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新崇祯纪实

94交易.二

    粮食是基础,蒙古人由于经济结构的问题,粮食一直是大问题。

    朱由检摇头:“粮食我是真没有多少,每年最多卖给你们一两万石。

    你可以在边市自己想办法。”

    有大名鼎鼎的晋商呢,你要是舍得花钱,估计买他老婆都没问题。

    也不只是晋商,只要有足够的银子,大明的商人就没有不卖的。

    林丹汗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可是,他没钱。

    察哈尔部这几年不断的作战,现在虽然打败了右翼三部,占了右翼蒙古的地盘。

    可自身也元气大伤,牲畜瘦弱不说,数量也大幅减少。

    他连每年正常贸易的五六万匹马都不容易凑齐。

    这却是有些难以启齿。

    “我的部族这几年为你们大明数次作战,部族上下已是疲惫不堪,这个季节需要休养生息,没法与你交易。”林丹汗期期艾艾的道。

    朱由检琢磨半天,还是没明白什么意思:“你是说?”

    “我暂时没有牲畜交易。”

    朱由检哑然失笑,琢磨一会:“朕可以先给你价值5万两银子的货物,下次交易时,付清欠账后再取新的货物。

    只要你别赖账,以后每个月都如此。”

    这5万,算是诱饵。

    林丹汗也觉得似乎还不错,等于变着花样给了5万两抚赏。

    这个方案,如果换了其他蒙古人,肯定是一口拒绝的。

    笑话,20万两银子可是装进我自己腰包的,做生意可是整个部族的事,凭什么要拿我个人的利益去换!

    可他是立志要统一蒙古的,部族富强了,对他的帮助更大。

    可毕竟是20万,不是20两,终究是有些舍不得。

    林丹汗下不了决心,决定先听听朱由检的要求:“你有什么要求?”

    “如果有蒙古部落犯边,你负责将人抓住送来。”

    “有蒙古人犯边,我可以抓住贬为奴隶。”

    “必须送到大明,由大明审理。”

    林丹汗虽然不知道什么审判权,却知道这是脸面,坚决拒绝:“不成,只能由我们自己处理。”

    朱由检想了想,退了一步:“你们自己审也可以,但是要由你们负责赔偿。

    朕要派人常驻你们那里,作为朕的代表负责居中联络,有事时监督执行。

    如果处理不好,这边市不开也罢。”

    林丹汗再争论几句,朱由检只同意在细节做些改动。

    派人倒没意见,使节古已有之,这个不过是常驻罢了。

    等了片刻,见朱由检不再说话,奇怪的问:“就这些?”

    “就这些了。”

    这就奇怪了,林丹汗一脸迷惑,还有这等好事?

    “不请我协助守关?”

    “你愿意的话,我当然不会拦着。

    不愿意,我也不强求。”

    林丹汗再次权衡利弊,片刻后不再犹豫:“就这么说定了,这几日,选个好日子咱们对天盟誓。”

    对天盟誓,蒙古人最隆重的结盟仪式,至于效果,恐怕也就那么样。

    科尔沁部可以作证,这部落几次反复,在北元与后金间摇摆不定。

    朱由检嗤之以鼻,不过不能说,还得假假模假样的道:“明日咱们就交换盟书,朕国事繁忙,恐怕不能等到吉日,朕会交代大臣来办。”

    对此,林丹汗自然没什么意见。

    ------

    大明与蒙古的贸易中,大明明显赚得很大便宜。

    战马之外,大明对驽马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军需.运输.耕田.驿站,处处都需要马。

    大明甚至有专门的马政筹措马匹。

    在普通商品贸易中,利润更堪称暴利!

    蒙古人每只羊只能换布两匹,每头牛仅作价2两,如果换粮食,牛能换1石多米,羊只能换杂粮数斗。

    京师市价,钱,加上运费也不会超过2钱,而羊一只至少7-8钱,牛则高达7-8两。

    朱由检一直不明白,这么暴利的生意,而且还能换来边境的和平,大明官员怎么就不去做。

    次日一早交换了盟书,朱由检打道回府。

    一路盘算得失,很满意。

    本来打算给8万两抚赏,咱也当一回败家子大方一次。

    再提供一些武器铠甲,只要林丹汗能坚持两三年就算赚了。

    现在省了8万,用贸易权换来西部边境和平,还有什么可说的?

    后金?

    别逗了。

    林丹汗要是不愿意帮忙,他也没辙。

    即使林丹汗愿意帮忙,只怕也有心无力,否则也不会西迁了。

    一路盘算着,朱由检决定暂时歇一歇。

    他已经觉察到,步子太大。

    而步子太大是会扯着蛋的。

    短短半年中,禁军.边军.东江镇.关宁军.水师.海运.海贸.漕运.盐务.教育.情报.法司.政务试点,通通按照他的意愿在运作。

    各方面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也埋下钉子或者做个试点。

    陕西也丢给洪承畴了,蒙古也安抚完了。

    可是,这其中有几个人能真正按照他的意愿做事?

    值得怀疑。

    会不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很可能。

    不知为何,他总有些心神不宁。

    ------

    回到京师,也有些杂音,一些不同意见。

    关键是盟约中没有了以往惯有的‘封’这个环节,大明第一次以平等的姿态与蒙古打交道,这引起了文官们的集体非议。

    不过朱由检直接无视了。

    在魏忠贤的压制下,几日后就平息了此事。

    说起来,既然皇帝自己都不顾这个面子,文官又何苦折腾,做出个姿态表示表示咱很有骨气就行了。

    ————

    对这个会谈结果,林丹汗不是太满意的,不过也可以接受。

    很心疼20万银子,虽然这银子只是纸面上的。

    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换来长期的贸易,应该是利大于弊。

    虽然来前发狠,稍有不如意就劫掠大明,可实际上,劫掠对蒙古人来说也不是毫无代价的。

    战士死亡,牲畜损失,耽搁游牧,这都是损失。

    最重要的,一旦劫掠导致大明关闭边市,生活物资的缺乏必然导致林丹汗的威望受损。

    因此,得了5万两后,林丹汗见好就收了。

    等待数日后,选择了个吉日,林丹汗与赶来的礼部尚书孟绍虞一同主持盟誓仪式。

    双方共同对天发誓,以后不会再起兵戈,以兄弟之道相处。

    ---

    回程上,林丹汗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有充足的物资在手,或许,对右翼蒙古不能一味的强硬了。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历史上,林丹汗也是个悲剧人物,空有雄心壮志,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智谋。

    对内策略接连出错,最后身死异乡。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各部都各自作威作福惯了,谁先招惹他们就会将仇恨拉到身上。

    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后果很严重。

    严重到最后土默特等部宁愿去给黄台吉当奴隶,也不愿意团结在蒙古大汗的旗帜下。

    就比如大明,都知道大明三大毒瘤,士大夫乡绅.勋贵皇亲.边军与卫所制,可就是没敢动手的。

    崇祯试了试,搭上了一个五皇子的性命,萎了。

    李自成试了试,而且干成了,可后果很严重。

    严重到大明变成南明了,东林党与阉党还联手提出了联清反顺的战略。

    什么意思?

    联合辫子打击李自成留下的势力。

    国仇算个屁,谁动了劳资的奶酪,劳资就与谁没完!https:///book/5875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