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神雕之福能无过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死而后已

    襄阳守将吕文德带来的兵马并不多,襄阳城及附近百姓多有投入了军中的。恶战一天下来,少说也要折损几十上百军士。这上百军士又多半在襄阳城有亲属。

    先按名册通知亲属来领尸首,再发给亲属一笔抚恤金。这钱还是城中富户和江湖群豪凑起来的。

    让人觉得心情压抑的,自然是那些悲愤的白发送黑发的老人,或是不懂事只顾大哭的孩童,或是没了主心骨的年轻妻子。

    每送出一笔抚恤金,便目睹一个残缺的家庭。心情怎么好受得了,就连杨过这个口齿利落的,都不知道该如何劝慰他们。

    不待几日,杨过便受不了,不肯做这份工,要去城墙上帮忙守城了。

    郭福也想去,只是黄蓉死活不让他去,何况黄蓉过不多久就要到临盆之日了,郭福料想金轮法王等人不知什么时候,会潜进襄阳城捣乱,他也不敢只留他妈一个人在后院。

    只好把杨过叫来,脱下软猬甲正色说,“杨过,我听我妈说过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了。他想杀我母亲,却拍在这件软猬甲上,被欧阳锋留下的蛇毒毒死。我不知道算不算是我妈害死的。但是我妈说,你爹为祸江湖不算,还害死了柯公公的五个兄弟,想帮金人谋夺大宋,她和我爹,当时是有心想杀他的。你要把这帐算在她头上,却也不错。我说过,既然我们是兄弟,我知道的,我所想的,都会告诉你。”

    杨过仲愣住。这个过程,和黄药师、傻姑、洪七公所说,一点不错。自己要为这样一个父亲报仇根本师出无名。只是郭福知道了……他就心慌起来。

    “你要报仇,我拦不住你。你功夫比我高,早晚有一天也会高过我爹妈。只是,若你报了仇,就替我爹,担负起守好襄阳这一干军民的重任吧。”杨过这人,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反而要去做,不如把话说开了,掖着瞒着的,谁都难受。他把软猬甲递了过去,“你要上城墙守城,这件软猬甲你穿着。左肩那里被我涂了柯公公的毒药,毒性不深,解药你也拿着,以防万一。”

    杨过并不接,就被郭福扒了他外袍,给穿在里面了。

    “虽说这软猬甲算是害死你爹的凶手,可没了它,我娘说不定也当场被打死了,也就没我了。所以,你也别对死物太过计较。它能保护你,你就先穿着!”郭福是在提点他,当初郭靖黄蓉是有杀杨康的心,可杨康不也有杀他们两个的意?

    “福儿,”杨过隔着外衣摸着软猬甲,“其实我这些天想了很多。我知道我父亲是怎样的人了,我已经没有报仇的意思。何况这些天目睹了襄阳的一切,我又怎么能害你爹,让整个襄阳城的百姓陷入危险中呢?但是我又不想留在害死了我父亲的人身边,虽说是我爹咎由自取吧。只是因为你在这里,我才舍不得走。”

    杨过捧着郭福的脸,额头抵着他的额头:“福儿,等襄阳的事情了了后,我们就离开这里,离开你爹娘,找个没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吧!”

    郭福有些伤感,襄阳事了,何时能了?敌强我弱,南宋皇帝偏安一隅,后援粮草都供给不上,十八年后,郭靖黄蓉殉城于此,襄阳失守,蒙古大军南下,很快吞没南宋。九十多年暗无天日的统治,汉人性命比牛马尚且不如,元朝诛杀张王李刘赵五大姓,中原汉人十室九空。

    “杨过,我爹没跟你说过吧,这场仗,必输。只是坚守的时间问题。”

    杨过有些不解,“蒙古人久攻不下,自然会撤走。”

    郭福摇头,“你等下要去守城,顺便去问问我爹吧。”

    杨过走了,郭福回到院里,坐在台阶上发呆。

    金庸的书,其实多半他都看过。他没杨过那么好的记性,他属于过目就忘的。特别是这种“闲书”,只是关于郭靖的这段他记忆深刻: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襄阳城中百姓,襄阳后方的百姓,只靠郭靖和一些武林人士,是护不住的,就是护住了,也是护不久的。只是,拼上性命,能让百姓多过一天好日子,便多拼上一天!

    郭福刚来此处时,常常想,以后他要怎么办。他即使知道历史,也没有办法一手遮天、扭转乾坤,硬生生帮南宋腐朽的政权抗住蒙古的百万铁骑。想来想去,倒觉得他爹郭靖这个半憨不傻的,却是道出了唯一的出路,不过是死而后已。

    如今他在这里,他见到了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书中的符号,特别是这几日领尸首的男女老少。那哇哇大哭的孩童,那把眼睛都憋红了的少年,那徘徊在崩溃边缘却硬挺着不肯掉泪的妇女……

    偶尔有那伤心过度的老妇,见到他也穿着士兵的衣服,指着他的鼻子问:“你怎么不救他!”时,郭福真的发现他在这里,他在南宋末年,一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而不是在游戏中,不是在看电视剧……

    而这种真实感,是和武氏兄弟一起去终南山送英雄帖时才感受到的。在桃花岛,在嘉兴,一片平和中,是全没有感觉的。

    所以,他才答应杨过跟他在一起的要求,答应的那么痛快吧,因为注定了他要陪着郭靖战死在襄阳城,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什么的,都是浮云了。

    他对杨过,怜惜、愧疚更多过于喜爱吧。

    至于杨过是否愿意陪他留在襄阳,是否陪他殉城,那是杨过要去做的决定,他并不能干涉。

    沉思中,一个小兵慌慌张张跑进来,“黄帮主……哦,郭公子!”

