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乡村旧事

第1卷 第26章:王家人要闯关东

    于得胜的事讲到这里先放一放,我们得让这段乡村往事中的主角王家人出场了。

    也许世间真的有“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一说。就在于得胜在洮南接受新的工作任务时,远在山东千里之外的王家人,已起程逃荒到东北来讨生活,不日,于得胜就在火车上与王家人相遇相识了,从此,于、王两家人便结下了长达几十年的情缘,直到今日。

    话说在几天前的一个傍晚,在山东忻蒙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里,一轮落日低垂在西边那层层叠叠的山项上,被腥红色的残阳浸染着的几块淡淡的云雾,正飘浮在暮蔼苍茫的山野中。透过暮色,我们能看到一条被灌木树丛的暗影摭蔽着的山沟里散落着几户人家,再细看,朦朦胧胧的能瞧见其中一户用石头垒成的低矮而破败的草盖房子,以及树枝子围成的倾斜了的蓠芭小院,还依稀可见星星点点的几只鸡鸭借着落日的余辉,在荒凉的地面上寻觅着尽可能吃的食物。

    旧有的一天就要这样默默地消逝了,当然也孕育着新的但却不知是何样的另外一天的来临。在这昼与夜的交替之际,山沟里的这户人家,此刻正在打点行装,准备离开生存了几辈子的忻蒙山,逃荒去东北的大平原上,他们听说那里遍地都长满了大豆和高梁。如今,东北光复,小日本投了降,虽说国共两党还在打仗,但那是自家人在打,不像日本鬼子那样祸害老百姓,再说东北已经太平,早不打了,闯了关东,一家人从此就能过上衣足饭饱的幸福生活。

    “娘,咱把这个盆子带上吧。”说话的是这户人家的大儿媳妇莲妞,她手里拿着的是个很大的泥盆,全家人淘米、洗脸、洗衣都用它,属于家里的大物件。

    “中。”娘点点头,然后在四壁残破的屋子里看了看,又转过身,向蹲在地上抽烟的老汉说:“他爹,你看看咱还能带走点啥?”

    “没啥哩,咱有个啥?”老汉吐出一口浓烟,随之叹了口气,从地上站起身来,脸上挂着阴云,弓着腰走出屋外,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跟着他也出了屋。

    屋子里还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显然是兄弟俩,他们正在用一根麻绳捆绑着行李。“二娃,把被圈捆紧些,别散了。”哥哥叮嘱着弟弟,他一抬头,见娘在流泪,便又道:“娘,哭啥哩?咱们到东北去过日子,是好事情嘛!”

    “娘,大娃说得对,俺们日后就要有好生活了,别哭哩。”莲妞伸出胳膊,用衣袖擦去挂在婆婆脸上的泪珠。

    “可咱们到了东北投奔谁呀,到哪儿落脚哟,人生地不熟的,唉……”娘满面愁容,话还没说完就茫然地坐在了地上。

    莲妞蹲在了娘的身边,安慰着说:“去年在咱家养伤的那个东北人解放军不是说了吗?只要到了他们东北的大平原上,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落脚,那里地多人少,饿不着人。”

    “中。”娘抹了一把眼泪,道:“就听你们的吧,你们说上哪儿,俺和你爹你弟就跟着上哪儿。”

    次日的早晨,这户6口的人家,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攀过崎岖的山路,走出层层叠叠的深山老林,来到山外的一个小城镇,然后,搭乘一辆破破烂烂的敞棚汽车,颠簸了几乎一个整天,又到了一个有火车站的较大点的城市,便连夜登上了火车。

    这户闯关东的就是我讲的这段乡村往事中的主角王家。

    当年王家除了爹娘外,是三个儿子和一个大儿媳,他们是20岁的王大娃、18岁的王二娃、15岁的王三娃、19岁的大儿媳莲妞。背离故土,远去他乡,未来会给王家人绘制一幅什么样的美好生活景象呢?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