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乡村旧事

第1卷 第2章:于得胜

    话说1945年冬的一天入夜,月高星稀,冰冻的江面像镜子一样静卧在凛冽的寒风中,四野里黑黝黝的,偶尔从夜幕的深处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嚎,把这夜晚衬染得愈加萧森与恐怖。这时,突然从离县城不远的江套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紧接着江的对岸就出现了十几处火把,摇曳的光亮随即划破了夜空,寒夜下的江面马上就喧嚣起来。

    循声望去,影影绰绰的只见一个人影儿,一跐一滑地奔跑在江面上,后面的追兵边呐喊着边开枪尾随而来。就在这危机关头,江岸的这一边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追兵们便随即退去。江面上那个人影趁机打着跐溜滑儿,箭也似地溜到了江边,与接应他的人会了合。

    “得胜,受伤没有?”问话的是出关进入东北平原的新四军侦察排长郭松,他一把抓住从江套里跑出来的于得胜,借着昏暗的月光,上上下下仔细地检查着。

    “没事儿,只是厉昌有这个老地主太狡猾,他已经不相信我了,要不是我跑得快,他儿子少地主和管家就得杀了我。”于得胜喘息着说,看得出来,他此刻虽然是逃出了江套,但还是心有余悸。

    郭松拍了拍于得胜的肩膀,给他压着惊说:“今晚就这样了,马上回去在热炕头上睡一宿,明天早上跟我上团部向首长汇报你侦察到的敌情。”

    于得胜回到江边新四军临时驻地的土屋子里,一进屋就和衣倒在了炕上,但却毫无睡意,眼睛张得大大的,在黑暗里瞪着房笆,傍晚在江套厉家大院里那惊心动魄的情形又浮现在了眼前,他越想越是后怕,心慌得更是难以入眠了。

    在我家乡的嫩江流域,人们将四面临水的地方叫做江套子。于得胜在夜里逃出来的那个地方,是离平阳县城最近也是最大的一个江套,是一处百多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长年累月被穿流不息的江水所环绕,进出非舟楫所不能达。江套内土质肥沃,良田万顷,素有大粮仓之称。此外,这个江套北扼重镇齐齐哈尔,南面隔江与西满洮昂铁路要道上的平阳县城相望,西接内蒙古大草原,东临资源极丰的杜尔伯特大湿地,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就成了乱世之时各路兵家们的必争之地。

    当年这个偌大的江套被一个叫厉昌有的大地主霸占着。此人侵吞土地千余垧,为他家种地的佃农就多达四百多户,骡马成群,牛羊成圈。别的牲畜不说,只说他家的牛就多得不计其数,头牛放出圈外已离离拉拉走出了二里多地,而后边的牛还在圈里没动呢。此外,他家在平阳县城和齐齐哈尔设有多家烧锅、油坊、商号和当铺。此人不仅富贾一方,也是江套里的霸王,他家的大院高墙林立,并豢养着几十个武装家丁,同时还勾结土匪为他看家护院。

    这于得胜出生于嫩江上游大兴安岭深处,一家老少7口人靠打猎和两亩林间土地勉强地维系着生计,日本鬼子侵占东北后进山清剿抗联军民时,一家人惨遭屠杀,他被压在死人堆里侥幸活了下来,但已成了举目无亲的孤儿。他走出山林,一路讨饭,顺江而下,来到了江套,饿倒在了厉家大院的门前,从此就成了厉家的童工,从13岁劳作到二十几岁,孑然一人,身无分文,因此也埋下了对厉家的怨愤,加之在心里总是惦记着要杀日本鬼子,以雪国恨家仇,所以,近些年来一直在暗中寻找抗日队伍,埋下极深的当兵杀敌的意愿。这以后,为了增长自己的报仇本领,他恪意巴结地主的管家,也逐渐地取得了厉家老少地主的信任,被纳入其麾下,成为家丁,骑马挎枪,不久就成了名扬江套的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并同他的一匹雪白色的骏马一起,被当地人誊为“草上飞”。

    此时的于得胜觉得报仇的时机成熟了,便于某一日,借给老地主厉昌有买药的机会,只身潜入平阳县城,寻机找守备县城的日本鬼子报仇。恰好那天目睹到两个日本兵光天化日之下,正在正阳大街上调戏中国妇女,他顿时想起家人的惨死,一时间怒从心起,躲在暗处甩手就是“呯呯”两枪,只见那两个鬼子立即应声倒下,做了阎王殿里的风流鬼,警察寻声而追。就当他逃入一条死巷无路可逸的危机时刻,被我党平阳县地下县委书记祁革命所救,从此他就给祁革命领导下的平阳地下县委做事,成了潜伏在江套厉家大院里的线人。这次,他就是受祁革命的指示,在江套厉家大院搞侦察被发觉后死里逃生的。

    热乎乎的土炕让于得胜感到浑身酥软,睡意慢慢地爬了上来,他翻了一个身,随即就沉沉地睡去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