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猛龙万里征

正文 第四十八 鹬蚌相争

    纪啸也再一次的在内心里感谢上苍赐予了自己这一副优势明显的皮囊!先入为主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在外貌上的第一感观。而纪啸正是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直以来才被这些大汉朝的达官贵人、豪门名媛所承认和认可;使对自己的过往身世连自己都是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的纪啸少添了许多胡乱解说的麻烦的同时,也使纪啸想当然的就可以通过外貌上来印证自己的优良出身,给人在第一印象中首先就有了‘忠义传家、忠良之后’等的口碑,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可以取得大汉朝这些上层人物七成的信任度。

    当然,先辈的余荫,也仅仅是后辈想要有所造就的‘敲门砖’而已。先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漫长的、也许是辉煌的人生之路还得要后辈自己去走。走好走孬?则就需要靠后辈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了!富贵不出三代、豪杰隔辈既馁;有多少先辈创下了辉煌的基业、却被‘败家子’似的后辈所毫不吝惜的败光!纪啸自然也不例外,因外貌先入为主的得到了几乎是他见到过的所有的大汉朝上层人物的青睐的同时,其实这也就仅仅是纪啸人生的漫漫征程才迈开了第一步而已,还需要纪啸继往开来在以后自己去闯荡。

    秉性耿介、说话直率的张安世,脱口而出的话语刚刚说了一半,也就打住了自己的话头,冲着与自己的外貌特征有着天壤之别的、身体羸弱得颤巍巍的苏武笑道:“呵、呵!老夫知道子卿素来对少年人只注重人品而并不看重出身。如此急火火的把老夫唤过府来,不是仅仅就是让老夫来见见这位身为纪公后辈的少年人吧?难道是子卿感念纪公当年的忠义无双,想要与老夫联名举荐此子为‘茂才’?如此,有子卿一人一人也就足矣!何必又要老夫来画蛇添足?”

    用‘老而弥坚’来形容已经年近花甲的张安世绝不为过!虽然张安世并没有完全的说对苏武找他来的目的,但也一针见血的完全的说对了方向。宦海沉浮了数十年的张安世,父子二人均身居大汉朝朝廷中枢的得到了帝王的信任,头脑和能力岂是一般的寻常之人可比的?表面上显得张安世有着军人所特有的粗豪,实际上张安世则有着思维极其缜密的‘七窍玲珑之心’。没吃过猪肉,还能没看到过猪跑?官场中见得光的、或见不得光的诸多‘猫腻’,又安能瞒过‘人老成精’的张安世的‘法眼’?

    “咳、咳!子儒想得稍有些偏颇矣!老夫想对此子有所有所襄助确是实情,然却并非是想强拉着子儒与老夫同举此子。今日老夫偶遇此子,与之详谈后则颇为惊诧其才略超常。然子儒由其外貌、体魄就可看出:此子非是与老夫一样乃是一‘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弱质‘书虫’,乃是与子儒同好的皆为赳赳武人也。老夫安能废其所长的胡乱举荐?咳、咳!其实,老夫非是要把其举荐予他人,乃是要举荐予子儒也!......”从相互之间的毫无忌讳的交谈中纪啸就可看出:苏武同张世安的交情非浅!应该是堪称莫逆的那种‘老友’。

    “举荐予老夫?子卿此言何意?”张安世神色有些诧异的问到,同时也上上下下的刻意打量了一下已经‘告罪’坐到了自己对面的纪啸:“啊,看此子的体魄强健、形貌规矩,难道也是军旅出身?子卿难道是想让老夫送他的军中加以历练?”想当然耳,张安世因纪啸年龄还稍显得年轻,才想到了‘苏武可能是把推荐纪啸给自己,让自己把纪啸送到军中加以历练并适当的加以照应’这方面上。当然,现在的纪啸由于有两位德高望重的大汉朝老臣在热络的交谈,自然是没有他任何的插言和说话的机会;纪啸也只能是正襟危坐的摆出一副恭谨受教的姿态而凝神静听。否则,也就太不知道‘尊老敬贤’了!

    “咳、咳!子儒有些过去的轻看此子了!老夫今日曾同此子相谈甚久,也深深为其在军略方面的造诣所折服。然此子又非‘赵括’似的世家纨绔子弟的夸夸其谈者,乃是曾经经历过了疆场上的浴血搏杀而劫后余生的锻炼;其见地也大有可取之处。老夫毕竟乃是一个文人,对此等军略之事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老夫把此子领到宅邸后也敦请了子儒前来,想让子儒也听听其见解。如果子儒认为此子的见地可取,此子以后自然是也就交给了子儒,由子儒来安排其此后的一切。咳、咳!”苏武半反驳着张安世的说到。

    苏武不断咳嗽中的苍哑话语,把年老之人的顽固、甚至自以为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没征求纪啸任何意见的情况下,却‘一竿子’又把纪啸完全的推给了张安世。但从另一个侧面考虑,苏武可能已经把纪啸看成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子侄之辈’的人,他自然可以自作主张的来安排纪啸今后的一切、并能安排好一切。

    还没等张安世有所表示,苏武就又转首看向正襟危坐的纪啸说到:“小友就把你的经历和见解对子儒再说一遍吧!免得老夫口齿漏风、说东忘西的说不明白。”纪啸心里好笑的暗想:你已经絮絮叨叨的帮我安排好了大部分,就一切都代劳算了!何必还用我自己来说?心里虽然虽然有些好笑、怄气的想着,但纪啸还是再一次的站起了显得威凛不群的伟岸身形,向张世安客气的躬身一揖后,才简略的娓娓向张世安道出了之前自己已经向苏武说过了一遍的自己的出身来历、以及关于自己对大汉朝应该如何的对付匈奴人的侵扰和肆虐的办法。......

    隔行如隔山!在这之前纪啸对苏武数说对付匈奴人的办法时,苏武也就仅仅是凝神静听之后认为纪啸的见解不错、可以研讨后加以实施。而此时纪啸对半生戎马空偬的张安世解说,张安世的反应则较苏武更加的明悟和认可。

    张安世在凝神静听间,也含笑频频的点头心里暗自的认为纪啸的见解不凡。在纪啸基本上叙述完毕之后,张安世略为沉吟着开口说道:“老夫就僭越称呼一声‘贤侄’吧!贤侄的过往之事想来子卿就可以圆全的安排好(指的是纪啸可能是‘逃兵’),老夫就不过多的言说了!贤侄关于对对付匈奴人的方略,则令老夫大生茅塞顿开之感。正应了那句话:英雄出少年哪!贤侄的见地实是不俗也!然老夫亦有些拙见可以补充贤侄考虑的不周之处。如果贤侄所言的‘筑城以豢养之’的办法中,快速的筑城之法可行之;则我大汉也不妨再采用‘分而治之’之法。岂不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乎?我大汉适时的采取分化瓦解的‘驱虎吞狼’之策而就近行之、并加以‘推波助澜’,贤侄之策岂不更加的趋于完善了?......”

    张安世对自己所说的办法的补充,则令纪啸不由得在内心里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呀!这张安世的办法不完全的变成了后世的‘邓禹’对付羌胡的办法的‘翻版’了吗?自己的办法再加进去张安世的补充,其效果将会更加的令人叹为观止!见效也会更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