以后的乱世之年经常出现的‘属大于主’、刺史要仰太守的鼻息而存、刺史和太守打得不可开交等怪异现象埋下了伏笔。人所共知的的例子:东汉末年冀州刺史韩馥要仰渤海太守袁绍的鼻息而存后还被袁绍所逐、北平太守公孙瓒同幽州刺史刘虞打得不可开交、南阳太守袁术也根本就不听荆州刺史刘表的号令等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