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国家命运

正文 第二十九章(四)

    钱学森、李福泽同意了。李福泽立即和空军方面联系,安排好了飞机,预定明早六点出发。

    任新民带人乘坐一架伊尔14飞机,在火箭可能的落点上空,连续飞了三天,他们透过舷窗往下张望,脖子扭得又酸又疼,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一丛丛的骆驼刺已经枯黄,干涸的水坑泛出白碱……从3000多米高空,想分辨出火箭残骸十分困难。越是找不到,秦小阳他们越是忧心如焚,因为是他们预报的,如果最终找不到,耽误了好几天时间,他们是要承担责任的。任新民安慰他们,责任是大家的,让他们不要有顾虑。

    但秦小阳急得快要哭了。任新民走到驾驶室门口,请机长再降低一点高度。机长答应尽量再降一点,为了安全,也不敢降太多。

    正说着,秦小阳指着舷窗下面,大声尖叫起來:“我看到了!我看到残骸了!”

    众人都往下看,好像什么也沒看到,都一脸的迷茫。秦小阳异常激动地:“我看到了,在那边,在那边!”

    顺着秦小阳手指的方向,任新民等人也都模模糊糊看到了地面上燃烧的痕迹,他也激动不已地:“是残骸!是火箭残骸!”

    记住了方位,他们第二天乘吉普车來到现场,经计算,残骸掉落在离发射场662公里的地方,这与秦小阳们的判断基本吻合。任新民看过残骸,初步判断,是第二级火箭里的程序配电器中途发生了故障,导致二级火箭未能点火,掉了下來。但这个问題解决起來并不难。

    秦小阳说:“那就好。”

    秦小阳外出找火箭残骸,方平每天去单位上班,方涛沒人管,整天在外游逛。方平感到家属院很大,而且方涛有不少小伙伴,反正走不丢,对他就沒上心,他沒有想到,由于搞疏散,方涛平时的玩伴,基本都被家长带到内地了,方涛一个人孤单单的,越走越远,这天居然离开家属院,跑到七八里外的弱水河边,这时已是傍晚,夕阳西下,河上结了冰,他小心翼翼下到冰面上,见沒事,就往中间走……

    往年这时候,弱水河早已结了厚厚的冰,别说小孩走上面,开辆车上去都沒事,恰恰这一年气候干热,弱水河水流又大,冰面有的地方并不结实。也许眨眼的工夫,方涛就从冰面上消失了。

    第二天,人们才破冰捞出小方涛的尸体。

    秦小阳外出回來,听说儿子沒了,当即就闭过气去。醒來后,她一言不发,只是紧紧抱着儿子的遗体,仿佛怕他又跑了似的。她抱着僵硬的儿子,像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她无声的哭泣,泪水滚滚而下……

    方平捂住脑袋,蹲在地上,两眼无神,仿佛痴呆了一般。

    安葬小方涛时,李福泽、钱学森、任新民、栗在山等领导和专家都來了,基地很多人都來了,有军人,有职工,有家属,人们围着墓穴,里三层外三层,都默默地站立着。

    坟墓堆起來后,李福泽从一个战士手中拿过一支冲锋枪,举枪对天,放了8枪。8岁的方涛,是这个墓地里最小的牺牲者,他的葬礼也是导弹试验基地成立以來最为隆重的。

    小小坟头前,胡杨木做的墓碑上面刻着:方涛 1961--1969

    1970年1月30日,长征一号火箭再次发射,取得成功。

    1970年初,六个地面卫星测控站建成,陈芳允等科学家对美国探索者22号、27号和29号卫星进行跟踪观测,取得了实测资料,证明中国测控网性能优良。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130.《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遍了世界

    1970年4月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悄悄运抵导弹基地。

    当天下午,周恩來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卫星和运载火箭情况的汇报。主要由钱学森进行汇报。汇报完,周恩來说:“我们这次发射,一定要吸取美苏的教训,总结经验,力争一次成功!”

    他又说:“这次火箭的第一、二、三级落点,都在什么位置?我担心火箭残片溅落时,处理不好,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如果落到国外,影响更不好。”

    钱学森回答:“火箭的一级工作完毕后会坠入甘肃省的大漠里,二级会坠入南中国海,三级则在广西西北部上空与卫星分离,同卫星一起进入轨道,都不会给地面造成损失。请放心。”

    周恩來说:“那就好。这颗卫星要飞经哪些国家上空?”

    工作人员拿來一张世界地图,铺在周恩來面前的地毯上。众人围过來,一同观看。年过古稀的周恩來索性躬身趴在地毯上,用放大镜察看。钱学森指着地图讲道:“总理,卫星要飞经巴基斯坦、也门、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毛里塔尼亚……”

    周恩來说:“你们要把卫星飞经各国首都的时间进行预报,报准确。如果到时能让外国友人准时发现我们的卫星,听到我们的《东方红》乐曲,这对第三世界人民一定是个很大的鼓舞。”

    钱学森说:“总理,我们记住了。”

    到4月中旬,卫星发射和测控等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4月14日晚7时,周恩來在人民大会堂召集会议,李先念、余秋里、李德生、吴法宪等人参加,听取专程从导弹基地赶來的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孙家栋、戚发韧、杨南生等人关于卫星和火箭测试情况的汇报,决定卫星发射事宜。

    汇报中,有一个重要问題----卫星是否装上安全自毁系统。有的主张装,担心卫星一旦出现故障后,唱着《东方红》乐曲落地或入海,政治影响不好,弄不好是一场重大政治事故。有的不主张装,怕误炸了卫星。周恩來最关心的也是这个,大家围绕这个问題谈论了很久。

    周恩來问任新民:“火箭在飞行中万一发生了故障,怎么办?”

    任新民回答:“万一发生故障,可以采用两种办法进行自毁:一是火箭上的自毁系统一旦辨认出程序和姿态的故障后,立即接通爆炸器的电源,使火箭自毁;二是用外测系统从地面发出指令,使火箭自毁。该炸时必须炸,不该炸时绝对不许炸。”

    周恩來说:“有些同志对火箭安全问題一直不放心,认为这次发射卫星,成功与否就看长征一号火箭是否成功。今天我想给搞火箭的同志多说两句:沒关系,搞科学试验嘛,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存在。你们只要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万一失败了也沒有什么嘛,继续努力就是了。”

    这话让钱学森、任新民这些搞火箭的人很受感动。

    周恩來又说:“火箭上有了可靠的自毁系统。东方红一号卫星上,需不需要也安装自毁系统呢?任新民同志,你是什么意见?”

    任新民说:“我认为,卫星上最好不要装。”

    周恩來一怔,问:“为什么?”

    任新民回答:“如果发射失败,卫星自毁也于事无补,如果装上,就怕它炸了好星。假如在空中遇到信号干扰,自毁系统又很敏感,自行启动误炸,那就太可惜了。”

    周恩來说:“这么说,你不主张装?”

    任新民点点头:“是的,在一间屋子里放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有什么好处呢?”

    周恩來沉思片刻:“那你们认为,火箭、卫星到底可不可靠?”

    任新民说:“从几次检查情况看,火箭质量是可靠的。”

    周恩來问:“卫星呢?”

    孙家栋答:“报告总理,我们认为,卫星质量可靠。”

    周恩來缓口气,道:“既然你们认为可靠,那我个人认为,卫星上的自毁系统,可以不装。”停了停,又说,“不过,这些情况我得先向中央和毛主席报告,再正式通知你们。”

    不知不觉,到了12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