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流华录

第五章 误会

    北中郎将卢植、护乌桓校尉宗员率领三万步骑用了三天方才抵达兖州黎阳县之西,与冀州黄巾军隔大河相望。卢植没有立即进攻,而是选择在此扎营。

    简陋的帐篷中,卢植一人枯坐,足足坐了两个时辰,方才看见宗员的身影匆匆奔入,拱手颌首

    “中郎将,步兵营和长水营已经分别屯于黎阳西北的虎阳亭和西土坡,末将交还军令。”

    宗员曾是护乌桓中郎将臧旻的部下,年纪不过三十二三,挺拔干练,是卢植指名要的副手。卢植知道,三河骑士虽然久经训练,却终究不曾上过战场,远不如边军经受血腥洗礼,所以特请宗员率领北境护乌桓营半数骑兵从并州南下,日夜兼程抵达河内,与卢植汇合于虎牢。天子有意将这支兵整编为北军中垒营,但卢植认为不妥,护乌桓营半数骑兵近三千,皆常年与北方外族交战,若编入一营,便是大材小用,联合朱隽、皇甫嵩奏请天子,将三千人分成六部,每部五百骑,分别进入屯骑、越骑、长水、虎贲、中垒、胡骑六营。也正因为如此,卢植在虎牢关足足耽误了十天。

    “好。”

    卢植起身接过军令,伸手携起宗员的手,径直走到大帐一侧的巨大地图前“校尉久经沙场,洞悉军事,就如今局势,请畅所欲言。”

    “中郎将谬赞了。”宗员颌首,不失礼数,上前一步,手指黎阳县道“我大军如今驻扎此处,攻击魏郡和巨鹿郡的黄巾军已经收敛了攻势,以目前黄巾军的补给来看,已不可能跨河击我,我军的危险来自于背后,也就是兖州黄巾军。不过……中郎将已有布署,已不必末将多言了。”

    “知我者,校尉也。”卢植点点头,手捋须髯道“兵者,诡道也。以巨鹿郡太守郭典与魏郡太守孙原之能,想必能阻挡黄巾军于郡治之外,若此时发兵渡河,固然有破敌把握,却无法顾及后背,若是此时兖州黄巾军突袭我军后路,敌我数量悬殊太大,恐失大局。”

    “所以中郎将设了一角弓反张之局,待敌入彀。”宗员道,“于战略而言,已属良策。不过……”他看了看卢植,“听闻魏郡太守孙原不过十七岁,幼时无名,突然担当重任,当真能挡住黄巾军?”

    卢植知道宗员担心什么。孙原的出身不是孝廉,更不是贤良方正,无人知道他的来历,十七岁突任太守要职,若是不能服众,魏郡不用黄巾军外部攻击,内部已是问题重重。尤其是孙原还兼掌新建的虎贲营,大汉正军本就不多,北军五校虽然已扩成八校建制,也不过四万人,孙原若是一时不慎,将这五千生力军败亡了,整个冀州战场必生大乱——冀州八郡国,甘陵国、常山国、中山国已破,无力反击;东方的渤海郡与北方的河间国在幽州黄巾军兵锋之下;安平国与巨鹿郡位于冀州正中,同时面临甘陵国与中山国、常山国东西两个方向的黄巾军,压力倍增,只有孙原的魏郡,因背后有赵国支撑,尚有余力与卢植的北中郎军联合出手。虽然此时的魏郡已经丢了元城、阴安等黄河北岸的县城,但是黄巾军的实力薄弱,魏郡的郡兵仍然集中在邺城附近,实力没有太多损伤。

    “本中郎曾在颍川见过他一面,这个年轻人……”卢植突然笑了笑,“当今天子看重的人,不会错的。”

    “天子?”宗员眉头一挑,怒从中来,“十常侍的人?”

