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东北之虎

第435章 胜

    (看书还在坚持投票的书友, 麻烦将推荐票投给我的新书《绝世人》,谢谢。)

    苏军在亚洲战场上连遭败绩, 导致世界各国对此时的苏军评价都不高。 此时面对中国和德国的任何一方,斯大林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伊尔库茨克的防线岌岌可危,中亚也处于被动的地位。 如果欧洲希特勒也掺合进来一脚,斯大林几乎不敢去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当然,这些是以后考虑的问题,现在斯大林想的是与中国人的这种战争该怎么样收场。

    伴随着震天的炮火声,伊尔库茨克防线已经被捅得千疮百孔。 不少苏军士兵跑出了原来的防御工事, 因为他们不知道炮弹什么时候会降临在自己头上。 躲在工事里面已经保护不了自己。 被活活震死 或者活埋在里面反而痛快。 个别没有被炸塌的工事里面少数的幸存者往往被吓疯或者落个半身不遂的下场,苏军连正常的军人日常生活条件和环境都比较一般, 那些疯掉或者丧失了作用的士兵就更不用说了。反而没有直接死去来得干脆。

    本来苏联方面的军官是严禁士兵跑出工事的,不过民国国防军装备的臼炮威力虽然大, 但爆炸的时间却比较慢。 若是炮弹降临在附近不远,还有跑开避免被波及到的可能。捕捉到这种情况的民国航空兵团立即出动了轰炸机群。

    遮云蔽日的机群在龙鹰的护送下抵达苏军上空。

    咻咻咻地厉啸声不绝于耳,俯冲轰炸机在飞行员的操纵下开始了死亡而残酷的表演。航弹如雨落下。 下方的苏军士兵惊慌地四处奔窜, 不少人已经在军官的喝骂下重新逃回了工事。

    那些来不及逃走的, 除了少数的幸运儿,大多倒在了航弹 或者机枪之下。

    臼炮的寿命并不长, 民国国防军炮击了半个月的时间, 更换了不少的炮管,在了解到对面苏军的士气低弥到了相当的程度。现有的残破工事已经不足以抵挡国防军的冲击。

    东面日本关东军的攻势已经越来越急,此时国防军总于开始发动总攻。

    “开路者”,“巨鲸式”重型坦克。“方块4”“方块5”“雷骑”中型坦克 以及自行火炮加起来一起超过了3千5百辆,各式飞机加起来超过3100架,60mm迫击炮除掉之外。 其他82mm迫击炮,37mm战防炮,后续改进的47mm长管反坦克炮,75mm山炮,野炮以及以上口径的各式火炮加起来超过1.5万门,合计超过120万以上的兵力,一次性全部投入到了战争中。

    除了兵力上略微逊色于苏军之外,在技术兵种上对于饱经国防军轰炸摧残的苏军已经强出了不止一筹。

    “轰”,“轰”!庞大的现代化军队在几百里长的阵线上撞击在一起, 装甲集群如同两列高速开进的火车相互撞击。角力。

    开路者重型坦克那105mm口径的加侬炮足以让任何苏军为之望而生畏, 一门105mm重炮并不可怕, 因为重一点的火炮难免都有着自己的局限性。不过一旦移动起来,威力增幅可就不是一两倍了。

    即使是苏军的kv型坦克碰到开路者,基本上也是一炮死。 为此苏军紧急给kv坦克换上122mm口径的火炮,只是暂时还没来得及运到前线来。

    战争刚发动时,苏军本来是进攻方,后来被打回了防线内龟缩起来。 再到现在已经处于绝对的势。

    数千辆坦克在漫长的阵线上厮杀, 冒着黑烟的飞机像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啊----”不时有躲在工事内的苏军在火焰喷射击的攻击下浑身冒火地从工事里面惨叫着蹿了出来, 其惨状看上去分外的恐怖。

