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小说 > 江湖繁盛记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云 集

    线铃和冲冠一怒两人有说有笑的走进了演武场,丝毫没有半点决斗的架势。可是,一进了演武场中央,两人的笑脸便全部收起,紧接着,萧杀之气升起,看来两人嘴里说得好听,知道这个演武场挂了也不掉级,那是都准备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了。

    “线铃兄弟,你先出招吧!”亮出兵器,冲冠一怒毕竟还有个大哥的架势,长剑一摆,点手对线铃道。这厮身高马大,用得自然也是七尺长剑,那可是战场上厮杀用得家伙,不过他这剑刃不宽,只有四指,否则就算跟线铃等在西方大秦遇到的那些双手大剑相比,也毫不逊色了。

    “承让了!”线铃一拱手,摆了个请手式,却不继续进招,不过,他既然已经摆出了这个姿势就已经算出招了,冲冠一怒也不客气,当下单手抡起长剑,劈头盖脸的便向线铃砸去。

    “这是要试力气?我可不惧你!”线铃暗笑道。两大仙器(不死药任务时,线铃在被逼无奈下让神龙套装认主后,玄武汗巾就没法还给东方旭了,线铃无奈之下给了东方旭一大批从装备联合会那里搞来的好东西做补偿,其中甚至还有一件他高价收购的神器,基本上把他借军马赚得那点钱和生擒天祚帝的赏赐都花进去了)在身的线铃,所有二级属性都已经差不多能与一转顶峰的高手抗衡了,因此,对于尚差一点达到一转顶峰的冲冠一怒,硬碰硬比力气他也不怕――尽管冲冠一怒显然是最以力气见长的威剑士而他只是一个散道士。

    “碰!”两人第一次碰撞可谓是平分秋色,各自退了五六步,谁也没占到便宜。

    “好!”两人都赞了一声,冲冠一怒是赞线铃以一转初段的散道士的职业,竟能与自己力气相当,而线铃则是在赞冲冠一怒的装备,不愧为五绝之一的琰戊的贴身弟子,装备就是好!线铃曾与不少一转高段战斗型高手切磋过,包括冯错、威震天、赤貂、春申豹,甚至包括酒吞童子(在大宋改名叫做屯子铜)和茨木童子(就是汴河帮主木仙瞳),但以线铃现在的装备,没有一个能与之在力量上相当,冲冠一怒的威剑士虽然在力量上略微的占点优势,但能跟他在力量上硬碰硬,说明其身上的装备比这些人都要好。

    对对方的基本能力心中有数后,冲冠一怒大喝一声:“冲冠剑法!”,便向线铃杀了过去。之前线铃曾较长时间与冲冠一怒混在一起打怪,那时由于怪物等级较低(那时线铃才十几级,帮他升级嘛,不可能找太高的),冲冠一怒曾使用过各种兵器瞎玩儿,也用过这柄七尺长剑,但线铃从没见过,也没听过他用提到什么“冲冠剑法”,不过,这剑法既然能以冲冠一怒的名字命名,显见得是他压箱底的功夫。

    一般人听到“冲冠剑法”这个名字,又看到冲冠一怒手中的七尺长剑,一准以为这会是一套大开大阖,刚猛异常的剑法,线铃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没想到冲冠一怒真的使出来,他却发现这竟然是一套小巧绵密的剑法。一般用长剑不会使用小巧剑法,这不是施用着性格的问题,而是剑的客观条件所限,长剑太长,一方面重量大,惯性也大,增加使剑者转折时的难度,另一方面,当使剑者手腕转动同样的角度时,长剑的剑尖走过的距离要比短剑长得多,也就是说,假设手腕转动相同角度所需时间相同的话,长剑在这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更长,这样,剑法中的破绽和空隙就会变大,自然也就不适合短小绵密的剑法。

