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痞子的穿越抗战

正文 十三、发财计划

    肖向东脑袋忽然一闪,伸手制止道:“茂芳兄,其实你的橡胶厂去东北也不错。”

    余芝卿道:“我去东北,原材料咋进去?生产的产品咋出来?路费就不得了,还咋和别人竞争。”

    肖向东好奇地问:“茂芳兄,你橡胶厂准备如何运作?”

    余芝卿道:“现在众国对我国经济封锁,橡胶属于战略物资,不对中国出口,为此我三年前就开始在海南岛引种橡胶树,现在也可以割胶了,就等机器设备一到,明年在上海开家橡胶厂。”

    肖向东:“企业准备以生产什么产品为主?”

    余芝卿:“主要是民用品如:套鞋、雨衣等。”

    肖向东又好奇地问:“企业不生产轮胎吗?”

    余芝卿道:“我也知道轮胎利润大,但生产轮胎先期投资大,中国国力薄弱,汽车少不说,有车要轮胎的,又都只买进口产品。现在投资生产轮胎怕是得不偿失。”

    肖向东点点头,知道余芝卿对国内橡胶市场了解是清晰正确的。

    章乃器见肖向东没接着说,才开口说道:“我认为去东北确实是得不偿失的,惠如兄,你知道投资电厂需要多少钱吗?”

    肖向东问:“投资发电厂要多少钱?”

    章乃器伸出巴掌道:“最少五万大洋。”

    “要这么多呀。十万大洋看着是多,也不够塞牙缝啊。”肖向东有些气馁道:“张将军,你能否再投资点?”

    张学良蹦了起来,道:“你真以为我是财神爷呀,给你们十万大洋,还是我从东北空军军费里抠出来的,现在我也快成叫花子啦。”

    肖向东小人似的陪笑说:“张将军别急,我是说投资,就像我们的风险投资基金一样,到时候有分红的。”

    张学良想了想,说:“你们的风险投资基金我就不掺和了,我去帮你们到东北各家银行谈谈,看可以贷些款吗。”

    肖向东不顾党委反对,直接拍板道:“成,我们去东北发展。”

    “如此甚好,那小弟先回东北,等你们到了东北,我们开始合作。”张学良又寒暄了几句就告退走了。

    肖向东再回到屋内,党委成员就开始嚷嚷着不赞成,尤为余芝卿最是激烈,东北大业需要他让步,搞不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大家先别嚷,听我讲。”肖向东坐下道:“不管咋样,这十万大洋是我党急需,正好可以创办我党的风险投资基金,对我党未来发展是有益的,不要才傻。对于去东北,我们再仔细计划下。”

    余芝卿急道:“主席,这十万大洋是你收下,但不能让我去充冤大头啊,要是企业搅黄了,我先投进去种树的几万大洋可打水漂了,再说公司那些股东也不会答应。”

    “茂芳兄可是我党执行部部长,觉悟可不咋样啊。”肖向东笑道:“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茂芳兄不想去,我也不勉强嘛,到时后悔也怪不到别人。对了,你们企业要是需要钱,可以申请党部的风险投资基金。”

    余芝卿神色不悦地道:“不必,我们已经都筹备好了。”

    肖向东道:“我们也准备在东北办个橡胶厂,到时茂芳兄可要支持下,允许我们购买你的橡胶,还要派些技术人员支援一下。”

    余芝卿连忙答应道:“没事没事,到时一定鼎力相助。”

    肖向东道:“要不,茂芳兄再累下,由我们党部出钱,去云南再帮我种些橡胶树。”

    余芝卿道:“可以,主席何不在海南岛引种,和我的橡胶林在一块,这样也好管理不是。”

    “不用,还是去云南,我喜欢云南,海南岛要坐船过海的,想着就晕啦。”肖向东心想,到了全面抗战,海南岛也被日本人占去,到时才是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跟你说这些,说出天了都没人会相信,不如不说,况且自己也没在海南岛投钱。

    肖向东又对大伙说:“其实开发东北也不是没法,去东北开发先期必须找好项目,有了支柱产业,才能更好迅速发展和壮大。”

    陈光尧问:“主席,你可想好了支柱产品?”