    大清洗过后。苏军的士气还没有回复到最高峰的时期, 比竟以前只要防着敌对国的军队, 现在还要防备着自己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便要被抓起来扣上顶卖国通敌罪的帽子,然后被抓起来处决,内部的恐怖远比外在的敌人来得可怕。

    “轰, 轰, 轰…..”苏军的i-15,i-16在天空中奋力的挣扎, 可是难逃被龙鹰击打爆的下场,此时少数的龙鹰4型战机已经装备了2门20mm航炮, 一炮打出去,只要命中, 就是全金属蒙皮飞机也挨不住, 更何况苏联的这种木结构的战斗机。

    第一次中亚战争时期,苏联和民国的技术兵种最为接近,而且在陆续击败了列强的干涉军,剿灭了国内各地叛乱,在西方列强的围堵下苏维埃政权蒸蒸日上, 苏联的士气也处在最高峰, 战力很强。 若不是关键时候民国来了次斩首行动,收得奇效,想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苏军恐怕付出的伤亡比例不会比苏军低上多少。

    而此时,苏联在技术兵种上已经开始整体逊色于民国, 更要命的是几次惨败于民国之手的经历,再加上苏联内部传播的恐惧还没有完全散去, 致使苏军的士气比民国国防军要低了不止一个层次。

    打仗武器比不上敌人,只要敢打敢拼, 多少会给敌军带来大量的伤亡, 可是在武器逊色于敌军, 士气更是差了许多的情况下, 一旦坚固的工事靠不住, 结果无疑会是相当可怕的。

    “咻!” “咻!” “咻!”

    随着被击毁的苏军战机起来越多, 民国的轰炸机已经开始随心所欲的轰炸苏军的地面工事。

    个别极为强势的kv坦克利用自己厚重的装甲, 逆流阻挡着民国的装甲洪流。 给民国的坦克带来着巨大的伤亡。 民国的巨鲸式, 开路者重型坦克不可能面面俱到, 总会有些照顾不到的区域。 往往苏军的一辆kv-1 或者kv-2型坦克击破六七余辆方块4或者方块5自己却安然无恙。表面上只是多了一些深深浅浅的弹坑。

    不过随着民国的轰炸机越来越多,这些强大的kv坦克好运也到头了。

    “咻---”七八颗航弹从天而落, 大部分落在了旁边,炸到了一片苏军士兵,另外一颗正中炮塔。

    巨烈的爆炸声过后。kv坦克的附近已经满是弹坑, 而刚才还横冲直撞的kv,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 冒着黑色的烟气。

    当然, 民国的“巨鲸式”,还有更加威猛 的“开路者”同样是一往无前。虽然速度缓慢, 但步伐异常坚定, 苏军同样无可奈何。

    一片嗡嗡声呼啸而过, 俯冲轰炸机虽然准确率高,但载弹量终究还是有限, 水平轰炸机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 数十架水平轰炸机形成的机群每从一个地方掠过, 航弹如雨而来。 紧接还没有等苏军完全回过神来, 已经轧平了前线苏军的 民国钢铁洪流已经开到。 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摧毁苏军的阵线, 摧毁苏军的抵抗意志。

    数百里的漫长阵线上, 硝烟密布。 整片大地都在时而明显时而微弱的摇晃中。 不管是中亚,还是此时的北湖至伊尔库茨克防线一带, 直接参战的飞机都不低于5千架, 坦克也都超过了6千辆, 这场决定亚洲霸权归属的战争。已经丝毫不逊色于欧洲战场上的战争。

    数千架飞机,数千辆坦克相互绞杀,场面的浩大已经无法用言语去形容。烟尘滚滚, 炮声隆隆。飞机呼啸而来, 绝尘而去。数以百万计的士兵或驾驶着坦克,运兵车。 或是军用装甲车,大卡车,大量的步兵所形成的洪流。

