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亚特兰蒂尼绿茵战记

正文 第73节 罚球手的习惯

    米兰实验室,一天,两天,三天,鲁耶特天天与我见面,我努力忍着一个话题――“秘密让女人更女人”。我发现了冰美人天真的一面,但这时不能抖出来,万一把她惹毛,一来影响我的康复,二来有搅黄艾莱娜探视的危险。身陷囹圄,还是少惹她为妙。鲁耶特也没再为难我,专注于她的本职工作,虽然那张冷脸没有丝毫改观。我们仿佛心照不宣地签署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和谐地共处着。

    周四早晨的检查结束后,我终于搬进了舒适的普通房间。艾莱娜把探视时间选在周五,12月5日下午,她要陪我看丰田杯赛。

    我吃完午饭她就来了。进门后假装生气地瞪着我,责问我怎么那么不经打。然而瞪大的眼睛很快就包裹不住汪汪的泪水,泪水又瞬间溶解了伪装的外壳,她连包都顾不得放下,鞋也不脱,一下子冲上床骑在我身上。

    “监控!有监控!”我惊慌失措地提醒她。

    “闭嘴!”她用嘴唇封住了我所有的言语。

    我一条腿使不上力,无法挣脱……好吧,其实想挣脱很简单,可我就这样被他束缚了十分钟。直到电视里响起丰田杯转播节目的声音,她才起身坐到床边,放下包,梳理凌乱的头发。

    “现在感觉怎么样?”她问我。

    “你指哪方面的感觉?”我反问道。

    “少来了!腿啦。”

    “嗯……至少能感到它是我的腿了,估计问题不大,医生们告诉我的。”我这是安慰她,鲁耶特从来没告诉我什么。

    艾莱娜看看电视,说:“你伤得真不是时候,你特别想去日本吧?”

    “本来挺想的,后来也没多想了,日本和中国毕竟不是一回事。其实最遗憾的是输给你那一个月的家务没法完成了。”我假惺惺地说。

    “傻瓜,你还想着那个呀?”她温柔地捧着我的脸,“等你伤好了连本带息补上不就行了?”

    “哦……亲爱的,你真是太体贴了。”

    比赛下午1点开球,日本时间是晚上8点,地点在02年世界杯的决赛地――横滨的国际综合竞技场,米兰作为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对阵南美解放者杯冠军博卡青年。博卡青年是阿根廷老牌劲旅,球王马拉多纳的母队,曾两次夺得丰田杯(包括其前身洲际杯)冠军。他们的主帅比安奇更是丰田杯的常客,1994年他就率领萨斯菲尔德在东京2-0战胜米兰夺冠,2000年他又率博卡2-1气走皇家马德里,2001年他第三次征战丰田杯,博卡0-1惜败于拜仁慕尼黑。

    我原本设想的两队80后新星相撞的炒作点并没有因我的伤病而缺失,一边是19岁的特维斯,一边是21岁的卡卡,阿根廷和巴西未来核心人物的对决足以喂饱所有媒体的版面。

    锋荒期的米兰再次排出4-3-2-1阵型,因扎吉一个人突前,卡卡和里瓦尔多打双前腰。中后场的人员还算齐整,加图索也首发了,他经过心理按摩,应该没问题了。

    看博卡青年,焦点全在特维斯身上,他是又一个被寄予“马拉多纳接班人”厚望的天才。球员进场,镜头抓住他就舍不得移开。他脸上毛发浓密,腮帮很粗,到了脖子变得更粗,和健壮的身躯连在一起。我不敢相信他的年纪比我小,只觉得他像一头看不出年龄和力量的野兽。

    比赛开始,米兰运用皮尔洛-卡卡的进攻程序,保持着良好的中前场衔接。卡卡在进攻中的威慑力毋庸置疑,甚至有时因扎吉吸引防守后回做给卡卡来完成一击。博卡祭出4人菱形中场,进攻倾向很明显,连谢洛托这样的攻击手都以边前卫的身份拖在后面,整个前场成了特维斯广泛覆盖,多点发挥的舞台。两队的天才很快成为主角,凸显着在各自战术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但率先改写比分的却另有其人。

    第27分钟,顿内特被卡福推倒,博卡在禁区前沿偏左的位置获得任意球,上前主罚的是22岁的左后卫克莱门特.罗德里格斯。如此年轻,而且是后卫,执掌罚球权必有绝活。果然,这位一直用左脚传球的左后卫亮出右脚,搓起一记内弧线,皮球直挂远角入网。

