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迷失在星空

正文 第十七章 一堆破事和让人震惊的山本

    李庄的儿子中文名叫李威利,他很喜欢《银英传》,就拿这个随便改了一下。英文名则是丽莎做主,她早就受不了李庄这种随大流的想法,取了个英文名叫WilliamWilson-Lee。李庄说这人历史上有过,丽莎说不要紧,我的名字光在澳洲就很多,何况跟历史上某个人名一样,也不错,可以看看将来谁厉害。

    李庄服了她,想想外国人取名字时孙子还和爷爷同名,更觉得崩溃。反正名字就是个代号,他也懒得跟丽莎争了,不过两人还是商量取了个小名叫“双威”,意思是威力加倍,和英文名谐音。

    李庄的丈母娘索菲亚两个月前就请假过来照料丽莎,她带孩子非常有经验,不是两个菜鸟能比的。欧美人没有坐月子的习惯,丽莎身体本来就很好,休息了一个星期,就继续上学去了,索菲亚也跟着去了省城。

    大面做了外祖父,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这段时间一直呆在K城。李庄也有些事情要和他交流,便多留了他一段时间。

    因为节能减排的问题,还有涉及到一些战略方面的考虑,国内对钢厂和大型化工企业限制很多,特别是钢厂,基本上没法得到批准。澳洲并没有什么有名的钢铁企业,就算有,估计规模也很小,但却是铁矿石的主产区之一,其他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国内的合金材料研究很一般,批量生产质量更不怎么样,李庄想到在国内没法投钢厂,当然钢厂的投资确实也太大了,便想到在澳洲投资这一块。

    “你打算在哪投资钢厂?”大面问。

    “菲茨罗伊河附近的沙漠中行不?”李庄说。

    “你疯了,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大面怀疑李庄在开玩笑,“你要是打算成立一家沙漠治理公司倒还可以,我们那有补贴的,虽然不多,我们的投入就当我们为社会做公益好了。”

    “可以取得大块土地所有权不?”李庄不想和他讨论这个。

    “只要你付得起土地使用税及相关税费,问题不大,何况是在沙漠中。当然如果有资源开发,政府也会收税,不会白白便宜你,”大面熟悉澳洲本地情况,随即详细和李庄介绍了澳洲的税收问题。

    澳洲的税收没有国内这么复杂,虽然公有土地很多,但个人购买私有土地并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这可是李庄一直很渴望的事情。

    “税收不是问题,我只要绝对的私人领地所有权,只要税收用在社会公益上,我愿意买单,”李庄说。

    “你打算买多大面积的沙漠来治理?”

    “两万平方公里行不?”李庄难得大了一回嘴巴。

    “你打算在沙漠里当土人的国王啊?我们全国土著人现在只有二十万了,你这个国王就是当了恐怕也没什么意思,”大面的脸上有一丝讥讽。

    他看到李庄是认真的,便没有纠缠和他商量起具体的事情来。大沙沙漠条件非常恶劣,北边的菲茨罗伊河水量并不大,澳洲和国内不同,地方官员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如果想购买沙漠土地,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多,如环保团体、土著人迁移、取水路程及可分配的水资源、沙漠地理环境、开发许可、农业用地限制等等。地方政府也很重要,跟国内一样,搞定权力执行部门,很多时候都事半功倍。

    大面在珀斯的业务和研究团队发展很快,陆续建立起了相关的部门,联合技术公司的自动化系统销售很好,已经成为业界赫赫有名的自动化研究机构,这半年来已经积累起大笔的财富。

    受联合技术公司的刺激,李庄也在市面上发现了二级的伪智能,估计两年之内进入三级是完全有可能的。联合技术公司的自动化系统,除了一些有钱的行业外,其他的均使用二级加和三级智能模块,以减少和别的公司的区别,但已经足够保持技术优势。

    澳洲的税收很重,所得税、工资税、边际福利税、养老金、休假准备金、医疗保险等都需要企业支付,据估计约52%。他打算开的这个超级庄园将来缴税多少,大面也没什么谱,毕竟这事以前从来没出现过。不过李庄想想应该不会比国内的64%以上还重,也就没有什么犹豫。

    他不是没想过去其他的地方,如非洲毛里塔尼亚或马里、国内北方和塔里木等地方,但要么很混乱,要么没有所有权。他不喜欢混乱,正如他不喜欢印度文化一样,至于没有所有权他是坚决不会干的。去非洲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他不怎么喜欢黑人,倒不是种族问题,纯粹是出于一种审美观的角度。

