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谋主

第一卷 乱世人命贱 第十三章 两年(上)

    (加更一章!!!大家有票的都扔过来吧!!!!!端午节快乐!!!!!!!!~~~~~)

    时光荏苒,人事变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时间永远都是装了永动机的钟表,不一样的是,钟表总有一天会停止,时间却不会为谁停下它的脚步,唯一变化的只是人们在它面前加上的一串长长的年号和备注。

    就像公元184年的东汉,在两年前那个外来者突然闯入的情况下,依然有条不紊的进入历史正常轨道,向着一片混沌的未来绝尘而去。

    苏逸的到来似乎只是滴水入海,仅仅是在大海中散出一阵涟漪,便归于平静,而东汉末年的一切都毫无变化,太阳晨起夕落,百姓民不聊生,刘宏依然醉生梦死。

    蝴蝶效应的原理在这里似乎失去了作用,仍然在为未来而奋斗的苏逸毫不知情,就算他知道蝴蝶效应,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只后世来的蝴蝶已经煽动了翅膀,整个东汉天空却依然毫无变化吧。

    光和七年的一月来的很快,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场下遍北方的大雪。

    魏郡,魏县。

    又是冷冽的寒冬季节,大地仿佛银装素裹的水晶,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熠熠生辉的光泽,放眼望去,宽阔而静谧的魏县平原一片雪白,矗立在平原上的魏县犹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狠狠的扎根在魏郡的中心。

    远远的平原深处,一排黑线快速的移动着,在不断前行中渐渐清晰起来,是一支商队。

    李虎是张闲花大价钱请来的江湖人士,他有一手硬功夫,早年间在北方闯下了偌大的名气,人称李铁手,能力敌十数人,一柄长刀使得大开大合,颇有开山裂地之势。

    像李虎这样的人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张闲也只有他一人可以称得上是高手,其余跟随张闲来往塞外的护卫都是他自己的私兵,人数在五百上下,在整个北方也算是不错的商队了。

    当然了,和糜家甄家这类巨商是没法比拟的,传闻糜家光是家丁便有上万之多,实在是骇人听闻了,不过张闲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也没想过现在就去和那些存在多年的豪门大族竞争,那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太困难了。

    不过,小苏先生说过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必定能和他们分庭抗礼。

    躺着豪华马车里的张闲怀里搂着一名艳丽少女,心中不无得意的想着。

    对于两年前在香菱阁见过的小苏先生,他是发自内心的敬佩,且不说那日他于气势上硬抗当年还默默无闻现在已凭借剿匪威震冀州的张颌张俊义,光凭河北大儒沮授都为了他专门赶到香菱阁,在最后时刻直接吓走张颌,就能看出小苏先生的手段了。

    最重要的是,张闲原本只是魏县一个小小的水果商人,只不过因为垄断了整个魏县的水果供应而稍微有些名气的他,一年前的某一天突然受到了苏先生的来访和指点。

    然后他的人生就此改变,张闲的名字开始在整个河北商界名声鹊起。

    姑且不说当年苏逸是怎么指点的张闲,这次张闲与塞外胡人的交易明显非常成功,他用从中原购买的锅碗瓢盆以及生活用品,换取了大量的战马。

    自然不会是那种只能拉磨卸货的驴马,而是马身健壮,脚力飞快的战马,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汗血马,汗血马没有盛传的那么少,只是塞外民族控制了汗血马的交易,才使不知情的人们以为汗血马当世稀有。

    这次苏逸要求他购买的战马,大约在一百匹左右,不是良**,以张闲现在的经济实力还买不到如此多的良种汗血马,这些马匹中,中下等马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母马又占了大半。

    张闲隐隐知道苏逸买这些马的目的,因此非常上心,买来的汗血马虽然是劣等马,却不劣质。

    商队在以李虎为首的五百名私兵保护下渐渐逼近魏县,站在城门外的士卒早就看到了张闲的商队,不过他们依然不敢放松警惕,一支小队已经列阵守候,恐怕一旦发现敌情,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映。

    “请出示你们的商会证明。”

    一名年纪在二十左右的军人伸出右手走上前来,左手紧紧握住剑鞘,以便随时做出反映,眼神凌厉的看着李虎。

    李虎一咧嘴,从马上跳落,快步上前搂住军人的肩膀,笑骂道:

    “好你个牛犊子!怎么?还握着剑,是想砍你李哥几剑怎么着啊?见了你李哥还要拿什么商会证明!欺负我老实人对不?!”

    那名叫牛犊子的军人挠挠头,刚刚还紧绷的脸色一松,腼腆笑道:“李哥,您也知道,自从几个月前沮大人推出这商会证明后,很多来往行商都需要出示凭证的,何况,车里坐着的张胖子又不是没有…”

    “就你小子聪明!”