    “真漂亮。”我不禁小声地赞叹。

    “我觉得一般啊。”艾莱娜说,“你踢的比他漂亮多了。”

    博卡青年1-0的领先优势保持到下半场,比安奇用防守型前卫巴塔利亚换下前锋埃斯特,变阵为4-4-1-1。他们回收得太早了,上半场的压迫式进攻变成了特维斯游击式骚扰,米兰转而占据主动。

    第53分钟,卡尔沃肘击卡卡,米兰在中场位置上获得任意球。皮尔洛吊向门前,安布罗西尼远点插上头球,阿邦丹谢里扑出,因扎吉中路甩开斯基亚维补射得手,1-1。

    扳平比分后,双方都做了些调整,卡卡第77分钟下场,他好像受了点伤。替补的是布罗基,他接着打卡卡的前腰位置,但进攻任务要多由里瓦尔多担当了。场面回归均势,胶着的比赛等待着偶然的因素。

    第86分钟,皮尔洛在中场左路罚出任意球,远远地吊向禁区远端,又是安布罗西尼快速前插争顶,这是他俩训练中练出默契的配合。罗德里格斯紧贴着安布往前冲,手上一使劲,把他推倒了。点球!主裁判跑进禁区指向罚球点。比赛尾声被判点球,对博卡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们集体围着裁判申辩。申辩是徒劳的,我通过慢动作回放看得很清楚,连压带推,不判才怪呢。博卡球员们比划、抱怨,乱作一团,皮尔洛慢吞吞地从旁边走过,把球按在罚球点上。

    镜头给到皮尔洛的脸部特写,他眼睛和平时一样半睁着,你别想从中看出他打算怎么踢,或许只能看出他很想打呵欠。就在这副半死不活的脸上,他的嘴微张了一下。

    “你猜他会踢哪边?”我问艾莱娜。

    她观察着,然后说不知道。

    “他会踢中间。”我肯定地说。

    说话同时,皮尔洛助跑,短短两步,出脚。皮球直击球门中路,阿邦丹谢里稍有位移,就把这球错过了。米兰2-1反超比分,几乎锁定胜局。

    “你蒙的吧?”艾莱娜不信我能预判出皮尔洛的射门。

    “我真的知道。”我告诉她,“我和皮尔洛单独训练了那么长时间,看他踢过无数次任意球、点球,我发现了他的一个习惯……这是机密,你可别说出去。”

    “我不会说的,快告诉我!”她很好奇。

    为防止屋里的监看监听设备,我遮住嘴,贴着她的耳朵小声说:“点球射中间是安德里亚最得意的踢法,他每次决定这么踢之前,都会习惯性地轻轻说声‘OK’。”

    “真的假的?”艾莱娜不敢相信。

    “我也是后来才发现的,因为他要我注意他的每个动作,所以我连他的表情都很注意。真的是这样,无一例外,他踢别的地方都闭着嘴。”

    艾莱娜听得玄之又玄,“下次你们的特训,我要去看。”

    最后5分钟,博卡青年掀起猛攻。特维斯拿到球就迅疾地向我们禁区强突,这头被困于牢笼的野兽正对着铁栏杆反复冲撞。牢笼是足够坚固的,年轻的特维斯还不足以在与马尔蒂尼或是内斯塔的正面对抗中占到便宜,米兰一直撑到伤停补时的第3分钟。

    博卡获得左侧角球,帕利亚吊向门前,被迪达接住大脚开出去。杰雷斯头球拦截,顶给左边的佩雷亚,后者长传找特维斯,卡福截获,传给布罗基,布罗基在右路放慢节奏带球,打算耗掉最后几秒钟。对手不会允许这种节奏,罗德里格斯下脚断球,转身就往前塞。大家都盯着特维斯,但目标不是他,是左路插上的谢洛托。从电视上看,这是个漂亮的反越位,罗德里格斯传向米兰防线向前倾斜的右端,左边的卡拉泽拖在后面,却无能为力。谢洛托单刀,射门,得分。2-2,主裁把终场哨含在嘴里时,博卡竟然扳平了比分。

    “哎呀!”我和艾莱娜同时喊出来。

    比赛回到原点,而马上进行的是另一款游戏――点球大战。从这届起,丰田杯取消了加时赛,90分钟战平则直接互罚点球。日本人生活节奏比较紧凑,很注意节约时间,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刺激,大概是这些原因吧。