    买一片沙漠来治理,然后当一个超级大的庄头是他从小一直有的愿望。

    治理沙漠,国宝的生物科技实验室有相关的研究项目,他想自己好久没跟国宝沟通过了,得过去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实验室内部相对平静,外部则有点翻天了。

    国人在海外地位不高,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大面这样的,毕竟是少数,澳洲本土的对华不友好实力,还是有很多。

    动力电池模块这么大的事情,现在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威森科技(K市)有限公司,由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艾尔塔科技基金投资设立。理论上威尔逊-李联合技术公司是和威森科技并列的,但实际管理却像联合技术公司注册了艾尔塔科技基金,然后转投资成立了威森科技。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是一家典型的澳洲资本投资企业,海外和国内基本上都这么认为。

    这不比以前做广告,光H省省城这一段时间新销售的汽车,电动汽车就占了一半,新增出租车全部都是电动的。出租车司机是使用小汽车最频繁的人群,他们都赞不绝口,说很方便,费用很低。想想当年南方某城,只是象征性的采购了一些作为先进性的象征,这次是彻底的大规模使用了。

    电动汽车概念股全线上涨,而且曲线高高昂起,许多得到威森科技授权的上市公司都已经连续涨停一个星期。

    国内的网络舆论说,威森科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却做出了全球第一款实用的电动汽车动力供应方案,这说明国人并不差,转而攻击当局说他们不会用人。另一部分人则大骂实验室的这些员工都是汉奸,专门为外国资本赚取国内利润,搞得实验室内部都哭笑不得。

    有些人是水军,有些人是脑子烧坏了,有些人只是出于激愤。这些年河蟹横行,当局是不敢骂,就算骂了也有可能给网站管理员删掉,只好骂骂电池开发单位。

    有些人琢磨着涨电价,有些人琢磨着多收停车费,有些人想着卡卡上游的原料,进而换取占有更大利润比例的筹码,反正国内两大巨头都是不希望看到这一幕的,高层斗争很激烈。

    西澳州政府这次很强硬,澳洲并不强大,人也不多,但没几个不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也怕别人惦记着自己的好东西。威森科技大家都认为是澳洲投资的企业,母公司注册地就是西澳洲。至于艾尔塔基金,谁都不会当回事,难道大家还认为注册于BVI的某著名国企是外国企业?只不过是为了规避一些财务制度和出于其他方面考虑罢了。

    澳洲是联邦制,西澳洲本地势力很强。议会内部吵吵闹闹了一个星期,否定了技术封锁的提议,最终还是决定让联合技术公司增加在澳洲本地的投资,这边很重视环保问题,电动汽车必须尽快推行。

    国内当局则害怕连锁反应,对外资企业的管理,不是那么简单。如果随随便便出政策卡外资企业,在普遍承认私有权的环境中,国际舆论影响会非常恶劣。

    以他们的能力,自然很轻松知道李庄还是本国国籍,还在威森科技的母公司持有股份,一再嘱咐他不要移民,国内会很照顾,以免将来国外势力又卡国内技术方面的脖子。

    李庄也有些庆幸当时签订了私下协议,让大面占了明面上的七成股份,他拿三成。不过这种商业上的操作现在没什么意义了,他和大面是翁婿,他的儿子大面的外孙将是联合技术公司的第一法定继承人,更不要说他和丽莎打算多生几个。这种血缘上的关系大面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而且大面一家温馨幸福,发生变数的概率低得离谱。

    花旗国也是一片混乱,原本从事基础研究的公司就很多,投入很大,这次突然被人抢先了,一时无论是心理还是利益上都接受不了。起诉威森科技的公司很多,都宣称自己先有专利,威森科技的生产工艺有窃密的嫌疑。不过细想下来也觉得不好处理,威森科技在各国申请的专利,比他们要全面得多,覆盖了所有的领域,还更先进一些。这件事不好攻击华夏当局,难道攻击澳洲政府?威森科技的母公司可是澳资企业,言语上的攻击便有些收敛,要么纠结于技术问题,要么要求专利共享。