    可是,冲冠一怒的这套剑法使得真是绝了,别人不能,他就能将那长剑控制得丝毫不差,剑尖与他所想象的位置甚至没有一毫米的偏差,这需要怎样的控制力和苦功啊!当然,能把七尺长剑控制得如此细微,威力自然也就非同小可。使兵器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端,一寸险,对付长兵器,最重要的就是寻找长兵器使动间的破绽,欺身进去近战,可把长兵器使到冲冠一怒这样的地步,根本就没有什么破绽,那就只能在剑尖范围以外活动,除非有远程攻击手段,否则就是只能挨打,不能还手,而且兵器越长威力越强,即使使短兵器的等级力量都要强于使长兵器的,但在对方剑尖处仍旧会居于绝对的劣势。

    如今的线铃就处在这样一种劣势下,他一开始只是使用了包括亲传太极剑法在内的武当派的一些剑法武功,虽然他如今已被武当逐出门墙,原版的武当功法都无法发挥威力,但线铃浸淫武当派的武功也有好几年了,以他的领悟力,再加上不停的与高手对战,早便有了自己的体悟,其实他之前所使用的武当功法,便已经不是原版,而是经过他改进后更适合他特点的以武当功法原理为基础自创的一些东西,因此,被逐出武当对他影响不算太大,最多就是多耗费一些时间,特别是要将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真传太极剑和其升级版的亲传太极剑都融入线氏版的武当功中去。

    不过,线铃虽然近一年多来一直尝试融合自身所掌握的功法,但这谈何容易,特别是他掌握的不少功法还是天星时代的牛人所创,几乎已经容不得一丝半点的修改,就算是原封不动的融合入别的功法里都不容易,眼下,线铃也就是将除了龙腾九式、九天火龙、乾坤天华三种顶尖功法融合了个六七成,这还是因为线铃的悟性实在是高的缘故。

    因此,当他施展新融会的武当功法对敌的时候,就难免有点生涩,威力也就有所下降,原本他对付毫无破绽的武功时,要么用龙腾九式,要么用乾坤天华上的秘传绝招,总能在对方的转动间制造破绽,可用这融会武当功与冲冠一怒这样的大高手对敌时,不但制造不出破绽,反而被七尺长剑逼在外围,十几招之间便落在了下风。

    “唉!”线铃沮丧着叹了口气,刚要施展龙腾九式制胜,忽然耳边传来一声低语:“崩剑劲,虚步抡劈,圈他剑尖!”

    太极剑法跟其他门派的都不一样,每一招一式都有响亮的名称,太极剑讲究圆转自如,招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而且变化无定,只追求剑意,而无固定招式,因此,它只有一些基本招式的名称,比如虚步抡劈,提膝捧剑,转身斜带等,耳边那人一指点,线铃便知这是一个行家,用化梦功法简单的模拟了一下,却发觉这招变化莫测,一时有点摸不着要领,不过,在这里比斗既不受伤也不掉级,线铃毫无心理负担,见到冲冠一怒的长剑刺来,也不多想,按照那人指点,一剑便圈了出去。

    直到实际用出这一招,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玄妙,这一剑仿佛算到了冲冠一怒的剑法走势一般,直接将其剑尖圈在了正中,冲冠一怒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力,都感觉如陷入飞转的轮子之内一般,总被一股大力向里崩开,却无法突破那一道道剑圈。

    冲冠一怒心中一惊,手腕一抖,连忙变招,他这一式共有八个变招,也难为他这七尺长剑,在这种全力运转的情形下,仍能变化得如此丰富。不过,就在他长剑略微回收的一瞬间,线铃忽然福至心灵一般,不待那神秘声音进一步指点,招式也跟着变化,一个“弓步撩刺”,顺着冲冠一怒收回的剑势便攻了进去,而在进攻过程中,他的剑始终贴着冲冠一怒的剑脊,冲冠一怒连发了两次力量,都因为双剑紧帖无法发力,而被线铃借力卸力的化解掉。

