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正文 第8章 大封诸昌 (二)

    吕后封异姓为王,最不满意的是刘姓皇族派,因此,安抚刘姓皇族势在必行。吕后为此办了两件事。

    一是封已故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还将自己的侄子吕禄的女儿许配给刘章为妻。

    二是封惠帝刘盈的五位“后宫子”(“前少帝”除外)为两王三侯。

    完成这些分封后,开始着手分封吕姓诸王。

    高后元年,吕后先暗示大臣,让大臣们上奏,封他的侄子吕台(长兄吕泽之子)为吕王,割齐国的济南郡为吕国。这是第一位在世的吕姓诸侯王。但是,非常不幸,当年十一月,第一位吕姓王吕王台病死,只得由他的太子吕嘉继任为王。

    高后六年,吕王嘉骄横不法,吕后将他废去;立吕王台的弟弟吕产(长兄吕泽之子)为吕王。

    高后八年,在赵王刘友、刘恢相继死后,陈平建议:封吕禄(次兄吕释之之子)为赵王。三任赵王的血铺就了吕禄被封赵王之路。

    同一年,吕王产在梁王刘恢移封赵王后,被封为梁王。

    这一年,燕王刘建死,他的一个嫔妃生的儿子被吕后杀死,并以无子为名除国。封吕台之子吕通(吕后侄孙)为燕王。

    除了已经故去的吕王吕台,存世的吕姓王有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三位吕姓诸侯王。

    同时,吕后还封了六位吕姓诸侯。

    附:吕氏诸王表

    长兄吕泽 周吕侯

    子吕台 郦侯 吕王

    台子吕通 燕王

    子吕产 交侯 梁王

    次兄吕释之 建成侯

    子吕禄 胡陵侯赵王

    吕后大封诸吕与刘邦“非刘氏者不得王”的白马盟约大相径庭,特别是以诛杀高祖三子为代价分封三吕王,刘姓皇族派难道就沒有一点反应吗?刘邦的后代都那么窝囊吗?刘姓皇族中连一位血性男儿都沒有吗?

    朱虚酒令

    朱虚侯刘章是齐王刘肥的次子,高后二年(前186),吕后将刘章调入京城,充当皇帝的警卫,并封他为朱虚侯,还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高后六年(前182),又封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为东牟侯。

    吕后加封刘章、刘兴居兄弟有祖母对孙子喜爱的一面,但更有拉拢刘姓皇族之意。齐王刘襄是高祖刘邦的长孙,是刘姓宗族中势力最大的诸侯王,也是受害最深的诸侯王之一。而且,刘襄、刘章、刘兴居三兄弟都非常能干。因此,吕后先后加封刘章、刘兴居兄弟,对齐王加以笼络。

    但是,刘章对吕氏的专权并不满意,原因在于吕后的专权跋扈导致连续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高后七年一月,赵王刘友被吕后召入朝,饿死在赵王在京城的官邸之中。

    第二件事,高后七年二月,梁王刘恢被移封赵王,六月因吕氏王后专制而被迫自杀。

    第三件事,高后七年九月,燕王刘建死,其嫔妃生子被杀,国除。

    哥哥刘襄的封地接连被夺;两个死去的赵王都是刘章的叔叔。刘章因此非常不满“忿刘氏不得职”。

    “刘氏不得职”即是刘姓皇族不能在位掌权。

    高后七年,刘章参加吕太后举行的酒宴。刘章自请当酒宴上的行令官。他说:我是将门之后,请准许我以军法行酒令。吕后随口答应说:可以。

    酒宴进行中,刘章向吕后敬了酒,并提出要唱一首《耕田》歌,吕后一向是拿刘章像小孩子一样对待,因此,开玩笑说:你父亲知道种田之事,你生下來就是王者之子,你怎么会知道耕田呢?刘章回答:我确实知道。吕后说:那你唱给我听听。刘章唱道:

    深耕概(ji,季)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意思是说:种田要深耕密植,等到定苗时就要分布合理;凡不是自己种的,都要锄掉。“概”,就是密。

    刘章这首《耕田》歌,明显含有深意:多生子孙,分到各地为王;不是刘姓者,都要除掉。

    吕后听了刘章这首歌,竟然“默然”,即沉默不言,沒有加罪刘章。

    过了一会儿,一位客人大概喝多了,想逃席;刘章追上去,拔剑杀了这位吕姓逃席者。刘章杀了吕姓人,回來向吕后禀报:有一个逃酒之人,我已经按军法杀了。

    吕后身边的人都大吃一惊。

    但是,吕后在酒宴开始时已经答应刘章按军法行酒令,所以,她并沒有惩罚刘章。

    刘章在这次酒宴上的表现,外戚派感到害怕,功臣派非常欣赏,皇族派士气大振。这一年,刘章刚刚二十岁,血气方刚。

    吕后为什么对刘章的讽刺、杀吕氏逃席人如此宽容呢?

