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迷失在星空

正文 第十二章 默默准备和超光速飞船

    近乎自残的黄金大战让各国都元气大伤,美元霸权地位终结,其他各国货币也接近解体状态,参观过瑞士洛桑金山的人对黄金券有无比的信任感,黄金券无形中成了全球普通人最愿意接受的货币代号。人们的使用习惯让各国自行印刷的纸币渐渐没有了市场,少数打算通过货币贬值来掠夺财富的当权贵族苦不堪言。

    花旗国这个大杂烩的同位素集合体的水分被挤干,但让文化研究学者目瞪口呆的是,几个月混乱期过去,花旗国的经济规模缩小一半后,慢慢稳定下来,内需虽然扩大不多,但整个经济体系运行日趋正常。

    李庄当初就考虑到这种情况,觉得极有可能发生。炼金炉计划终结了花旗国的霸权,却让这个十有**会在未来崩溃的集体,提前被夯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至少花旗国享尽了好处,天意弄人,整它还是不整它都是个难题。

    有一句话叫“先下手吃肉,后下手喝汤,再迟下手的连汤都没得喝”,李庄觉得这句话用在花旗国身上很正确。

    他有些妒忌花旗国的好运,但没办法,要是花旗国提前建立了月球基地,它的霸权还要延续很长时间,巨量的能源让世界各国都颤抖,不得不继续被吸血。

    黄金大战至少让花旗国没办法再吸血,虽然大家损失都很惨重,如果不发动攻击,花旗国未来会不会崩溃,各大势力研究了很久,都不敢确定。

    联合技术公司的研究员规模在逐步扩大中,博士级水平的研究员已经到了一百万人,可以说是各大势力中在短期内得到最多好处的,宇航科技研究院和两个物理研究院的实力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黄金协定》补充协议最后敲定的第二年元旦,各大势力都窝在家里添伤口。对普通人来说,这一年的眼花缭乱已经看够了,再也经不起折腾。

    二月初,过完春节的双威市,悄无声息的开始了组装宇航科技研究院动力科技实验室研发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火箭。

    该火箭被称为SR-12,实际上是根据华夏已成熟的CZ-5运载火箭加俄罗斯斯安加拉运载火箭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案,也借鉴了部分花旗国大力神五号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的火箭质量780吨,双助推器,地面推力9030KN,真空推力12320KN,LEO运载能力25吨(近地轨道),GTO运载能力16吨(地球同步轨道)。

    SR-12的数据相比老毛子当年相比没什么进步,推力也小了很多。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是最复杂、技术最先进、难度最大的宏伟工程之一。设计一枚成熟的运载火箭一般要六年时间,联合技术公司的模块化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走在各大势力的前面,设计一枚成熟的运载火箭也要近两年的时间。

    SR-12最多可捆绑六个大推力助推器,LEO运载能力可提升至150吨,GTO运载能力112吨。

    宇航科技研究院没有多少实际经验,数据都是来自于花旗国、俄罗斯和华夏,所以谨慎一点总没有错。更大推力的火箭则没有计划,动力科技实验室主任库鲁.威廉姆斯博士认为只要能完成前期的计划就足够,火箭这种东西,不划算,他领衔的动力规划小组总共设计了两种火箭方案,一种用于小型卫星和探测器的发射,代号SD-1,是一种大推力单级火箭;另外一种就是SR-1系列,最多有三级。

    火箭的级数越多,质量控制越艰难,还不如花在提高燃料能量和设计更大功率的火箭发动机上,以获得更大的比冲量。

    公司高层的想法并不复杂,逐步试验,最后将技术提高到跟老毛子一样的水准,发射费用压缩到极限。公司在材料科技这块的实力,已经超过俄罗斯,管理层相信完全有可能超过业界的最高水准。

    大量的熟手加入效果非常明显,设计火箭的总工程师就是来自俄罗斯的科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诺维奇.安德列夫博士。这个不起眼的SR-12其实已经集俄罗斯、花旗国和华夏之长,已经足以和法国的阿丽亚娜火箭相媲美,还超过了华夏的长征系列和小日本的H系列,只是和领先的两大国花旗国和俄罗斯有一定差距。

    现在也不要紧,俄罗斯没钱,本来喜欢乱花钱的花旗国,现在也处于紧缩状态,短期内很难回过神来。

    李庄很想要等离子火箭发动机,可惜NASA研究十来年,都没法做到足够大的推力,公司在等离子发动机领域已经开始了充分的研究,核动力火箭的理论研究已经跟上国际先进水平。

    火箭的模块和燃料早已准备就绪,只等组装,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无疑明显减低了零部件生产、部组件装配到总装测试、试验部件等工序的难度,火箭的总装采用流行的垂直组装模式,跟其他大国的没有什么差别。