    艾莱娜掰指头数着米兰仍在场的罚球手,“皮尔洛……唉,怎么办?卡卡和里瓦尔多都被换下去了,剩下脚法好的不多啊。”

    我按下她的手说:“罚点球拼的不是脚法,是心态。越是大牌,心理负担越重,越容易……呸!我不说了,我们这边大牌比较多。”

    博卡青年抽中先手,前腰帕利亚主罚,射右边,迪达扑反了,博卡第一发命中。

    米兰的头牌是替补出场不久的鲁伊科斯塔,大师级的中场组织者。他踢向左边,角度!过了一分,球被立柱拒之门外。

    “都是你乌鸦嘴!”艾莱娜捶着床,怪我刚才“越是大牌越容易罚失”的言论。我一句话都不敢说了。

    她喋喋不休的抱怨还没完,博卡的斯基亚维踢了个欠缺角度的半高球,被迪达扑出,而因扎吉轻松罚进,两轮后双方又扯平了。

    第三轮的谢洛托和卡拉泽,第四轮的罗德里格斯和内斯塔全都完成任务,到第五轮,博卡头号球星特维斯走出来了。让一个年轻的球员压轴,不像是比安奇的做法,看着特维斯凶狠的眼神,我猜是他极力要求的。

    特维斯放好球,退得很后,长距离助跑,左脚重重踩下,右脚打门。这球带着主罚者对速度和角度的追求直奔球门左上角,门将是无可奈何的,然而清脆的一声撞击,它却被横梁和立柱的交角刺中,高高地弹开了。“野兽”仰天长吼,横滨球场自始至终都是他的牢笼。

    最后一球,米兰只要罚进就赢了,这个重任当然是交给皮尔洛的。他再次站在罚球点前,还是一脸迷糊,还是……动了一下嘴。

    “看!打中间。”我指着屏幕上的皮尔洛对艾莱娜说。

    “我不信。”她脑袋扭开。

    我想这是翻本的好机会,“赌不赌?三个月家务。”

    “不赌!”

    她决定得很及时,话音刚落,皮球又中规中矩地从正中间入网了。皮尔洛平静地吻一口手指上的戒指,向身后的同伴举起手。米兰总比分6-5胜出,第4次获得丰田杯(洲际杯)冠军。

    “呼――”艾莱娜按着胸口,“刚刚我好紧张,真怕他那习惯被博卡门将看出来。”

    “怎么可能?我看了一百次才看出来。而且阿邦丹谢里不会想到他敢连续两次踢中间。”我说。

    “那请问你的习惯是什么?亚特兰蒂尼先生。”她像记者似地问。

    “我?嘿嘿,没有习惯。”我得意地说,“我喜欢范巴斯滕说的一句话,‘罚点球前,我都不知道球会飞向哪儿,门将怎么会知道?’这才厉害。不仅在球场,就算在生活中,我也没有任何习惯。”

    “没有?”

    “没有。”我太了解自己了,“没有习惯,就没有弱点。”

    艾莱娜立即快速回忆,想找出反驳的例子。

    “你慢慢想,从认识我到现在,仔细想,绝对没有。”我有十分的把握。

    她一时想不出,可仍然不甘心,“要是以后被我发现了怎么办?”

    我伸出一根手指,“一年家务。”

    “一辈子!”她握住我的手指,“要是被我发现了,你一辈子都要做我的仆人。”

    “成交。”

    其实我有两个习惯,不信艾莱娜能发现,因为当你已经习惯于别人的习惯时,你就不会发现了。

    2003.12.5(周五)日本?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丰田杯赛

    米兰2-2(点4-3)胜博卡青年

    未参加

    米兰:因扎吉53’皮尔洛87’

    博卡青年:罗德里格斯27’谢洛托90’+

    米兰阵容(4-3-2-1):迪达/卡福、内斯塔、马尔蒂尼、科科/加图索、皮尔洛、安布罗西尼(鲁伊科斯塔)/卡卡(布罗基)、里瓦尔多(卡拉泽)/因扎吉。

    博卡青年阵容(4-4-2◇):阿邦丹谢里/卡尔沃(杰雷斯)、斯基亚维、佩雷亚、罗德里格斯/奥尔蒂斯、谢洛托、巴尔加斯、顿内特(帕利亚)/埃斯特(巴塔利亚)、特维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