    根本原因在于刘章娶了吕禄的女儿做妻子,吕禄是吕后侄孙中最受吕后宠爱的人。

    刘章是吕后非常欣赏的年轻一代皇族,从辈份上看,他是吕后的孙子。刘章由于吕后的赏识封了侯,又调到京城担任皇宫侍卫。在当时诸多刘姓皇族中,刘章是非常幸运的。但是,刘章仍然对刘姓皇族的现状不满。可见,对刘姓皇族现状不满的人非常多。这种不满是吕氏外戚派处境不佳的真实写照。

    陆贾穿针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了陆贾弥合陈平、周勃关系一事,并认为此事成为陈平、周勃联手灭吕的前奏。

    此事大致是:

    吕后专政之时,大封诸吕为王,诸吕擅权。右丞相陈平担心自己阻挡不了,再给自己惹來麻烦。因此,常常一人独居思索。

    有一天,陆贾前來拜访,一直进到屋里,陈平正专心思考,竟然沒有发现陆贾进來。陆贾开玩笑地说:想啥事这么专心?陈平回答:你猜猜我想啥。陆贾说:你贵为右丞相,位居列侯,食邑三万户,可以说是富贵已经到了顶点。你还有啥可忧虑?要有忧虑也不过是忧虑诸吕和少主呗。陈平问:是的。那该怎么办?陆贾回答:天下安定,人们的眼睛盯着丞相;天下危险,人们的眼睛盯着将军。将相一心,那么士人会全心归附。天下即使有变故,权力也不会分散。整个国家都在将相的掌握之中。我常想和太尉周勃讲讲这个道理,周勃老是和我开玩笑,不重视我的话。

    于是,陆贾为陈平出了几个主意。陈平采纳了陆贾的建议,拿出五百金献给周勃,并准备了精彩的歌舞和丰盛的酒宴招待周勃。周勃也以同等的礼节回报陈平,两人于是频繁往來。

    陈平准备了一百位奴婢,五十辆车马,五百万钱,赠给陆贾作为餐饮费。陆贾因此周游于公卿大臣之间,名声极大。等到诛灭诸吕,立汉文帝,陆贾出了大力。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的这段记载成为吕后专权之时,陈平预谋消灭诸吕的重要材料,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吕后大封诸吕带來的严重后果。

    吕后大封诸吕,让吕产、吕禄掌管南北二军,吕产做相国,可以说军政大权尽归吕氏,如此周密的安排是否可以保证吕氏宗族的长治久安呢?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有关太尉周勃和右丞相陈平交往一事在《吕太后本纪》、《文帝本纪》、《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中都沒有记载,记载此事的只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文帝即位之后,重赏了周勃、陈平,也沒有提及陆贾。如果确有此事的话,理应得到文帝的重赏;至少周勃、陈平会重谢陆贾。因此,我怀疑《郦生陆贾列传》的这段材料是否真实。

    第一,功臣派反应温和;吕后专权,大封诸吕,刘姓皇族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刘姓皇族率先做出反应是符合逻辑的。元老重臣虽然也受到一定的伤害,但那是间接的。刘邦死后,吕后用的大臣是刘邦临终前交代的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并沒有立即伤害到元老重臣。直至吕后专权的后期,吕后才任命吕产为相国,位居陈平之上。汉代的丞相设左右二人,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相国,一人,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吕产、吕禄分掌南军、北军,架空了太尉周勃,自然也引发了周勃的不满。但是,比起皇族派的三赵王被杀,这个伤害小多了。因此,功臣派的反应相对较为温和。

    因此,陈平主动交往周勃为诛杀诸吕作准备可能性不大。

    第二,陈平难以顾及皇权;陈平一生私心极重,多为自己打算。吕后专权的开始,即是由于他为自保而迎合吕后封诸吕为王所致。因此,他不可能为皇帝姓刘还是姓吕而过多思虑。对他來说,不管皇帝姓刘还是姓吕,只要自己能任丞相,能掌大权即可。如此自私的丞相,哪有闲心去考虑姓刘姓吕?

    从文献的记载与事理的分析两方面看,这段史料都难成立。因此,这段史料不可能成为功臣派诛杀诸吕的预谋。

    虽然沒有文献表明功臣派在吕后擅权时期的反应,但是,功臣派对吕氏一党的跋扈相当不满,应当属实。

    吕后杀功臣、诛皇子、封诸吕,把一个好端端的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这么一位专横凶残的“女皇”,又会怎么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呢?

    请看:和亲匈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