    “嘿!”冲冠一怒也不是吃素的,见势不妙,再次变招,可线铃经过了刚才那两招,对这一路太极剑仿佛豁然开朗般,变化之间再无涩滞,既然已经攻进了冲冠一怒的长剑圈内,占据了主动,无论冲冠一怒怎样变化,始终脱不出线铃的剑圈,其间遇到艰难之处,那个声音也曾指点过几次,但每次都是落后了线铃半拍,而线铃每次提前使出的招数,都与那人的指点若合符节,半点不差,仿佛事先排练好了一般,而这些招数恰恰是应对冲冠一怒变化的最好方式。

    所谓一招失,招招失,冲冠一怒刚才一个小小的轻敌,用了个缓招,便被线铃在那人指点下突进了剑圈,之后便处处受制,原本还指望线铃剑法不熟,能够自己失误使他摆脱困局,可没想到线铃剑法却是越来越圆润,从七尺之外杀到近身三尺的地方,竟然没有一个漏招,这是普通的切磋,冲冠一怒虽然求胜**强烈,却又不愿意使杀招险招拼个同归于尽,当下哈哈大笑,手中剑线铃一掷,借着线铃格挡的空隙向后跳出了圈外。

    “线铃兄弟,好剑法!”冲冠一怒由衷的赞道,却见线铃似乎没有听见他的话一般,却在东张西望,不知在找什么。

    “咳咳!别找了,刚才给你支着的就是我!”随着一声咳嗽,一个“中年”帅哥背着手走进了比武场。

    “师父!”冲冠一怒有点迷惑的叫道,琰戊却没有理他,而是对线铃一竖大指,道:“我这下终于知道大师兄为什么如此宠你了,我刚刚只是指点了一招,你竟然就能悟通整整一路剑法,这等悟性,甚至比大师兄和二师兄还要强上许多。”

    琰戊口中的大师兄,就是武当四正之首的正甲(清一)了,二师兄,是指四正中排行第二,当年号称武当剑法第一,出身于屠龙帮的正明,武当四正中正明和正戊(也就是琰戊)是剑士,不过正明无论剑法使用和领悟都远在正戊之上,正戊对此也是心服口服。

    “原来刚才是师叔在指点!”线铃连忙道谢,倒是冲冠一怒不满的抱怨道:“师父,我可是您的亲徒弟呀!你怎么能帮着外人来对付自己的徒弟呢!”

    “呵呵!为师也是看线铃小兄弟武当剑法已臻融会贯通,却只差了那么一层窗户纸,才忍不住指点了他一下,事先声明哟,我可就只指点了他一招!”

    ※※※

    接下来几天过得很平静,冲冠一怒带着线铃等人在凤翔府转了一圈,虽然号称是“府”,但这边陲上的军事重镇的繁华程度,甚至还不及京畿附近的一个县,只用了一天时间,众人就腻歪了,于是,便又跟着冲冠一怒上附近的山上去打怪练级,或者向琰戊请教武功,特别是线铃,他与琰戊一样都是叛离武当,所有的武当功法都不能施展出全部威力,但如何将武当功法融入其它所学的功夫,甚至自创武功,这一方面琰戊十几年来可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得线铃获益匪浅,在之前便以太极拳剑为基础逐渐融会,但仍差一张窗户纸没有捅破的各种功法,仅在几天的时间里,便大有合而为一的趋势,甚至连龙腾九式、九天火龙、乾坤天华等绝学的融合,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当然,在这过程中,琰戊也是进一步认识到了线铃的悟性,多次称赞线铃在剑法武功上的天赋,并且对大师兄清一收了这样一个好徒弟而羡慕不已,搞得冲冠一怒不停的吃飞醋,郁闷异常。

