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公交结情缘

正文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事故现场惨不忍睹。公路中间一个正在挖的、又不很深的小沟两头。一头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男人,一个摔在公路中间脚向着公路的右边,七孔出血,脑袋被鲜血包围着;另一人躺在公路右边的人行道坎下,头部顶着人行道的路坎,他是被汽车撞飞到此处的;脑袋周围也是血,朝上的面部翻着白眼死死地盯着夜空。离这个男子大约有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男子仰面躺在地上;他的身边没有血迹,一只脚打得毕伸,另一只脚卷缩着,脚上的鞋子不知去向,正在痛苦地呻吟着……

    事故发生不久,公路两头堵了不少的车辆。车上的人跳下车来观看事故现场,过路的行人也驻步观看。虽然是隆冬季节,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看了事故现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122警车和120的救护车先后赶到。身穿白大褂的三名医务人员跳下车,向左边躺在血泊中的男子看了看,摇了摇头走开了;走到右边血泊中男子的身边,男医务人员用手指试了一下鼻子,又离开了;最后来到躺在正前的男子的身边,朝救护车挥了一下手,救护车立即开过来,一个男医务人员急忙打开救护车的后门,从里面拖出一副担架,同另外两个医务人员把地上的男子抬到担架上,抬起担架抬上了救护车。

    两个交警一个拿着照相机照相拍摄事故现场,另一个在文件夹上迅速地记录着……

    孙国林与分公司两个技安同时赶到了现场,看了看现场公共汽车摆放的位置,再看看左右两边躺在血泊中的男子,走到正要离开的救护车前面向救护人员:“我是公共汽车公司的技安,请你们把这两个死者带走?”

    男医务人员没有吱声,有点不愿意的样子。手拿相机的交警走过来向他们说道:“你们把那两个(指死者)一起拉走,我们要作尸检。”

    男医务人员很不情愿地同另外两个医务人员一起,把两个死者抬到救护车后门,丢鸡儿子一样把两个死者甩上了救护车。

    围观群众无不感触地:“人死了连猪狗不如。”

    现场勘察完毕,两个交警走到224号车的面前,对224号车进行了前后左右的拍照,他们想把驾驶员带回交警队作询问笔录时,发现柳祥文已经瘫倒在驾驶室里;脸色惨白、呼吸困难,身上的手机叫个不停。孙国林看见柳祥文成了这个样子,向交警说道:“他已经吓瘫了,必须送医院抢救,等他恢复过来再做笔录。”

    拿相机的警察点头同意:“看来,他受的刺激也不小,你们要注意他的安全。”说完,协助孙国林把柳祥文弄出了驾驶室。孙国林背起柳祥文把他放到自己的面包车后排上,直奔人民医院。

    柳祥文的老婆在他三爸家等待柳祥文吃饭。一直等到九9点半不见他来,心里感到奇怪;平时跑最后一趟9点20分就到家了。三爸家比我们家近些,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今天是三爸的生日,下班后他不可能坐公交车,很可能打的过来。到现在不见他踪影?她一边焦急地等待着,一边不停地给他打电话,电话通了没人接;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她心中陡然升起,她连续不断地打个电话,直到10点过几分有人接电话了;接电话的不是柳祥文而是孙国林,孙国林在电话里向她:“我是他的同事,他跑最后一趟的时候晕倒了,现在在人民医院急诊室,叫你儿子马上过来陪他。”

    听说老头子生病,住进了人民医院的急救室;她立即同自己的儿子和三爸的儿子一道,赶往市人民医院急救室;看到病床上的柳祥文处于昏迷状态时,她急切地叫喊:“老头子,你怎么了?老头子,你怎么啦?”

    柳祥文的儿子走到病床前,叫了两声:“爸爸,你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护士立即制止:“病人的心律很差,不能再让他受刺激了,他需要好好地休息。”

    儿子和母亲走出了病房,在走廊上焦急地等待着柳祥文苏醒。儿子向母亲问道:“爸爸以前有没有这个病?”

    母亲摇了摇头:“从来没有生过这种病,今天是第一次,看来他真的是老了。”

    儿子不放心地找到孙国林问道:“孙叔叔,我爸爸这个病,今天是怎么发生的?”