    公司将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李庄领衔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为宇航科技研究院开发了整套超精密仿真系统,并为这个部门配备了三台维姬级智脑,命名为八维姬、九维姬和十维姬,七维姬配备给了生物科技研究院。

    有点小迷信的李庄,没有选择七维姬和八维姬作为主控智脑,七上八下总比不过**不离十。宇航科技研究院里八维姬管理宇航科技研究院,九维姬管理宇航发射基地及组装工厂,十维姬作为后备,并替两位姐姐分流及备份数据。

    公司高层都嘲笑他的神经兮兮,但了解到华夏传统的白人研究员们还是觉得这样命名比较合适,发射火箭这种事情,除了力求完美,还得祈求大神们保佑,不要闹出大事故来。

    人定胜天,那是一种奢望,也仅仅是一种口号。要真的胜得过,要不你把太阳赶走?人这种渺小的生物,要学会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尊敬,不然神罚迟早会降临。华夏这些年,闹出的笑话还少吗?

    火箭发射的卫星是应用物理研究院抽调相关力量合并到宇航科技研究院的飞行器实验室卫星项目组研制的,是一种低轨道的侦查卫星,代号UTAS001,配备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超大容量碳纳米管电容电池和小型等离子发动机,另外还有一个小秘密,卫星里面有三个五级智能的微型维护机器人。同位素电池的研究公司虽然没有小日本厉害,但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池方面,东京只能甘拜下风。

    组装的速度很快,主发动机和燃料系统测试完成,用于飞行姿态控制的摇摆发动机、游动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经测试运行正常,,飞行控制仪器正常,主控三十万集成智脑能完美的掌握住火箭的一切运行参数。

    模拟发射是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模拟运行平台上进行的,这是联合技术公司第一次发射大推力的运载火箭,预计整个测试将持续到八月份。

    四月初,花旗国空军宣布将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光速飞船试验,大推力的战神2运载火箭会在四个月内将组成飞船的引擎部件、船体和燃料带入太空,在真空中组装完成。

    被折腾了一年的普通民众对这个起了兴趣,超光速飞船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花旗国空军从十几年前就宣称要制造超光速引擎,当然科技界都以为是只是说说,没想到这帮人真的敢干。

    相比普通人的好奇,各大势力则勃然大怒,没想到花旗国还有实力进行耗资这么大的试验,还以为是前些年可以吸其他国家的血。短短一个月内,对花旗国的经济攻击从低端覆盖到高端,让刚刚喘过气来的花旗国国内企业接连破产,大战的硝烟眼看又要升起。

    花旗国空军本来想提振一下国民信心,没想到国内的意见不一致,受损严重的公司和刚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转眼又丢掉工作的民众根本不关心这个。大公司的在国会的势力向政府提交了质询函,民众们则将位于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的花旗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和位于休斯顿的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围得水泄不通,震天的口号让这些上至将军下至大兵的军人们面面相觑。有糊涂的还搞不清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明白的则大骂空军总部发神经,现在局势这么微妙,还像以前一样自大。

    事情越闹越大,惹出麻烦的空军总部高官躲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出来做了答辩,说这个项目老早就已经安排好经费,资金已经投入大半,现在已接近成功,如果终止,纳税人的钱就花得不值得。

    花旗国政府拼命和各个势力解释,又委曲求全,答应了很多条件,才将各大势力安抚下去。

    李庄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提高了,果然没有什么制度是完美的。当然完美度越高的社会模型,越有竞争力,花旗国无疑也是比较先进的一类。

    超光速飞行,虽然科技界存在三派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的,觉得光速无法超越;持赞同观点的两个派别,一方是觉得超光速飞行所需要的天文数字的能量在太阳系内根本无法解决;另外一方则担心定位问题,这派的科学家觉得超光速没有问题,但防护罩技术、飞船材料和动力传输都是难题,虽然他们觉得可以通过取巧的方式来解决所需要的能量,但空间结构理论现在还无法验证。就算超光速实现,一不小心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定位技术亟待解决。以地球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法取得详细的星图,不同视角看到的星图都是不一样的。

    李庄饶有兴趣的翻阅了有好事者总结在网上的历年来关于星际飞行的理论进展和技术进展情况。

    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应用了多项超光速推进概念,如星河战队、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等,李庄觉得还凑合的大名鼎鼎的《阿凡达》所使用的0.75倍光速激光推进飞船,让他印象深刻,虽然他不准备运用这种推进技术。

    第一种是曲速引擎,花旗国空军起先开始的项目宣称就是要用这种技术,具体到底是什么技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所谓曲速引擎,又称曲相推进技术,在大多数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被使用。1994年墨西哥数学家米古尔.阿库别瑞提出了不违反广义相对论中“没有物体运行的速度可以在局部地域比光速快”的引擎模式。他设计的模型创造了一个如同波浪般起伏的时空几何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使飞船附近空间变形,后方空间扩张,前方空间压缩,形成一个“曲速泡”,这个模型后来经别的科学家改进,让其更加完善。