    卢植摇了摇头“不是。他的出身无人知晓,如今之局已顾不得他的身份了。”抬头指向冀州,“幽州战场交给边军,我们的目标是冀州,冀州现在已成泥潭,连环套索。”

    冀州现在分成三个部分,西北的常山国、中山国,东南的甘陵国均属于黄巾军控制,能与幽州黄巾军夹击河间国和渤海郡,也能夹击安平国和巨鹿郡。而兖州的黄巾军也能和冀州的黄巾军夹击卢植的北中郎将大营。同理,卢植的军队也可以和巨鹿郡的郭典、魏郡的孙原形成夹击之势。环环相套,任何一场失利都足以改变最终的结局。

    宗员敛了心思,点头补充道“常山、中山与甘陵的黄巾军如果联合攻击安平国,安平国极有可能失守,一旦失去安平国,冀州将不复存在。”——安平国是冀州治所,一旦失守,大汉将失去最富庶的州郡,同时也会让冀州、幽州的黄巾军连成一片,形成割据之势。

    “所以中郎将想先做出攻击姿态,引诱兖州黄巾军率先攻击我军,设下角弓反张之局,先破兖州黄巾军,解决后顾之忧,再与孙太守、郭太守联手收复甘陵国,扭转冀州战局?”

    卢植点点头“别无良策。”

    “两位太守能撑到那个时候?”宗员忧从中来,挂上眉梢,“就算有虎贲营,魏郡或许能撑一时,但是巨鹿郡……”

    卢植轻叹一口气“即使巨鹿郡被破,我们尚有机会,若是一时不慎,我军覆灭,即使他们支撑再久也无用了。”

    宗员心下了然,大汉只有一支北军,如果卢植的三万大军覆灭了,大汉将再无力反击。

    一道身影突然冲进了大帐

    “报——”

    “中郎将,大河上游五十里发现不明队伍,往大营而来!”

    卢植霍然转身,疾问“多少人?”

    探子喘息不已,半跪于地急促道“不足五百。”

    “不足五百?”卢植与宗员飞速互视一眼,心下奇怪。

    宗员问道“中郎将,来路不明,末将带五百骑去看了一看?”

    卢植凝着眉,摇了摇头“周围郡县已无此能力,我亲自去看看。”

    五百精锐骑卒风驰电掣,冲出营垒,直奔东北。

    五十里的路程说远不远,卢植与五百骑沿着驰道飞速奔驰,数刻时间便已奔到,一眼望去,数里之外,正有一只数百人的队伍,数辆车驾缓缓而来。

    “步行?”卢植勒住马缰,皱眉“如此大乱,还有百姓如此结队而行?”

    身边的人正是屯骑校尉唐彬,看了这般景象,亦道“黄巾肆虐已有近一月时间,沿途已经如此涂炭,还有如此稳重的车马确实不同寻常。”

    对面不远处的车上端坐着两个人,眺望远处一片烟尘,也勒住缰绳,停下车马。身后一众人等仿佛都是以这辆马车为首,同时停下步伐。

    “青羽,怎么了?”

    心然的声音从马车中传出,不等孙原回答,便听见郭嘉淡淡笑道“无妨,遇上了些人。”

    孙原“嗯”了一声在他身边,轻轻跃下车,和他一般的语气道“身后跟着一百黄巾军,如此境地,你还如此淡然?”

    郭嘉轻声笑道“卢子干正人君子,只怕不会为难嘉一介书生罢。”

    孙原极目远眺,轻轻挑眉“你就如此确定是卢植的北中郎将营?”

    “黄巾军不过乌合之众,以张角的根基如何能有这般能耐。”郭嘉眼神划过轻蔑,下颌抬了抬“数百骑兵,不论精锐与否,绝非张角的部署。而这方圆千里内,东到海滨,西到虎牢,除了卢植的北中郎将营之外,还有谁能有如此手笔?”