    “出了什么事?”郭福站起来问。

    “蒙古鞑子赶了一群难民来城门,郭大侠为了救难民,出城去了!”

    果然来了!蒙古人的残忍招数,若不开城门,就在城门杀死难民!又能迫使守军不敢用箭。

    郭福心里骂着,看好像没惊动黄蓉,忙跟小兵说,“别吵到我娘,她病了。我跟你去看看情况。”

    急忙奔去城门,上了城墙上,郭靖和洪七公已经带了一群丐帮弟子和武林群豪在城门外,护着难民退入了城中,而他们却被蒙古人的四路精兵围困在城下。杨过被留在了城墙上。

    而守将吕文德却不敢再开城门,怕蒙古人趁机杀进来。

    郭福去找吕文德:“快开城门!我们率一支精兵出去,不管城门的这些鞑子,我爹收拾得了他们。我们只要绕过蒙古精兵,直扑忽必烈,城门的鞑子必定要回援!”

    只守不攻,总不是办法!

    吕文德早没了主意,可见郭福不过十五六岁,自然不肯听他的话。见下面郭靖终于把蒙古人击退了一些,大喜,他终得依仗郭靖守城,忙命开门,“把城门稍微打开一些,郭大侠赶紧回来,不要管其他人等了!”

    朱子柳听了郭福的主意,觉得可行,“只是派一路精兵出去,换回郭大侠等人回城,这路精兵却未必能回得来了。”他知道郭福这是救父心切,赶紧拉住了他,“福儿,你爹必能回来的。”

    “这路精兵是难回来,可如果能杀得了忽必烈,还愁蒙古大军不后退?”

    底下郭靖和洪七公正护着丐帮弟子和群豪撤回城中,朱子柳看蒙古精兵的确都在城门处,忽必烈的大旗下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兵,咬咬牙,“这法子值得一试!”

    郭福眼见其他人都退回了城中,只剩他爹、洪七公等寥寥数人还在城下与敌人苦战,更是着急:“朱师叔,现在再派精兵出城已经晚了,我爹他们怎么办?”

    洪七公和丐帮弟子都已退入了城中,却也有十几个蒙古兵也尾随在后跟了进去。门后的宋军立马关上了城门。

    只剩郭靖一人撑在城门外。

    杨过拉过郭福,“不用派太多精兵去刺杀忽必烈,人多反而耽误时间。我们两个去!”

    “城门已经关了,怎么去?”

    杨过用脚挑起一根绳索,“用这个,到远一点的地方下去,下去以后,立即冲往忽必烈所在!我知道你已经把杖法练熟了,我们就用打狗棒和杖法试试!若是不成,也只我们两个,也好退回来!”

    郭福看到绳索,有了办法,忙递给朱子柳:“朱师叔,用这个把我爹弄上来!”

    朱子柳忙把绳索放下去,郭靖用衣衫甩成盾,扫开了蒙古射来的箭,眼看就要到城墙上了,却被金轮法王一箭射断了绳索,可把郭福气的,他是对原著记忆不够深刻,早知道就弄个铁锁链备着,看他还能射断!

    好在郭靖施展起登云梯很快就离城头更近了,却又被金轮法王的箭给扰乱了。

    离城墙只有几尺事,杨过抓着绳索跳下去,拉着郭靖借着朱子柳的拉力跳上了城墙。

    此时郭福拿着弓箭,正冲着金轮法王乱射一通!

    他练箭时间短,根本就射不到金轮法王面前,郭靖上来后,夺过郭福的弓箭,回头就射断了忽必烈的大旗!

    忽必烈见士气受挫,只得率军返回。

    郭靖见蒙古大军撤退时也是井然有序,便对郭福和杨过说:“本来兵法中说,可以趁敌撤军时,率军扰乱的。只可惜,蒙古军军型肃整,先行者不躁,殿后者不惧。即使追击也是无用。”南宋军士根本无法比拟,这话,郭靖却不敢说出来,坏了军心。

    杨过却瞪郭福一眼:“我说的话,你怎么一点不听?”

    郭福瞪回去:“你当万兵当中,取上将头颅这么容易?忽必烈身边有金轮法王、达尔巴,有马光佐、尼摩星、潇湘子,随便哪个出来,我们俩都得花上几十招才能得胜。”

    郭靖一问,才知道郭福刚才想到了个好主意,只可惜没能实行。

    而朱子柳则把这事记在心里了,问郭靖,“我们可以夜间,带上几位好手,刺杀忽必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