    五天以后,消息从岐山派传回,汴河帮全面答应了琰戊的条件,尽管他对东京地区分成的比例有点大,甚至超出了汴河帮预期的几倍,但琰戊可是有言在先:先打垮承志帮才在东京扩张,简单说,就是货到才付款,而一旦打跨了南北双绝,汴河帮能够获得的利益,绝不是那点东京地区的分成可比的――即管东京号称富甲大宋,可若无大宋强干弱枝的转运制度,没有全国各地的原料供应和市场,单靠东京的百十来万人口,是绝不可能富到这种程度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汴河帮虽然很富,但还只是京畿一隅的地方性帮会,影响力尚未扩张到全国,但一旦打垮了了南北两绝,并接受到他们的地盘,凭汴河帮现在的底蕴、金钱和高手数量,立刻便能成为全国性大帮派,这个潜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条件敲定,结盟便再无问题,江湖中人办事,都是一言而决,因此,也不必签署什么纸面上的条约,见到任务圆满完成,线铃便与琰戊、冲冠一怒告辞,毕竟开战在即,他虽然在汴河帮只是挂个闲职元老,但需要他帮忙的事情也不少,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大批高手,这些人回到总部,可以使汴河帮在高手调派上更加从容。

    不过,冲冠一怒对线铃等人却是恋恋不舍,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线铃等又在杜阳山留了几天,到三月初一,方才启程离开,冲冠一怒一直送他们到凤翔府,才不得不与之挥手告别――既然已经结盟,就要有结盟的样子,而五绝中属西绝琰戊的力量最为分散,想统一协调的话,没有他这个亲信弟子四处奔走是绝难实现的,因此,他必须还得留在西北西南忙上一阵子,不过,在分别是,冲冠一怒信誓旦旦的说,一旦他处理完手上的事情,一定会到东京城与线铃等人相聚的。

    回到汴梁后,线铃的事情忽然多了起来,汴河帮双线作战,四处人手都紧张,他身边的赤貂等十三妖都被派了出去增援各处,连云天索和唐绝情也被派到了滑州(今河南滑县)加强对承志帮的防御力量。如今留在东京的395战队成员,除了线铃和天、玉二女外,就只剩下冷凌杀和无色这两个二转高手作为整个汴河帮的机动力量。

    不过,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首先是少林派公开宣布支持汴河帮,反对承志帮恃强南下,少林是天下大派,前天星和天星时代都是高手辈出,近些年虽然略显衰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在河南地区,特别是西京洛阳一带的潜在影响力仍旧不可低估,少林原本就与东绝雪盈天遥相呼应,北拒承志帮,西拒琰戊,使两者都不能入主汴梁,而他们的盟友雪盈天,是大宋官方认可的叛逆,自然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来东京发展。没想到,雪盈天虽然自己没来东京,却找了一帮了不起的朋友,在东京创下了汴河帮并发展迅速,少林对此虽然不满,却由于力量有限,毫无办法,并且与雪盈天越走越远,近日甚至有投靠琰戊的趋势,结果想不到的是,琰戊与汴河帮、雪盈天又结成了同盟,少林虽然再度郁闷,但琰戊许给了他们不少在汴梁的好处,并且直截了当的指出,以他们少林的实力,也就能守住这些利益,前提是东西二绝和汴河帮不能垮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权衡利弊,少林派上下终于认清了事实,接受了琰戊的条件,全力帮助汴河帮对抗承志帮。有了少林派相助,又有黄河天险阻隔,汴河帮在北面,也就是承志帮方向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

    接下来,三月十五,荆湖南路和广南东路的江湖帮派忽然发生了大火拼,火拼的原由多种多样,但大体来说,两路中比较亲江东盟的帮派几乎都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江东盟在两路七八年的经营心血付之一炬,甚至两路中几个较大的帮派,借口江南西路中几个帮派暗中支援他们的敌人,也就是那些亲江东盟的帮派,还带人攻入了江西境内。

    自打大宋开国,荆南两广地区江湖势力就不怎么发达,出自两地的成名高手也很少,只有当年琼州的南海派在天星时代有点小名气,不过也就是点“小”名气而已,毕竟那时候有“大”名气的多了去了,而南海派高手最后也如其他门派一般,在侠义屠龙两大帮的多次混战中,包括后来的双天之战、开顺坪之战和西夏侵宋等连续恶战中全军覆没了。

