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红楼之晴雯种田记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呸,还守身如玉呢,你直接说你想要干坏事不就得了?

    不过最后两人还是去检查检查去了,至于到底有没有守身如玉,这个只有当事人两个人知道了。

    在县里等了一段时间,终于从县学里听到了王子安考上了举人的消息。不过名次却是中等。王子安又高兴又有点郁闷,晴雯忙问他是为什么。王子安说道:“名次中等,就怕明年去京里的时候会不中。”

    “你开始不是说考上了举人就高兴了吗?那考不考得上进士有什么关系?”

    “也对,是我有点贪心了,总想着能考上进士会更好一些。以后不再这样想了。如今的举人身份也够我们好好的活下去了。”能想开就好啊。

    这次县学里就两个人考上了举人,所以王子安自然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县令大人还亲自邀请了这两个新鲜出炉的举人去他家做客,让县衙的一帮人等陪着,虽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考上进士,但是前期搞好关系也不会损失什么。

    县令夫人还把晴雯也请过去玩了一回,问了问晴雯家里的情况,知道她和王子安还在租的院子里,其中的一个满头金钗的妇人就惊呼道:“怎么还能住租的房子呢?王举人如今身份不同以往,可是要住自己的房子才能配得上身份啊。”

    晴雯不知道这人是谁,也不好回答,不过觉得她一惊一乍的,很是让人不爽。

    县令夫人笑着说道:“谢夫人有什么高见呢?”

    那叫谢夫人的说道:“高见倒是谈不上,不过我家老爷手里倒是有一套院子,因为长久没有人住,所以正打算出手,如果王举人有买院子的打算,我家老爷说价格好商量。”

    这就是变相的送钱了,晴雯忙说道:“多谢谢夫人了,不过我和相公都很喜欢在乡下的生活,目前我婆婆也在乡下,自然是要回到乡下住的,所以谢夫人的美意,只能说声抱歉了。”

    谢夫人还要说什么,县令大人忙叉开了话:“能够事事以公婆为先,果然是至孝之人。其实,我倒是很想在乡下生活,起码有山有水可以看,可是啊,我家老爷政务繁忙,只能是在这呆下去了。”

    “县令大人为国为民,自然是顾不得小家了,我们老爷都好生佩服。”一大群人说着奉承的话,把县令夫人高兴的不得了,好听的话大家都爱听,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再说什么买院子的事了,毕竟王子安只是一个举人,能不能考上进士还不一定,这县令可是父母官,要想在这个县里好好的生活下去,自然要多多的奉承。

    从县令夫人那里回来,晴雯觉得有些头疼,还真是不适应这些人呢。真心话没有一个,都是些华而不实的赞美之词。不过,既然王子安选择了科举这个道路,那就是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不能给他拖后腿。刚才回来的时候,县令夫人知道晴雯没有轿子,还特意弄了一顶轿子,把晴雯给送了回来。这可是晴雯生平第一次坐轿子,感觉一般。听说有人坐轿子还会头晕,看来自己算是好的。

    胡嫂子看见晴雯坐了轿子回来,不由的问道:“感觉怎么样?”

    晴雯笑着说道:“要我说实话啊,其实还是走路舒服。”

    胡嫂子笑了起来,觉得晴雯还是按个晴雯,心里的不舒坦已经消失了,说道:“你们是不是要会去了?”

    “嗯,嫂子,你放心,我会经常来看你和小虎小桃的。你自己不要过的那么辛苦,最好是有空的时候带上两个孩子去我家那里玩个几天。”晴雯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跟胡嫂子说要离开的话,现在胡嫂子主动提出来了,晴雯知道胡嫂子已经看开了。

    这这个院子里住的一年的时间,晴雯已经和胡嫂子有了深厚的感情,胡嫂子人生中的大事晴雯也参与过,这是个让人尊敬的女人。希望她以后会越过越好。

    胡嫂子语重心长的对晴雯说:“妹子,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也对我的脾气,你相公也对你很好,不过我还是要对你说,有些事要提早防范才好。你家相公虽说很好,但是人心易变,即使他不想,但是把不住别人要上赶着讨好他。

    你看现在他中了举,就有县令请过去吃饭,那你们回了乡下,肯定还会有人换别的方式讨好他。妹子,你记住了,别的方面咱们都能容忍,这男人咱们一定不能相让,要是有人和妹子你抢男人,一定要下狠心,千万别心软,至于别人说你什么是个嫉妇,泼辣,你全都不要管,一定要守好自己的男人。我的话虽然粗了点,但是却是为妹子着想,你可一定要记住了。别和我一样,被男人弄得团团转。”

