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欺君之罪(GL)

正文 第 70 章

    虽然说是“我的”外祖父、“我的”师兄,九成九唠的都是“我的”事情,但是显然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这个时候只能默默地看着外祖父的书房门关上,谢蓝在前面闷头走路。

    走出相府,谢蓝接过他那匹从西域弄来的高头大马的缰绳,走了几步,我正纳闷他怎么不上马,他猛地回头,死死的盯着我。

    “怎么了?”我被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

    谢蓝摇摇头,把视线挪开,“和初见你都已经许久了。”

    我愣,好像是。

    “老了、老了……”谢蓝拍拍我的肩膀,“有空多陪陪你外祖父吧。”

    我乖巧的点点头,目送他离开。

    其实我心里也想到了,外祖父对师兄会说些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外祖父的心思我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公子。”我正要上马,一个面生的丫鬟拽住我的缰绳,马打了个响鼻,把她吓的退了一步,还是没有放手。

    “怎么了?”我紧紧缰绳,皱眉看她,要不是看在他是从府里出来的,我非抽她几下不可。

    “公子,夫人请您进去。”那个丫鬟怯怯的说,声音很小,显然是给吓坏了。

    她一说夫人,我心里一紧,这个府里的夫人只能有一个人,可是她找我做什么?

    “我知道了。”我翻身下马,把还没捂热乎的缰绳交给了看门的小厮,然后对那丫鬟示意。

    她看着我,像鼓起很大勇气似的,“夫人说,今晚要公子和公主在府上用饭。”

    我确实是被惊到了,这个真不像那一位素来冷着脸的“夫人”,“嗯,你,现在去驸马府告诉公主,让她到相府来用晚饭。”我随便指了个家丁。

    看着他小跑着转出门之后,那个丫鬟才小声对我说,“公子随我来。”

    我跟着她走着一条相对陌生的小道,“你是哪年进的相府?怎么我好似没见过你。”

    虽然她是母亲那边的人,但是我应该也见过的才对,没见过,多半就是新来的。

    那丫鬟“噗嗤”一声笑了,“公子,我进府都十五年了,不过一直跟在夫人左右的,你没见过也正常。”

    我有点窘迫,一个府里呆了十五年的老人,我竟然还问她是不是新来的,怎么想,都觉得这个少公子太不负责任了。

    “都这么久了啊。”我干笑几声,不敢再说话了。

    跟着那个丫鬟转了好几个转,穿过好几个小院子,这边我只有很小的时候来过,都忘了相府原来这么大了。

    还是记忆中小时候的禁地,一块大大的太湖石,上面写着“雨舒苑”,一个竹门,两边挂着红灯笼,就像不是相府的一部分似的,像一个民家的小院——当然看了里面名贵的花卉和树木就知道刚才不过是错觉。

    我感觉滑稽,这是我母亲的居所,却好像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进来,但是也很新奇,这里面倒是布置的别出心裁。

    看着我左看看右瞧瞧,那个丫鬟掩着嘴笑了,“公子还是第一次进来吧。”

    我脸有点红,“嗯,是啊。”

    “夫人平时没事都喜欢在院子里走走,对这些摆设都很是上心。”丫鬟解释,“公子快进去吧,莫要让夫人久等了。”

    我看了一眼门口的榆树,看上去都好多年了呢,转过身,推门进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能说的就是这个地方,虽然就是一个小别院,但是主厅卧房什么的,都井井有条。

    我推门进的这个,显然就是主厅,正中间摆着几张椅子,还悬着一幅字,头顶画的飞仙似乎也是名家手笔,哦,当然,还摆着曾经的大唐第一美女庄氏。

    “母亲。”我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不管怎样,对于这个赐予我生命的女人,我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至少也是愧疚的。

    “坐吧。”母亲的嘴角有点别扭,似乎是想笑笑不出来,“都在自己家里,不必这么拘谨。”

    呃,我怎么能不拘谨,但是我还是乖乖的坐了下来。

    “我听说你今儿是和西平侯来的?怎么不和公主一道儿?”母亲的口气很平稳,还有些傲气,我就一直说我不喜欢那些中原世家的女人,没有什么特指。

    我在凳子上扭了一下,“嗯,是啊,早上和师兄在一斛楼一同喝酒,他说要来看看外祖父。”