    不过,高手虽然不多,这三路的江湖人物总数量却是极多,小的门派帮派也是多如牛毛,势力错综复杂,争斗不断。当年以武当四正的煊赫威势,一统荆北后,还想顺势统一了荆南这个后花园,结果短时间内都没能办到,很快,“四正之乱”爆发,武当也就再没机会一统荆南乃至两广了。不过,毕竟武当在荆南两广经营了许久,三路中倒有不少势力还是认他们的,如今武当衰微,这些势力便大都改投了西绝琰戊,毕竟琰戊身出武当,也是当年四正之一,论武功论人脉都是值得投靠的。

    而江东盟近些年来北上屡屡受中原大势力的阻挠而无法得逞,也开始刻意经营两广荆湖的大后方,特别是紧挨着江东盟地盘的荆南和广东,更是他们经营的重点。只是这几路本来便乱,江东盟这一插手更是乱上加乱。偏偏容彼鸥又是强势兼护短的性子,因此,几路中除了跟琰戊关系密切的几个帮派他们还有点顾忌外,其余小帮小派没少受江东盟所支持的帮派的欺压,之导致了亲江东盟的帮派在荆南两广中口碑极差,是故琰戊略微一挑拨,便以他手下的几个帮派为核心,聚集了两路七成以上的势力,对紧跟江东盟的一些帮派发动了全面突袭,并一举将他们全赶出了两路。

    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琰戊成名比容彼鸥早得多,当年四正风光时,容彼鸥还只是个江南小帮的首领,在这种大范围的斗争上,眼光就不如琰戊那般全面了,琰戊这一手叫围魏救赵,釜底抽薪,后院放火什么都行,总之,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那便是江东盟不得不从亳州和楚州前线抽调大量人马高手去回援江西荆广。这些人原本就是从江东福建千里迢迢的赶到两淮,又从两淮“两千里迢迢”的跑的江西荆广,偏偏现在传送点受了限制,大多数路程他们都得靠双腿来跑,因此在这来回奔波之下,他们即使到了江西,短时间内也不具备战斗力,退一步说,就算他们最后稳定住了江西荆广的局面,想再让他们抽身而退,并且再次“两千里迢迢”的跑回两淮,恐怕就是以容彼鸥的强势,也会有人造反了吧?

    可以说,琰戊的这一手,没动西北一兵一卒,便牵扯住了江东盟至少五分之一的兵力和高手,使得汴河帮在淮北前线压力大减。接下来,西北势力接收原京西帮的地盘,与汴河帮联结为一体,终于与江东盟在两淮地区形成了均势。

    若是在平时,江东盟以四绝中最末一名(五绝的话还能抓住汴河帮垫底儿)的地位,恐怕就要考虑暂时退让以期和平解决了,可这一次,容彼鸥不知为何,体现出了莫大的决心,趁着梁山主力被牵制在楚州、宿迁一带,西北琰戊手下的人马接手原京西帮的地盘尚未完全磨合好,暂时无法形成战力,而汴河帮要两线作战的机会,对驻扎在亳州以北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和京畿路的太康县(今河南太康)、陈州(今河南淮阳)境内的汴河帮众发起攻击,打算收各个击破之效。江东盟的打击相当的出乎意料,却有准确有效,五天的工夫,汴河帮南线的主力部队伤亡惨重,

    好在前线上的都是汴河帮一些外围战队,战力和组织也就是差强人意,损失了对汴河帮也算不上伤筋动骨,只是在江东盟的压迫下,汴河帮放弃了西边的陈州,将主力都集结在太康,并以新调来的生力军驻防应天府,保持与宿迁的梁山部队联络,终于再次稳定住了战线,而江东盟得了陈州以后,也成功的抹平了战线,避免了之前西、北两面受夹击的不利势态。