    肖向东问章乃器:“还没有,子伟,党内的风险投资基金要尽快落实,总部先暂定上海,你先兼任经理,再找些会管理懂经营的人才充斥进去,要是是人才,即使不是党内成员也可以招聘些。”

    章乃器连忙点头道:“好,我明天就办。”

    “虽然开发东北是既定方针,但我们也不能画地为牢。”肖向东心想:到时自己被日本人赶出东北,可别连容身之地都没有,必须在四川搞个基地。说:“子伟兄,你有认识的人里面,即懂药材,又懂经营管理的?我想去四川开药厂。”

    章乃器想了想道:“党内就有一人,就是不知他乐意不乐意。”

    肖向东笑道:“哦,吾党可真是藏龙卧虎啊,子伟兄说来听听。”

    章乃器介绍说:“他是五洲大药房老板黄楚九的侄子黄富川,原先在中法药房里做个学堂,现在在大世界戏院管事。”

    肖向东好奇地问:“黄楚九是谁?”

    章乃器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肖向东,好一阵才说:“龙虎人丹知道吗?”

    肖向东点点头表示知道,章乃器才接着说:“黄楚九是中国西药业的先驱,中国娱乐业的先驱,创业横跨诸多领域,时人称他为“百家经理”。他敢为人先,故创下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制药企业——龙虎公司(中华制药公司);中国第一家屋顶花园——楼外楼;中国第一家综合娱乐场——新世界;远东第一大游乐场——大世界;中国第一家发行量最大的娱乐企业报——《大世界报》;中国第一个医药“托拉斯”——拥有21个医药企业的黄氏医药“集团”,这样的名人你都不知道。”说着连连摇头。

    陈光尧见肖向东羞得脸色微红,故意打岔问:“主席想到四川办啥药厂?透露下。”

    肖向东道:“治疗疟疾良药——青蒿素。”

    90年代,各地蜂拥上马小型制药厂,肖向东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帮湖南一家私企制造青蒿素生产线,因为第一次搞制药设备,所以肖向东下足了功夫,以至造好设备后,不光知道生产流程还知道配方,有如制药专家。

    “啥?治疗疟疾的?”章乃器问这话时,眼都直了。“你是咋知道的?”

    肖向东只好胡编乱造道:“我年轻时配制的配方,这些年就是为了选用药材才四处漂泊的。”

    章乃器兴奋道:“主席,咱别用党内的风险投资基金了,大伙几个投点钱罢,算自己产业,我担保到时一定能发财。”

    余芝卿也应声道:“对极,现在治疗疟疾的药材奎宁贵得离谱,要是咱们能生产治疗疟疾良药,绝对赚钱。”

    向华诚和陈光尧也异口同音道:“我要入股。”

    肖向东四顾四周,见众人都是赞成,于是拍板道:“既然大家都上心,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子伟兄去物色人,我去定制设备,茂芳兄筹划收取股金。不过我发明的配方……?”

    章乃器干脆道:“主席先得百分之三十干股,其它大家分成。”

    杨淑雅问:“主席干嘛去四川办厂,不如开在东北做支柱产品。”

    肖向东叹息道:“是啊,我也想,可是我走遍全国,只有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药材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其它地方的没有利用价值呀。”

    杨淑雅疑惑地问:“真的?”

    肖向东道:“我骗你干嘛。对了,我们去四川,花点钱没事,一定把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全部控制住,别到时被别人占了先机。”

    陈光尧道:“不错,重庆的刘湘与我旧友,到时我也过去。”

    杨淑雅提醒道:“小东,东北你准备如何开发?”

    肖向东知道这小妮子就想着打鬼子,对自己的发财大计不以为然,只好应付道:“也去办药厂。”

    注:中国抗疟新药的研究源于1967年成立的五二三项目,其全称为中国疟疾研究协作项目,成立于1967年的5月23日,因绝密军事项目,遂设代号523。

    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蒿素”国际会议上,中国《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

    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