    孙国林把他带到离急诊室比较远的过道上:“事情的缘由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必须挺住;三十多岁的男人要坚强,不能把真实情况告诉你母亲,你爸爸醒了之后让他自己去说。你爸爸跑最后一趟班的时候,在红光街出了车祸,辗死了两个人,精神受到刺激才处于昏迷状态的。”

    “什么?他把人辗死了,是两个?”儿子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孙国林肯定地点点头:“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要面对现实。他醒了,你们多多地开导、安慰他,千万不要说埋怨话。已经死了两个人,还有一个重伤,不能再出意外了。”

    儿子不安地:“他开了三十多年的车,从来没有发生较大的交通事故。再有9天他就退休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这么大的交通事故?”他突然向孙国林问道:“孙叔叔,今天这个交通事故,我爸爸的责任有多大?”

    孙国林一到现场,就对本次事故作了认真地分析。从事故现场来看,公共汽车要承担全部责任。市政施工是在明显的位置上作了灯光提示;施工现场在右边,我们的车已经跑到人行道上去了,出事的原因是车速过快,来不及采取避让措施造成的,刹车印子很明显。不管责任大小,经济损失总是由车方承担。现在,如果告诉他儿子他父亲要承担全部责任的话,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他很策略地:“我赶到现场的时候,交警已经把现场拆了;现在,只有等交警调查,最后才知道你爸爸有没有责任。”

    柳祥文的儿子自言自语地:“但愿我爸爸没有责任;如果他有责任的话,他的精神要崩溃。”

    孙国林听了柳祥文儿子的话,心里非常酸痛。他说的是实话;还有几天退休了,这个时候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肯定不划算;他继续安慰道:“事故不发生已经发生了,我们要面对现实;目前,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能让你爸爸的精神跨下去,多作安慰工作。”

    凌晨3点左右,躺在病床上的柳祥文醒了。事故发生后他被当时的情景吓晕了;汽车驶上人行道才停下来,他回头看了一眼被撞的现场:电灯和临时做的拉杆甩得到处都是,两个工作中的男子一边一个倒在血泊中;看到这个场面他就知道了事故的严重性。惊吓和气血攻心使他昏过去了。输了几个小时的液,胸口堵着的那团气终于散去。醒来的第一句话向站在他床面前的老婆和儿子:“这个时候出了交通事故,我对不起你们。”

    “爸,说这些干什么?重要的是你要保重身体,不要想那件事了。责任还没有认定?”儿子劝解地说。

    “开了这么多年的车,责任大小我是知道的。如果我有了什么,你要把你母亲照顾好,只要你和你母亲平安我就放心了。”

    父子俩的对话把老婆听得莫明其妙,她有些困惑地问道:“你们两个在说什么?老头子,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柳祥文有些内疚地:“跑最后一趟的时候,在红光街出了大事故,把人碾死了。”

    “啊!”老婆惊叫了一声:“听说你突然得病,我就有些纳闷;你是给吓着的。老头子你恿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果是你的全部责任要去坐牢,我陪你去。不至于真的要去坐牢吧?”

    柳祥文听了儿子和老婆的话,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非常认真地:“按照新的道路法规定,就是要去坐牢。这是我一时疏忽造成的,罪有应得。”

    他的话把儿子和老婆的心说得酸溜溜的,眼圈也红了。

    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两个交警来到观察室,向他作了询问记录,临走时向他:“本次事故死了两个人,属于重大交通事故;根据现场和你的叙述,你要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最后,以我们的裁决书为准;你要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柳祥文没有吱声,默默地点了点头。

    林志山听说柳祥文出了重大交通事故,感到震惊和意外。开了三十多年的车,没有发生过千元以上的交通事故;却在他快要退休的时候发生了两死一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真是令人遗憾。根据孙国林介绍的事故现场来看,至少是个主责。如果是主要责任,当事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就意味着坐牢。快满60岁的人去坐牢,令他不敢想象。他感到一阵阵酸心,又一阵阵惋惜。很想为柳祥文分担一些责任,现在办不到了。要是在以前,他可以通过各种关系,以单位的名义把他保出来;只承担经济责任不承担刑事责任。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道路法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必须依法办事;他只能表示惋惜和同情。他亲自到柳祥文家看他,和他进行亲切交谈,使柳祥文得到了心灵上地安慰。该事故地发生,促使林志山下决心购买两台测速摄像机。