    根据曲速引擎的原理,理论上可以达到极高的速度,甚至超过光速的几十万倍。这种引擎的体积不大,耗能却不小,根据理论推究出来的问题很多。

    第一个问题,高速运动中的碰撞。曲速引擎的推进模式没有进入特殊空间,飞船还在现有我们所在的主空间中运行,无处不在的宇宙颗粒和陨石足以让飞船毁灭无数次。

    第二个问题,单向通路。曲速引擎的轨迹会对宇宙空间造成永久性的改变,一条路只通行一次不说,还会受附近天体巨大的引力及复杂的空间结构影响,这个弯弯曲曲的路线到底会通向哪里,恐怕连提出这个方案的数学家米古尔都不知道,单向通路让自己和敌人都很无语。

    第二种是星门,又称空间泡。(借鉴了网友的解释,非原创,向总结的网友致意。)

    在游戏EVE当中太空飞船都预备了一个跳跃驱动器装置。驱动器通过在两个极盘重复地“压缩”真空来创造一个绝对真空,排除其中所有的能量中子和夸克(理论上一种比原子更小的基本粒子),产生了一个固定的激光场保存不断增长的绝对真空泡泡,一直到它包容了整个飞船为止。

    经过上述步骤后,飞船就可以达到超光速。关于航行的问题也应运而生。一旦飞船达到了超光速,它对这个世界几乎就没有作用和反作用,例如通讯和目标扫描就很难进行。人们尝试了大量的试验,诸如压缩空间无线电,但是都没有成功。由于量子力学不可预知的天性,所以很难产生一个足够稳定的真空泡,也就不能有一个精确的时间尺度来改变速度。后来终于有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人们发现重力电容器和跳跃星门时使用的控制系统十分相似,都能在飞船达到超光速的时候,很快地从“正常”空间采取引力信号。通过在其中一个信号上锁定电容器,飞船可以向它航行。一旦到达了重力井所要求的某个特定距离,这个真空泡就自动地消散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容器只能从重力井有效采集某个大小规格或者以上的信号,最小的限度是形成一个卫星或者一簇小行星。当然,为了重力电容器能够在目标物体上相对于恒星的位置正确地排列,它只能沿着一条非常狭窄的路线行走,所以飞船可以行动的范围极其有限。这也对跳跃驱动器的使用率造成了一些局限,但是因为系统中所有主要目标都能被探测到,也就不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此外,由于现在可能在空间站和跳跃星门上建立一些能被探测到的“假”重力井,通过飞船跳跃驱动器上的重力电容器就可以在上面登陆。

    所以星门技术只需要一个星门和每艘飞船上的跳跃驱动器。

    在一定设计情况下,飞船也可以在没有星门的星系间跳跃,飞船上需要创造一个微型黑洞,这个就有些复杂了,这里就不介绍了。

    星门技术的技术缺陷也很明显,前一种星门技术可以省下大量的飞船上的空间和跳跃的准备时间,但是飞船只有通过星门才能跳跃,这在战略上将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

    后一种星门技术正好相反,增加飞船重量、体积、准备时间,但飞船的跃迁更加灵活,增加战场活性。

    理论上讲,星门技术几乎完全违背相对论,他是建立在超相对论理论基础上的。从技术层面来讲,星门是一种比较耗能的超时空跃迁技术,更适合于大规模商业运输而非战争。

    第三种是虫洞,这个理论上实现也困难重重的方案根本无法解决,所以很少有人提起,连爱因斯坦本人都说,至少一光年大小的虫洞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进入虫洞之前巨大的引力差可以撕碎任何飞船,虫洞内剧烈的辐射足以让飞船内的碳基生物都无法活命,如果有足够强大的防护罩保护飞船,能量的消耗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如此强大的防护罩会不会对虫洞的稳定造成影响,那更是没人知道的事情。

    与星门技术不同,虫洞是一种普通比较容易理解的传输方式。与复杂的星门技术不同,虫洞在星门中的作用仅为探测重力井,相当于导航装置。而虫洞中的黑洞则是整个跃迁中的主体。

    虫洞的概念最初产生于对史瓦西解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在分析白洞解的时候,通过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宇宙时空自身可以不是平坦的。

    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与原来的时空垂直。在不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意味着黑洞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就叫做史瓦西喉,它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至于说到通过虫洞的可能性,就要提到一个基本知识,落入黑洞的任何物体都会碰上奇点,物体只会剩下三种物理量:质量、电荷、角动量。但是这里的黑洞指的是不旋转的不带电荷的史瓦西黑洞,至于旋转地带电荷的克尔黑洞,黑洞中心的奇点实际上比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环,这就为物体通过提供了可能性。