    场面很是尴尬,母亲的眼睛飘到门口的镇石,我盯着决定品评一下那幅字。

    唐人崇尚《兰亭序》,那幅字就是不知道谁临摹的《兰亭》。

    “永和九年,岁在癸酉……”我在心里一笔一划的琢磨着,这个字钢筋铁骨,虽然和王羲之的风格看上去不甚相同,但是也不失为大家手笔。

    “宁儿。”母亲一声让我汗毛倒竖的唤声让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孩儿在。”我低声答应。

    “上次这么唤你的时候还是你三岁那年。”母亲的头扭到另一边,我看不到她的眼神,但是她的语气让我心里有点不舒服,“那时候你调皮,上树摸鸟儿,让庄子云在下面接鸟蛋,差点跌了下来,你外祖父斥责你,我刚好路过,你就哭着跟我说你外祖父欺负你。”

    母亲摇摇头,“你从小就和男孩子一样,真是不枉你外祖父把你当做庄氏的儿子养着。”

    我嗓子跟哽住似的,原来还有这种插曲,原来小时候也和母亲不是那么的疏远。“那都是儿子应该做的。”

    “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母亲苦笑,终于把眼神转向我,“你从小就是这般,你外祖父说什么就听什么,也不想想自己愿不愿意。”

    我扯扯嘴角,假装自己在笑,不过效果不太好,唉,怎么都比相对无言好。

    “我从舞阳侯那儿听说了些事情。”母亲轻咳了一声,“我听说,最近朝中……不太平静。”

    舞阳侯么?我脑海里立刻浮现了那个斯文败类的形象,据说他是母亲的入幕之宾,没想到真的是……“嗯,是不太平静。”我迟疑了一下,说。

    舞阳侯家是开国功臣,他本身做人也是聪明,想来这个事情不会随意告诉别人,只是跟母亲提了——虽然这么想让我不太舒服——母亲才来问我。

    我之前说的那句话什么来着?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亲不必担心,儿子自然是有打算的。”我索性接着说下去,这种低气压让我很是难过,“只待时机成熟了,儿子便要全身而退,这些年对母亲疏于照顾,心里有愧,母亲莫怪。”

    说完我跪下叩了三个头,“母亲莫要挂心,母子之情,血浓于水,儿子心里知道母亲心为儿子,日后母子有缘,自当再见。”

    两个人的感情不深,这样也就好了,我没有问母亲要不要跟我一起到江南,我想她也不会去,也不会有人为难她,倒不如让她摆脱了我,好好的生活。

    “唉。”母亲叹了口气,对我摆摆手,“如此就好,你晚上莫要走了,我已经跟你外祖父和府上的伙房说了,你和公主都在这儿用饭吧。”

    “儿子知道,”我一躬身,“已经遣人告诉公主了,儿子先退下了。”

    从母亲的小院里走了出来,我恍然有种轻松感,虽然是一段乏味还尴尬还冷场的对话,但是好像是这些年的怨恨或者是怀疑,全都不见了。

    母子亲情,血浓于水,不管她心里怎么想,我心里怎么怨,都无所谓了。

    “公子,你刚才到哪去了?”我又转了那几个转,溧阳站在那儿不知道在看什么。

    “嗯。”我低下头,“到母亲那儿去了。”

    她的神情显然也很是惊讶,“哦?……”

    我点点头,“也没什么,她也是听说最近时局不好。”

    “嗯……”溧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拽住我的衣袖,“公子,带明月走罢。”

    我有点惊讶,看着她,我一直没问过她愿不愿意跟我出走,一方面,总觉得她是不可能离开这里的,另一方面,也从来不觉得她会愿意。

    至于策划之中的离开,我没有问她,因为那个又是必然会发生的,我问了她也没有用,她同意与否,都要离开。

    她这么主动的说,让我有点无所适从。

    “明月。”我握住她的手,“再等一段时间吧,很快了。”

    “陪我走走,等会儿该用晚膳了。”她拽着我往花园深处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