    那些电动汽车研究方面实力并不强大的汽车公司,则加强与威森科技的合作,以争取进入市场的先机,新的动力模块产能提升还需要一段时间。他们的工程师都分析过威森科技提供的样品,技术升级很有线性,将来的容量恐怕远不止现在这么一点点。

    研究锰酸锂的则疑神疑鬼,生怕磷酸铁锂真的是未来的方向,担心自己的心血和投资会打水漂,各个研究机构都纷纷开会,讨论对策。

    研究磷酸铁锂的前两年被锰酸锂压得抬不起头来,这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觉得自己的选择才是真正的英明睿智,风险投资机构和电池公司纷纷加大了投入。

    研究镍钴锰的继续闷头做事,反正觉得自己这块将来还是有前途,做不了动力电池,难道你们还敢跟我比做便携设备电池吗?

    研究超级电容的,要么发起诉讼,要么觉得超级电容电池是真的有前途,现在只不过贵了一点,问题多了一点而已。

    公司法务处忙得前脚跟接后脚,张凯不得不又开始招人。好在现在有名气了,很多大律师都表示愿意过来帮忙,只是主管的名额有限,他们的收入太高,实验室也付不起足够的薪水。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李庄觉得这话太正确了,才一个动力电池就已经闹成这样,要是其他的发展起来了,估计法务处得扩大到法务部,天天打官司。

    电力问题这几年变得越来越严重,李庄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某家族实在是太贪婪了,把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将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工业区的柴油发电机组现在很多,费用高昂。这还是地方保护主义,要在有些地方,地方公仆们贯彻某政策比较彻底,那就真的赚不到什么钱了。另外,要不是先进的制造专家系统,盈利水平也得大打折扣。如果使用普通的僵硬的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不说,光一个换工装都得折腾死人。

    托马斯那家伙,果然是为花旗国相关部门做事,这次动力模块升级后,他便给李庄打了电话,询问是否有兴趣移民到花旗国。

    李庄当场就拒绝了,说在国内呆着很好,他也有澳洲的绿卡,很喜欢澳洲,上上下下的也都熟,不想到花旗国这个陌生的地方发展。

    他也没忘记让托马斯照顾柳静,毕竟柳静还在那边读书。一码归一码,他觉得托马斯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两人有共同语言。当然这么做也未必没有敲打托马斯的意思,让他不要拿柳静和柳哥一家做文章。

    坦白来说,他对花旗国还是挺有好感的,这个国家重视基础,舍得投入,法律健全,环境也不错,中产势力强大。不过他不喜欢花旗国的那些财团,对金融炒家是恨到骨子里,觉得这些人都是人渣。玩手段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还一遍一遍的通过经济危机将他们造成的恶果转嫁到普通人的身上。

    至于那个名字难念的辛格,他已经吩咐过大面,让他无论如何不要让那家伙玩曲线救国的把戏,这边进不来,却从澳洲入手。

    大面那边也很注意商业间谍和相关部门的雇员问题,珀斯公司建立了强大的保安部门和人力资源部来控制一些意外的风险。走的模式也跟这边差不多,都是关系套关系,但国外未必有国内玩得这么灵光,毕竟文化还是有些差别。

    想到山本一木,李庄一直很惋惜,可惜是个日本人。大喇叭已经将他的底都挖了出来,连他喜欢栀子花和吃带血的牛排的琐事都知道。他父亲是东京大学的教授,双博士;母亲在MIT工作,也是博士。至于山本自己的简历,李庄一看吓了一跳,三十五岁的山本,还没有娶亲,别看呆呆的有些木讷,却拥有物理学、计算机和电化学三博士学位,还是从三个不同的名校拿到的。

    “难道这厮一直在读书?怪不得变得有些木讷,”李庄心里想着,把他招进公司的**愈发的强烈,但一直很担心。日本人的倔是出了名的,为了得到有些东西,牺牲自己也不是不可能,越聪明的人越倔。

    这厮这段时间一直过来找他,想加入公司。李庄给他提的要求很苛刻,让他娶个中国姑娘,加入澳洲国籍,有孩子以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至少要签二十年的工作合同,并让官方公证,在报纸上刊登。

    没想到这家伙却很爽快地答应了,李庄琢磨着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样苛刻的条件也能答应,难道打算卖给公司或者像日本古代的大名一样,做我的武士?”

    他心里想得很美,只是希望山本不要让他失望。这么优秀的人才如果去做间谍,实在是太可惜了,大喇叭可不会手软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