    在224号车事故案例分析会上,孙国林作了案例分析:“从事故现场来看,224号车的车速太快,以致突然发现意外情况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的。公安部门对汽车进行了检测,汽车当时的速度达到八十多码,大家想一想,像我们这样的车型,跑八十码是啥概念?车速太快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林志山就这次事故作了总结性发言:“安全工作会开了不久,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交通事故,我的心里相当难受。事故发生在即将退休的师傅身上,是不应该的!开了三十多年没有发生过上千元的交通事故,却在他要退休的前几天,发生了两死一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两个活生生的生命在他手上结束;他本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受到法律制裁不会失去生命,而那两个人却永远地失去了生命。同志们,对这些大事故我们就没有办法制止吗?各个分公司根据上次会议的精神,把每条线路的运行时间、运行速度的数据都拿出来了,我综合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公司所有的运行车辆,最快时速不得超过四十五码,个别路段,包括乡区线路,必须控制在30—35码之间。公司已经买回两部测速器,由技安科成立一个测速小组不分时间、地点地进检查,人手不够可以到分公司借用。查出来的超速车辆仍然由分公司处理,公司对分公司进行指标考核。安全工作做得好的要重奖,体现在安全奖和年终奖上。”

    会一结束,杨学辉找到了孙国林:“孙科长,你们好久开始检查?”

    孙国林防备地:“我们好久检查与你有啥关系,你又要耍什么花招了?”

    “看你说得这么难听。安全检查先到我们那里检查。你就带着测速机到我们那里检查,检查完了我请你喝酒。”

    两台机器花了十四万多元,应该发挥它的作用,把事故率降下来。一到年关事故频率上升,不加大检查力度是不行的。杨学辉有这么高的积极性,何不满足他的要求?孙国林想到这里就向杨学辉:“先到我办公室坐坐,我把事情办完了就跟你走。”

    13点半左右,孙国林开着技安科的面包车来到17路北端,在三棵树公共汽车站不远处停下。该路段离北坝只有4公里路程,从城里回来的车辆在这段路上有可能超速;面包车里除了杨学辉还有技安科的小孔;到这里检查是杨学辉提出来的。这段路是17路公共汽车最好跑的路面,有三、四公里长,路直,路宽、视线又好、路面相当平整,很多驾驶员在这段路上开车速度都比较快。这段又宽又好的路面,事故发生率高。两个月前,17路227号车在这段路面与一辆小车相撞,双方的车辆损失达到两万多元,227号车负主责,承担了一万四千多元的修车费。杨学辉把点选在这里,就是准备拿17路开刀,把车速控制下来。等了大约三分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了;孙国林举起了测速器,等该车进入150米距离的时候,孙国林勾动了扳机;只听见哧哧地声音从打印机上发出,一张两寸宽的白纸上打印出具体内容:03124,时速:六十二码,时间:2006年1月12日13时54分28秒。看到打印出来的准确记录,杨学辉心里阵阵欢喜;先进的科技就是好,测出来的数据非常准确。他向孙国林:“这个东西真先进,老远看见他的车速过快,估计不低于55码;没想到它还超过了60码,这个车速快不快?”

    小孔:“这段路面这么好,我开到这段路上,说不定比他们的车速还快。路面好了都想跑快些,是驾驶员的通病。”

    “小孔,又在发表自由言论了。在你看来,出事驾驶员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们还控制车速干什么?我们拉的是人不是货物。”孙国林很不满地说。

    “孙科长,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在阐述每个快车师傅的心里状态;我们公共汽车拉的都是乘客,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安全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小孔辩解地说。

    孙国林:“今天查出来的超速车辆,你们怎么处理?

    杨学辉正准备回答,前面又来了一辆公共汽车。汽车离他们大约有100米左右的时候,孙国林扳动了扳机。打印机打出了该车车速读数,显示的车速是59码。

    杨学辉接着:“检查出来的超速车辆,我们将在驾驶员大会上进行通报;认真听听大家的意见。另外,把柳祥文的交通事故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案。“

    他们在这段路上检查了11个车。发现了营运纪律上存在的问题。车与车之间的间隔时间有的13分钟,有的两分多钟;前面车上挤不动,后面车上空荡荡;杨学辉看到这些情况,心中很是生气,他想,假若我是乘客,对这种现象能够宽容吗?