    “记住了,嫂子,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一定不会委屈自己的!”胡嫂子,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想一个亲姐姐一样,对自己推心置腹,自己何德何能啊。

    晴雯走的时候给了小虎和小桃一人一个荷包,那里面各放着十两银子的银票,都是自己做针线活赚的,希望能让他们家好过一些。

    王子安和晴雯是被里正和镇上的乡绅给请回去的,喜报早就传到了李村,自己家的院子里每天都是来来往往的人,不仅包括乡亲,还有特意从镇上过来送礼的,李氏都有些吃不消,凡是送礼的,就以儿子不在不能收为由,把送礼的人拒之门外。所以大家都等着王子安回来呢。

    有的人竟然还走门路走到了李大川家。弄得他们家也是鸡飞狗跳,秦氏只好逼到了钱老头家。

    王子安和晴雯到了东山镇,镇上的乡绅想要留两人到镇上的酒楼吃顿饭,被王子安以要回家见母为由给推辞掉了。毕竟在这古代,一说上孝道,大家也不好说什么了。

    两人和里正回到了李村,在村口就有很多人迎接,果然是热闹。两人被簇拥着回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李氏急急的就奔了出来,看见王子安竟然流泪了。晴雯能理解李氏的心情,这么多年的期盼终于成为现实,心情不激动是不可能的,旁边有相亲就在一旁劝着,晴雯也上次劝李氏,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屋子,一群人又跟着进去了,这都叫什么事啊。

    里正看着也不像话,就大喝一声,让大家伙出去了。毕竟里正大人的威严在,这群村民只好散了去。有的想着这样都在一起,有些事也不好说出口,还是等晚上再来说吧。

    里正先是恭喜了王子安等人中了举,然后又说了一些奉承话,总体意思是,如今你我两人都是这李村的权势人物,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才对。又给了王子安一包银两,说是镇上的乡绅的一片心意,不收下就是看不起镇里所有的乡绅。

    这样一顶大帽子下去,不收也得收了,里正又说了一些官面上的话,就告辞而去。

    李氏这才和王子安等人说说话。晚上又有一些乡亲带上鸡蛋,或者别的土特产找上门来,意思是想把自己的几亩地划到王子安的名下,这是早就该想到的,只要不是贪污,适当的帮乡亲们做点事也是好的,种田的人都不容易,能少要点税就少要点,而且自己也不吃亏就行了。

    不过举人能免田税的地的数目有规定,所以大家都怕晚了就没有自己的份了,李村几十年出一个举人,这么好的事不赶紧去办还等到何时?

    所以是你过来了我过来,有时候是几个人碰到一起都过来了。

    李氏急的没有办法,这要是都收下了,数目就超了,要是不收下呢,又怕得罪人。

    晴雯道:“咱们自己有一百亩地,还有我大娘的地,再加上其他亲戚的,这些是必须要划到我们名下的,至于那剩下的数量,就一家一家的平分吧,咱们要和他们说清楚,免得还以为我们不想帮他们。到时候出力不讨好。”

    “晴雯说的对,就这么办吧。”李氏和王子安都赞成。

    地的事就这样成了,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满意,但是晴雯家又不是救世主,有些人要埋怨就埋怨吧,管不了那么多,再说又不欠他们的。

    里正家因为有郑员外护着,根本不需要借助王子安,但是他心里却是很不爽快,尤其是自己的婆娘又在唠叨了:“要是当时把玉兰嫁给了王子安该有多好,现在我们玉兰就是举人娘子了,这风光也不会让那晴雯给抢了去,哪里像现在,

    还得给那半老头子做小妾,自己也不能去看自己的女儿,还得偷偷摸摸的,那郑员外的正头夫人听说也是个厉害的,玉兰能不能生孩子还是个问题。”

    “好了,你别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成不成?”里正心里烦躁,“我还是那句话,那王子安再怎么出息,能有郑员外有钱?看他今天连别人给他的银子都不敢收下,可见是个胆小怕事的,以后也没有什么出息,即使当官了,也不可能富贵起来。再说了,玉兰嫁都嫁过去了,你再埋怨有什么用?还是好好想一想,怎么让玉兰在郑家站住脚跟才是好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