    四月初一,汴河帮确定了北守南攻,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战略方针,在确定了北线对承志帮最基本有效的防御后,主力挥师南下,抵达前线的应天府和太康县,包括核心弟子五千人,甲级和乙级战队十多个,加上其余靠得住的小战队,总人数超过五万,另外还有原本就在淮北前线的一万八千人,这六万八千人中,一转以上高手近百,其中一转高段以上的就有十几个,东方旭,木仙瞳等亲自过来押阵,逍遥派三巨头中就只有闻天音留在北线组织防御。

    几乎同一天,线铃率领重新召集起来的虎翼军大部也来到了前线,接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周围的防御。说起虎翼军,按照征辽前的约定,在战事结束后,除了一些功劳很大的得以当官晋爵以外,大多退役各回各家,但征辽战争中,虎翼军由于生擒天祚帝功劳第一,这些人很是得了一些好处(特别是功勋能换经验和技能的熟练度,这个比钱还要值钱),再加上之前在丰州、德州劫掠所得,线铃在扣除租马的成本外基本都分给了虎翼军将士,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是故这些人对线铃相当推崇敬重,而虎翼军将士多是河南京西荆北三地的江湖人物,与承志帮和江东盟有瓜葛的不多,因此,线铃振臂一呼,原本的一万两千五百名虎翼左厢将士,除了部分因做官被调到外地的,部分与南北两大势力有关系无法帮忙的,以及那些原本就属于汴河帮等大帮派的人以外,剩下的多数都应召聚集到线铃身边,十天的工夫,线铃手下已经有了六千多人,而且这些人是久经战斗,不需要训练就拥有极强大战斗力的军中精锐,而他们的首领,是常千海、田真这样的高阶战士,在这些高阶战士的统率下,虎翼战队(现在没有官方认可,不能再叫军,因此暂时按汴河帮的称呼,叫做虎翼战队)绝对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战力。

    四月初六,西北联军一万四千余人抵达郾城(今河南郾城),其中一转以上高手近三十人,再次与汴河帮一起形成了对江东盟两面夹击之势。

    此时集中在淮北淮西的江湖各大势力的总兵力,属于江东盟的计有驻扎在亳州、陈州的以淮南帮为首的一些两淮帮派主力两万八千人,驻扎楚州的江东盟本部北援的两万二千人,以及宿州一带容彼鸥亲率的江东盟本部精锐三万一千人,共八万一千余人,一转高手一百七十余人,一转高段以上二十多人;属于汴河帮联盟的从东到西依次是:驻扎宿迁的由银狐、云落霞、江玉竹、大风扬等率领的梁山泊和京东两路小帮派共两万五千余人,驻扎应天府的线铃虎翼军和京东部分小帮派的人马九千多人,应天府和太康县的汴河帮主力六万八千人,郾城的西北联军一万四千人,共十一万六千人,一转高手近二百,一转高段以上三十余人,双方共计有人马近二十万,堪称天星时代以后最大规模的江湖大对峙了,甚至是在天星时代,侠义帮和屠龙帮也很少组织这个规模的对抗,因为那个时候高手至上,两大帮就算对抗,也都是只出动高手,就是小兵起码也是九十级,不象这次的对抗,甚至有些三十多级的阿猫阿狗也给叫来壮声势了(汴河帮和江东盟本部精锐自然不会做这种事,但在双方的小盟帮中,可真偶不少三四十级的炮灰级人物)。

    双方的兵力对比,汴河帮这边无论高手数量还是总兵力上都占有一些优势(主要是因为江东盟有两万余人不得不调回江西稳定后院的局势),但优势并不算太大,双方胜负还在两说之间。

    四月初七,卯时三刻,线铃在彭城南边的临时驻地中大聚将领议事。待众将进来,发现在大帐中除了线铃的贴身护卫高手冷凌杀、无色和天、玉两女外,还有一个高高瘦瘦,颧骨高突,肤色微黑的便装男子,这个人近年来在汴河帮闯下不小名气,倒有不少人认识他,正是来自高丽的一转高段鬼煞系高手冯错,这次他从应天府来至彭城,是做汴河帮联络官的。认识他的众将见到他之后精神立刻一振,因为这家伙的到来意味着一件事――大战真的就要开始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