    与黑洞连接的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

    随着理论物理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

    虫洞的技术问题很多,连接虫洞两端的到底是原宇宙还是平行宇宙,连理论方面都争论很激烈,更不要说付诸实践了。虫洞的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没有那么神秘。至于时空理论方面,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激烈的争论气氛足以让普通物质达到核聚变的温度。

    第四种是超空间,即所谓的断层空间跳跃。

    很多星际旅行用到的是超空间,顾名思义,超空间可以理解为超经典物理学空间、超光速空间等等,不管你怎么理解,超空间是超越人们常识的。这种技术就是进入断层空间前用引擎在空间上撕裂一个小口,利用某种技术或者足量的能量撑开这个小口。

    根据科学计算结果来说打开一个上面说的小口所需要的能量,需要一个直径和太阳系一样大的粒子加速器,此外空间干扰问题不容易解决。

    这位网友的语言很诙谐,李庄看到这里不由得会心的笑了笑,想起了以前看小说时那些人的胡说八道。他摸了摸那个纳米科技研究院专门用超高强度纳米合金材料帮他打制的项链,翡翠球还是那么清凉,丝毫不会因为体温而发生温度上的变化。这个项链还是丽莎亲自设计的,她很喜欢这个翡翠球,问李庄是哪里买的,还向他索要,被拒绝后还生了好几天的气。李庄不可能把这东西给她,这是神赐的礼物,虽然只有纪念意义,但可以作为传家宝。

    他想起倒霉的艾尔塔,这个起初强大无比的生命。艾尔塔跑到银河系来,估计用的也是断层空间跳跃技术。他的飞船使用的超能晶石,这种一颗足以让整个地球使用不知道多少年的能源晶石,估计碳基生物就算穷极几十万年都未必能采集得到几克拉。一个体积巨大的星体,在生命终结之后变成的黑洞连光都逃不过去,更不要说类似于银河系之类的超过一千亿颗恒星连锁毁灭所带来的能量和潮汐力。在这种情况下,艾尔塔这厮居然还能跑出来,足以见卡勒斯文明的强大,已超出人类的想象范围之外。

    艾尔塔的资料李庄看了无数遍,他只能想想卡勒斯星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度量衡的问题,足以让一切记载都成为搞笑。艾尔塔使用一种发音叫叫平果的度量单位系列,李庄刚看到这个觉得很搞笑,随即暴怒,抓起桌上的苹果不知道该砸向谁,只能无奈的放下。

    李庄以前很喜欢吃苹果,这种水果比其他的水果都要好,副作用小。得到翡翠球后,他就改吃了其他的水果,连带着也不让家里人吃这个,让丽莎觉得他很莫名其妙,经常躲着他吃。让他倍加郁闷的是,他的四个孩子,连牙刚长出来的小女儿李心凌,都喜欢吃苹果。

    有人说不同的宇宙空间犹如蛋形,在互相膨胀接近,它们互相衔接的那一刻就是宇宙毁灭的一刻,那之外的宇宙呢?里面有些什么?宇宙的广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控制这一切规则,又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李庄觉得无解,宇宙规则,是最大的大神,创立宇宙规则的,又是什么人?难道是传说中的创世神或者盘古?又是一个逻辑悖论!!!

    第五种是高维空间,跟弦理论有些关系,涉及到维度问题。李庄不是理论物理学家,他不想了解这么复杂的问题。网友的介绍很详细,但李庄相信大部分人包括部分科学家在内,都看不懂。

    “莫非这篇文章的原创,是某个知名的物理学家?要能知道,赶紧把他弄过来,”李庄收集人才的**又爆发出来。

    除了以上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一些理论,如空间折叠、基于量子理论的布朗运动粒子、欺骗宇宙规则等等。

    空间折叠提出的人很大胆,估计最喜欢用这个的是盘古大神,他嫌穿越空间太麻烦,用他无穷的神力将某个空间折叠起来,然后挖个门钻过去,还顺便保护空间里面可怜的生灵。

    布朗运动粒子方案到底可行不,李庄不知道,反正他是不想做那个莫名其妙的粒子,然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至于欺骗宇宙规则,神要是那么容易被凡人欺骗,那它还叫神?

    骗神的人多了,恐怕它一怒之下随手就将人类这种小蚂蚁变成虚无。完善的规则具有自补偿和自修正能力,李庄设计电流抑制和内补偿模型时,已经深深体会到将规则利用到极致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这种理论根本不需要用更高深的量子理论来解释,直接被无视。

    李庄陷入沉思之中,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去建立一个教派,命名为宇宙神教,发展所有的公司员工入教。

    他的狂想没有持续多久,周奇森敲门进来,说有重要事情报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