    超过百万人的战争, 很难一下子将其完全击溃, 苏军指挥官朱可夫是此时苏军将领中少数极为出色的帅才之一。 不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这种规模的战争已经非个人能力所能挽回的了。

    德国在二战中后期,即使是曼斯坦因, 隆美尔这种级别的指挥官也无法挽回战败之局。

    伊尔库茨克防线在民国国防军的轮翻冲击下, 终于告破, 上百万的国防军蜂拥而入,连夜追击。

    苏军匆忙间的撤退遣留了包括故障在内的上超过5百辆坦克, 数千门的火炮在原来的战场上来不及运走。 二十多万被围士兵直接向国防军缴械投降。

    残破的阵地,剩下将近百万幸存的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开始且战且退。

    ¥¥¥¥¥¥¥¥¥¥¥¥¥¥¥¥¥¥

    日军卯足了劲,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不惜动用一直雪藏的远程重炮集群。 日军指挥官奇袭之下, 只用了损失二十多辆坦克的代价,便摧毁了民国在前线的一个大型机场, 民国刚刚运底到远东战线的七十余架龙鹰4型战机,超过百架轰炸机被尽数摧毁。

    在东线战场上日军参战的零式战斗机越来越多,以前的战鹰已经完处处于挨打的地步, 这批紧急补充过去的战机又被摧毁, 日军没有放过机会,接下来连翻进攻, 若不是民国后来补充过去的130多辆方块5型坦克, 20辆巨鲸式,25辆雷骑1型坦克过去,将日军的坦克部队打得灰头土脸,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军地面部队的攻势, 恐怕结果还要更坏。

    在关东军疯狂的进攻下, 东州省沦陷, 海参威也被日军推进到双城子, 距离海参威要塞仅一百多公里。

    东州沦陷就在国防军攻破伊尔库茨克防线的前三天。 东线的溃败也是大出叶重的意料。好在民国的预备役推行了十几年,以前叶重统治的东北更是达到二十多年,开战之后, 紧急扩军, 紧急扩招的二十六个步兵师全部陆续被投入到了东线。使得东面的国防军一度超过了130万人在兵力上已经暂时超过了日军, 稳住了东面的阵线,没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因为大量的技术兵种都集中在中亚和北湖至伊尔库茨克一带, 东州,海参威战线士兵的死伤反而是最高的。超过了11万人, 不过在国防军的浴血厮杀之下, 日军虽然占了上风。但伤亡并不比国防军低多少。 国防军顽强的战斗意志也让日军上下深受震动。

    蹬蹬蹬皮鞋踩在地面发出的声响由远而近, 叶重抬头看了下敲门的人, 竟然是王厚纯。陈峰等人联袂而来。

    “ 看你们的样子,是不是前线打胜仗了?” 叶重将茶杯放了下来道。

    “什么都瞒不过大总统啊。”王厚纯笑道,“ 苏联的在伊尔库茨克的防线已经敲碎了。 没有了那些防御工事,苏联军队不经打, 现在已经被我军俘获了二十多万人, 部队主力正在向后大举撤退。 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 大总统看是继续向西追击,还是主力东调, 打垮日本人的关东军?”

    “ 东线能不能稳定下来?”叶重问道。

    “目前东州虽然已经被日本人占领,海参威也大部沦陷,不过国防军兵力没有损失多少,主力还在。后面陆续投入的军队已经足够移住阵线, 无论是中亚,还是伊尔库茨克一带,暂时都不需要再补充大量的飞机和坦克, 后面从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 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海参威一带,以关东军的实力,落败只是迟早的问题。”陈峰道,“总参谋部的意思是伊尔库茨克一带继续追击苏军主力, 至少要达成歼灭苏军主力的目的, 否则这股苏军只要稍加休整。回复了实力,到时候仍然是股极大的威胁。所以总参谋部的建议继续追击苏军西面之敌。”陈峰道。

