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潘杨柳

后记 第一章 4

    晚上杨倩已经说服了爸爸,天一亮父子两就动身,到大悲寺接回妈妈。可是睡了一晚杨学武又改变了主意,他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柳茹的地方,而是柳茹不止一次地背叛了他。杨学武苏醒的灵魂还残存着那么一点尊严,神经错乱那一阵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复制,杨学武不知道什么地方伤害了柳茹,使得柳茹悲痛欲绝,遁入空门。即使把柳茹接回来,同床异梦,破镜难圆,相互间的裂痕已难以弥合,谁知道往后的岁月里还会发生什么……杨学武把衣服穿好,在床上枯坐。

    杨倩当然不知道爸爸在想些什么,一起床便风风火火,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唱歌。经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爸爸妈妈终于将要重新走到一起,虽然带着某种悲情的色彩,却了却了女儿的一桩心愿,年老的爸爸需要妈妈的照顾,妈妈同样需要爸爸的理解和包容。经过了昆仑山上那几个月军旅生活的洗礼,杨倩的潜意识里滋长着成熟,人生理念的升华,往往在瞬间完成。她开始摒弃那种泠漠和玩世不恭,切切实实感悟到这人世间充满温情,她需要爸爸,需要妈妈,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楼下奶奶已经起床做饭,这幢院子重新恢复了生气,村当中那颗老槐树上,喜鹊夫妻在对唱。杨倩来到厨屋,打了一盆热水,腾腾腾地端上二楼,服侍爸爸洗脸。看爸爸还在床上枯坐,眼闭着,好似参禅一般。杨倩便把洗脸架子挪到床前,爬上床嘴对着爸爸的耳朵小声说:爸,洗脸吧,洗完脸咱吃饭,吃完饭咱接妈妈回家。

    爸爸睁眼看着女儿,仿佛没有听见,眼神怪怪地,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女儿一句:倩倩,告诉爸爸,什么叫做感悟?

    杨倩猛吃一惊,一双美丽的大眼锁定爸爸那秃顶的脑门,怀疑爸爸又糊涂了,神志不清。

    杨学武却清清楚楚地告诉女儿:我的直觉告诉我,你妈根本就不会回来。我不打算上山了。后半辈子有倩倩作陪,也觉得不错。

    杨倩知道,爸爸又出现了反复。这很正常,苏醒的爸爸需要尊严。爸爸已经原谅过妈妈一回,不可能再三原谅。

    杨倩把头靠在爸爸的肩膀上,低声呢喃:爸爸,您不该有什么顾虑。妈妈一定还会回来。倩倩不可能永远陪着您,爸爸需要妈妈作陪。

    杨学武轻抚着女儿的头,说:爸爸明白倩倩的心思。有些事非人力可为……奶奶已经把饭做好,站在院子里,脖子伸长朝二楼喊道:倩倩,扶你爸下楼吃饭。

    杨学武轻轻推开女儿,开始洗脸。洗完脸他又叮咛女儿:不要把爸爸的决定告诉奶奶。吃完饭后你用轮椅推着爸爸,咱父女俩到外边转转。

    老奶奶当然不知道儿子已经改变主意,还在唠唠叨叨地叮咛儿子:见了柳茹后多说好话,好话不值钱,但是暖人心。石头焐热了也会下崽,何况是人!以心换心,不信柳茹不会回心转意……杨学武沉默着,一句也不插言。倒是杨倩忍不住问奶奶:奶奶,您老人家见多识广,见过石头下崽是个什么样?奶奶伸出手指在倩倩的眉心点了一下:石头下崽跟我孙女一样漂亮。

    空气被倩倩调动得活跃起来了,杨学武冲妈妈一笑,带着一种歉疚和苦涩:妈,怪只怪儿子没有什么本事,留不住自己的老婆。

    杨倩知道这种话题再谈下去会给大家带来不愉快。匆匆吃了饭,服侍爸爸坐进轮椅里,一边往出走一边告诉奶奶:中午不要给我跟爸爸留饭,我们晚上回来。奶奶一直撵出村子,不断地叮咛杨倩:见了你妈替我老婆子问候一声……

    杨倩推着爸爸来到积水潭边,山上的土地已经退耕,四周野一片墨绿,积水潭像一颗高原明珠镶嵌在万绿丛中,燕子点水,潭水微微起皱,远山的树林里,传来了一片蝉鸣。杨学武被一种情绪熏染,弯腰捡起一块石头,扔向湖心,湖水里打出一串水漂,泛起一串串涟漪。杨倩高兴了,不断地把石头塞到爸爸手里,爸爸的手臂仍然那么有力。父女俩就那么玩着,一直到爸爸的额前渗出细密的汗珠。