    李虎一瞪眼,拍了牛犊子一巴掌,从怀里拿出一块绸布,上面画着一枚文钱的图案,边缘还有着魏县沮授的标记,嘴里嚷嚷着:“仔细看看!别弄错了,免得回头说李哥我欺负你…”

    牛犊子仔细的对比了下,确认无误后,冲李虎微微一笑,便凭证交还到李虎手中,然后转身大手一挥,士兵让道。

    李虎将商会证明小心翼翼的收入怀中,走到豪华马车跟前,看着微微颤动的车身,轻声道:“东主,进城还是去庄院?”

    过了一会儿,马车里传出张胖子明显有些虚弱的声音:“你留下一队护卫随我进城,其他人领着马匹去城外庄院落脚。”

    ……

    ……

    两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尚在襁褓的婴儿长成蹒跚学步的幼童,今年还身在闺中待嫁的少女,明年就已嫁做他人妇。

    同样的,北方边境的胡人入侵的更加嚣张,已不再停留于烧抢粮食物品,就连从前匆匆而过不敢轻易招惹的妇女也开始染指,小孩儿与妇女成了胡人掠夺的主要对象,年逾古稀的老者和青壮男子则一律斩杀。

    汉人与胡人的仇恨也有次愈结愈深,再无转圜余地。也许,自从汉武帝下定决心驱逐匈奴打击胡人时,胡汉两家的仇便已结下了。

    发生在北方边境的战事愈演愈烈,身为大汉帝国的统治者刘宏却毫不知情,群臣更不会擅自将这些消息道出,眼看着北方的天空愈加昏暗。

    两年来,汉灵帝刘宏每日沉迷于美色与奢华的生活中,仿佛忘记了他的天下,忘记了他的百姓,忘记了他的九州大地,有时甚至连早朝都不再听政,将朝廷百官晾在德阳殿中。

    而从光和五年到光和七年间,官员间的罢免起复愈加频繁,常常是今日上任的司空,下月便会被顶替,大汉的官场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乱过。文武百官们缺乏了有主见的贤臣领导,无奈之下只好同大将军何进商议政事,可何进一个屠夫出身靠何皇后上位的将军又有几分学识?

    于是,汉朝在刘宏的每日荒废下,在何进的敷衍下,越来越乱,就如同逐日到最后的巨人夸父般,不知何时就会轰然倒下。

    在这些混乱的日子里,唯一值得朝廷官员欣慰的,就是光和五年刘宏设立西园八校尉,八校尉的设立不得不说是受了曹操弹劾许馘的影响。

    刘宏从小起就看够了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斗争,尤其是现在的他身体越来越虚弱,更不想被这些外事烦扰,所以有时候面对两者间的对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许馘和宦官勾结一事又挑起了刘宏的心结,于是西园八校尉便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下成立,被刘宏看好的曹操顺理成章的成为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宦官蹇硕却是八校尉的首领,这也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宦官终究占据了上风。

    不过两方势力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因为西园八校尉的设立而停止,明争暗斗仍显见于朝廷,在这种情况下,被皇帝百官忽略的百姓,开始信奉起另一位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的人,太平道的兴起也就成了不可避免之势。

    ……

    ……

    自从沮授上任以来,推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策,魏县近几年治安提升很大,原来的混混程大越来越像一名良民,大街上的流氓也越来越少,百姓的收入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沮授也成为了冀州最受爱戴的县丞,没有之一。

    要让魏县百姓评出这几年最感激的人,那一定是非沮授莫属。

    商会证明这个凭证是几个月前苏逸向沮授提出的,经过沮授的深思熟虑后,才决定在魏县推出试行,其实也只能在魏县试行。

    而商会凭证的发行,让整个魏县的老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首先就是这个凭证需要出两万钱购买,两万钱对于经常来往于魏县的大型商队和商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可是对于普通老百姓那就几乎是一年的收入了。

    沮授推出商会凭证当然不是要强收钱财,他听取了苏逸的意见,将这个新生的商会命名为冀州商会,顾名思义,自然是专门为冀州商人提供的商会,事实也的确如此,冀州商会只对冀州的商人收取入会费。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可以将冀州的商人绑在一起,不过能成为冀州有名的商人,没一个是傻子,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交费入会,身为商人的他们要看到的自然是利益,而沮授对外的宣传就是商会将设立一名会长,两名副会长。

    于是整个冀州的商人就像闻到腥味的鲨鱼一样,全部涌向魏县的县府,在沮授笑眯眯的收取了每人两万钱的入会费后,便宣布商会会长将由官方和商会共同推举出来,而副会长则由商会内部选举。

    若论在冀州声望和家室之大,那是非邺城甄家莫属,因此甄家家主甄逸毫无悬念的当选冀州商会第一任会长,凭借一年来实力大涨后在冀州名声鹊起的张闲,则和另一名在冀州同样也是家财丰厚的知名士绅分别担任副会长。

    冀州一些高级别的官员不是没想过染指冀州商会,他们以官员不能参与经商为由责问了沮授,不过惧于沮授和田丰两人联手抗压,二人又身为河北大儒,在整个河北极富声望,况且甄家家主成了冀州商会的会长,以甄家在整个北方的影响力,这些声音也渐渐消失,于是此事就在争论中不了了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