    “既然这样,那就继续向西打。” 叶重拍板决定道。

    得知伊尔库茨克一带的大胜, 中亚方面的国防军也骤然加大了攻势, 迅速北上, 大有在鄂木斯克 或者是新西伯利亚会师的趋势。

    中亚战场损失不小, 但终究还是勉强维持了下来,不过伊尔库茨克退却的苏军却是处于极度危险的边缘, 万一要是东面的民国国防军成功打到了鄂木斯克, 战线可能一直糜烂到中亚一带。 前线的大败让斯大林措手不及。急切之间再次从俄欧本土紧急征调了130万军队, 并且进一步在全苏联进行紧急动员。

    此时德国和英法两国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纵然法国败迹十分明显, 不过德国在东线只有十几个师,暂时是不可能进攻苏联的。 此时斯大林也有些后悔再次招惹到民国这么个可怕的对手。

    从报捷到下令继续追击并没有耽误时间。 上百万的国防军得到命令之后士气高昂的向西出击,朱可夫的将近百万残军损失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等技术兵种,根本无法与士气如日中天的国防军相抗衡。

    “快, 快,快! 能带走的全带走, 带不走的全炸了, 一点也别给中国人留下!” 西伯利亚乌索利亚车站,密密麻麻的苏军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当地工厂拆卸下来的机器都往火车上面搬。

    国防军自然不会让苏军从容后撤, 嗡嗡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让苏军熟悉而恐惧的机群飞熟降临。数十架集结而成的三四个波次的飞机 陆续在天空中掠过, 让原本就忙碌的现场更是变得混乱不堪起来, 那些苏军士兵的情况还稍好一点,被拉壮丁过来干活的苏联平民则尖叫惊慌地躲避着。

    “轰!” 一股惊天的火炬在爆炸声中自地面冲天而起, 刺鼻的油料沾上火苗之后的大火根本无法被扑灭。 苏军一个中型的油料库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苏联指挥官预测国防军会紧追不舍, 只是没想到敌人会来得这样快。

    乌索利耶夫东面数百里的道路上, 大量的技工在抢修被炸毁的铁路段, 另外数万辆的军用运输卡车排成的长长车队一眼望不到头。 超过二百万匹以上的骡马或是拉动着马车, 或是直接驮载着物资。

    民国拥有着世界排名前三的辽阔草原, 这里又直接靠近蒙古, 可以说这是世界战场上规模最为浩大的一支运输马队。在铁路被严重破坏, 苏联境内公路建设滞后, 并且军用卡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马匹的作用便突显了出来。成千上万吨的物资不停地被运抵前线 ,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资保障。

    “快逃啊, 中国人打过来了!” 不少惊慌失措的苏联平民四处溃散逃命。

    士气是通过一次次的战胜所积累起来的, 有过数次的惨败经历之后,不少苏军士兵甚至对民国国防军有着心里上的畏惧。更遑论这些平时连肚子都填不太饱的平民。此时苏军战败的消息已经像瘟疫一样扩散。

    “嗡….” 又是一片飞机的轰鸣声。

    不过这次投下的不是杀伤力惊人的航弹, 而是大量随风飘飞的纸片。民国要用最快的速度在苏联领土上攻城掠地除了在武力上打垮苏军的抵抗之外,还要从心里上瓦解苏联士兵和平民的对抗意志。

    “取消集体农庄, 农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在灾荒年份可以得到政府救助…..” 不少苏联人拣到这些用俄文写的条款, 不少相互之间的熟人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苏联的集体农庄运动并不是十分的得人心,完全是在斯大林的高压政策之下形成的。 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农民暴动,但都被血腥镇压了下去,这几年敢犯事的人少了, 是因为怕被军队屠杀, 并不是就对这种集体农庄 一定满意 。说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 搞集体农庄, 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干活多, 一些干活少, 甚至有些地位的不用干活。 可是不管干多少活,东西都是平均分配, 那些干活多总会有点心里不平衡。(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