    积水潭唤起了杨学武那尘封的记忆,思绪里走出了柳茹。那时他们都很单纯,相互间的脸上写满了忠诚,谁对谁都不会隐瞒,杨学武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欺骗,他的一生都坚守信念,对老婆、对朋友、对家人忠心耿耿,没有说过一句谎言。党旗下举起拳头宣誓的那一刻,他就彻底剔除了一切私心杂念。可是他弄不清他为什么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周围的亲朋好友全都背叛。只有老妈妈和女儿厮守着他,心甘情愿地为他奉献。

    前往大悲寺的路已经拓宽,沿路上山烧香许愿的信徒们络绎不绝。杨倩心有不甘,推着爸爸的轮椅继续朝着大悲寺的方向前行,她知道爸爸的情绪容易出现反复,她甚至还能猜出爸爸和妈妈重新相会时的情景,那一定非常尴尬,杨倩甚至已经拟就重新撮和爸爸跟妈妈的程序……看爸爸眼闭着,好似假寐,又好像陷入痛苦的回忆之中。杨倩心里窃喜,但愿爸爸就这样睡着,醒来时已经来到大悲寺,到那时,爸爸就会身不由己……

    山下有人撑起滑竿,专门抬人上山。杨倩叫来了两个轿夫,付给两人一百元钱,要两人抬着爸爸上山。杨学武睁开眼,疑惑着问:倩倩,我们这是要去哪里?杨倩甜甜地一笑,嘴附在爸爸的耳朵边悄悄告诉爸爸:我带您到一处地方,那里琼台楼阁,如临仙境。

    杨学武心里明白,女儿要把爸爸带到那里。许多年不曾上山,也有上山一游的意愿。他不愿辜负女儿的好心,便不再执拗,由着两个轿夫把他抬进滑竿里。轿夫们喊着节奏感强烈的号子,踩着舞步拾级而上,杨学武的心儿便随着滑竿的晃动不停地颤悠,眼前的景象熟悉而久远,好像就在昨天。三个小孩子手挽着手,行走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崖畔上一串串野刺梨瞪着色迷迷的眼睛勾引着三个小孩子肚子里的馋虫。两个男孩争先恐后地盘桓而上,去摘那熟透的刺梨。小女孩把手指头含在嘴里,馋涎欲滴……

    大悲寺主殿的门口,站着三个乳臭未干的“香客”,小孩子们面对佛祖诚惶诚恐,谁也不敢踏进主殿一步。满脸银须的老主持把三个孩子带进偏殿,关切地询问他们从哪里来?是谁的孩子?大人叫什么?吩咐小和尚为三个孩子端来了斋饭。三个孩子当真饿坏了,端起饭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完饭老主持又问:孩子们,告诉我你们是哪村人,我叫人送你们回家。个子稍高一点的男孩说:我叫杨学武。然后指着另一个男孩说,他叫潘明鹏。小女孩抢着答道:我叫柳茹,我们家住柳家庄。

    老主持亲自关照小和尚: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三个孩子送到柳家庄,交到他们的大人手里,不得有任何闪失。

    三个孩子被小和尚带领着来到村口时看见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全都集聚在那里,见到孩子们平安归来时大人们的眼里储满了泪水……

    无法复制的岁月,只能让人回味。现今的大悲寺,已经被铜臭污染。气宇轩昂的成功者来到这里,大把地撒钱,祈求神仙保佑他岁岁平安。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而起早贪黑的小贩们在生意场上精打细算,可是到了神仙面前却变得分外慷慨,一张张钞票毫不心疼地放进玻璃镶嵌的钱箱里,换取佛祖一张笑脸。佛祖也变得势利、贪财。

    轿夫把杨学武抬到山门前,落了轿子,杨倩搀扶着爸爸来到柳茹的禅房前。倩倩激动的声音都有点变形:妈妈——爸爸接您来了,咱们回家!

    好大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面对杨学武父女鞠躬,口中念念有词:施主平安,观景山六月六法事盛会,我家主持应邀做法事去了,估计三月两月回不来……

    厚实、严肃、客观、可信、负责,不哗众取宠、不愚弄读者。我用我精瘦的肩膀不断地撞击着文学殿堂的大门,总希望那扇大门对我打开一条缝,让我在里边的某一个角落,点亮一盏属于我自己的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