    测速测到5点45分结束。几条大线路都进行了检查,有23台车超速。针对这一情况,杨学辉决定明天下午两点半召开驾驶员安全会议,讨论时速的考核。

    第二天下午的驾驶员安全会相当活跃。杨学辉宣布测速情况时,台下一片肃静。杨学辉:“昨天下午我们测了34台车,有23台车超速,车速达到60码以上的车有7台车,55码以上的有8台车,50码以上的有6台车,45码以上的有两台。从昨天的检查情况来看,车辆超速严重,只有11台车没有超速。同志们,从12月29日发生的交通事故来看,就是车速过快造成的。昨天上午公司已经作出规定,凡是车速超过45码,必须接受处罚。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请大家发言。”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驾驶员发言:“昨天下午你们检查的地点都是在快拢终点站的路段;如果在起点站检查,保证没有一台车超速;车速超不过40码。快到终点站的路段,压车压够了就跑得快。”

    另外一个驾驶员抢着发言:“我认为,跑得最快的就是压班压得最凶的人。对于那些跑快车的,坚决进行扼制;查到开快车的你们敢于斗硬处理,我们举双手赞成。”

    经过大家热烈地讨论,一致同意执行公司的限速规定。凡是超过45码的,都要进行处理,先办学习班学习。超过48码以上(含48码),罚款100元;第二次违反该规定,除按规定罚款外,还要停班学习一个星期,改为机动驾驶员。凡是晚点超过两分钟,按晚点处理,晚点一分钟扣款一元,超过5分钟按压班处理。杨学辉对以上意见作了记录,进行总结性发言:“今天这个会开得很好,大家就安全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我一定认真采纳,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约束。从现在开始,凡是违反限速规定的,必须处理,绝不留情。”

    杨学辉正要宣布散会,王玉芬急匆匆地走进来:“刚才我到公司,工会黄主席把柳祥文从监狱里带来的一封信交给我;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复印了几份发到线路上。现在,我把这封信的内容给大家读一读,希望大家从这封信中受到教育。

     

    “各位师傅:你们好

    给你们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没有资格称同志或朋友了。曾经我和你们是一条战线上的驾驶员。可现在呢?我是一个有罪的人,一个有两条人命案的罪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却不尊重来之不易的生命。一时疏忽大意导致了两条生命的终结;两条活生生的生命消失在我的脚下。血的教训、活生生的现实向你们展示了我出事的经过:开了三十多年车,第一次发生这么大的交通事故;曾经有过碰撞,最多赔偿几百元钱就行了;没想到在退休之前出了这么大的交通事故,使两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我的脚下消失。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我存在着侥幸心理,我跑倒数第二趟的时候,没有发现红光街有什么障碍物。跑最后一趟的时,我仍然按照上一趟了解到的路况运行;认为路上没有什么障碍物,车速就比平时快多了,想早点下班回家吃饭。没想到红光街上突然出现了施工人员。由于我的车速太快,采取制动、坐挡等措施无济于事,又不敢打方向盘,因为对面有一辆大型客车。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只好强制性地减速,汽车仍然像飞一样地朝几个施工人员冲去。事故的教训是沉痛的,没有退休进了牢房,心里是多么痛苦啊!我真后悔!人事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有,我一定要多买一些放在那里?快六十多岁的人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单位和个人的事,却在我快要退休的时候进了班房。到监狱十几天,原来的满头黑发转眼间变成了白发,老伴儿气得住进了医院;我不但毁了别人的生命,还毁了自己的幸福家庭。这个教训是沉重的?同事们、朋友们,请记住我这个比你们年长、晚节不保的人;用我这个活生生的教材提醒你们,开车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车速不能太快;车速一快出现意外情况采取措施都来不及。

    春节将至,祝你们春节愉快,全家安康、幸福!

     

    以前的同事,现在的罪人柳祥文

    2006年1月15日

     

    王玉芬读完最后几句,已经是泣不成声了。在场的每一个驾驶员听了这封感发自内腑的信,没有一个不为他的过错感到惋惜;几个女驾驶员拿出手纸擦泪。杨学辉的眼里噙满了泪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