    孙原点点头,郭嘉一眼便已看出对面虚实。

    两名骑兵飞马狂奔而来,孙原身后登时飞出一道雄伟身影,如同巨塔一般出现在他身前,如临大敌般戒备——正是典韦。

    眼见得典韦这般紧张,孙原不禁抬手拍拍他的肩膀“不要紧张。是大汉的军队。”顿了一顿,不禁回头望了望。

    身后的数百人中部分人已经缓缓退后,步伐轻稳,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手臂上皆有一道黄色布条。

    “既然管先生已经安全,在下的任务便已经完成了。”

    司马俱站在第二辆马车之外,躬身行礼。

    “多谢了。”

    管宁清朗的声音从车中传来,身形却安如磐石,丝毫不动。

    司马俱看着马车之内的身影,欲言又止,就这么站着,直到一百黄巾军已经完全脱离队伍,一名属下已来到身侧“统领,我们是否可以撤退?”

    司马俱眉头皱起,张了张口,终究还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双手交叠,再度躬身行礼“司马俱此生此世,不愿与管先生为敌,不忘先生教导之恩。”

    身边的下属一脸沉重,他想不出为何年纪轻轻的管宁竟然能够得到大贤良师和司马统领这样的敬重,眉眼中登时闪过一道杀机。

    管宁的声音再度传来“此期过,与君两不识。各自珍重就是了。”

    司马俱身形一晃,不再说什么转身一挥手,一百黄巾军登时四散而去,数息时间便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方那两骑人马已直奔到孙原身前,人马距离不过十步。上下打量孙原和郭嘉一番。其中一人手中马鞭前指“来者何人?是何身份?”

    孙原微微一笑,从腰带上解下印袋,取出印绶托在手中“大汉魏郡太守孙原。”

    两名骑兵互视一眼,眼中皆是难以置信的神色,手中马鞭已是放下,只是如此动荡,堂堂太守如此行为实在匪夷所思,更何况这方向本不是魏郡的方向。但是那紫绶银印的两千石标志确确实实非常人所能有。

    踌躇良久,另外一名骑兵便冲孙原拱手道“北中郎将属下士卒,不能对太守行礼。北中郎将正在前方,在未确认太守身份之前,请太守一众人等不要行动。”

    郭嘉看着这士卒,确实稳重,不愧是大汉最精锐的士卒。旁边孙原亦是面露赞许之策,笑道“理所应当。”顿了顿,有反问道“北中郎将与本府有一面之缘,请来相见便能清楚。”

    两名士卒再度互视一眼,知道多半是真的,立刻冲孙原拱手告辞,策马离去。

    不多时,前方再度烟尘四起,正是卢植亲率五百骑卒而来。远远便看见孙原,卢植心中亦是惊奇不解,全然不曾想到,竟然能在此见到孙原。

    看着骑士将近,孙原也看见卢植面容,当下拱手而拜。卢植远远瞧见,隔着五六丈便已飞身下马,直奔过来,身后的骑兵登时同时勒马,三十名骑兵整齐下马,紧紧跟在卢植身后,自然还有那两位反而又至的哨骑。

    孙原看着卢植身影,不禁笑道“中郎将,一月不见,竟不期而遇。”

    卢植直直奔到孙原身前数步,上下细细打量孙原,惊奇道“果然是公子青羽,一如昨日。”想起适才孙原冲自己行礼,立刻还了一礼,竟然是丝毫不肯放弃仪礼。

    望了望孙原身后,卢植不禁皱眉道“这是为何?”

    “说来话长。”孙原摇摇头道,“不知能否让这一众人等进入北中郎营?”

    “细谈自是最好,本将疑问颇多,需要听太守解释。”卢植也摇了摇头,“不过军营重地,莫说太守不知。”

    猛然间卢植上前一步,几乎与孙原面面相碰,孙原身侧典韦被他一手拦下,便听见卢植在耳畔低声道“不知道适才那近百黄巾军是否与太守有何关联?”

    孙原后退一步,面不改色道“子干先生如此谨慎,原自当一一解释清楚。”

    卢植一双剑眉冷目紧紧盯着孙原,适才两名骑卒的回报令他有些迟疑,他知道孙原是什么人,也知道那颗印绶不会出错,却万万不曾想到孙原身边竟然跟着黄巾军,寻常太守倒也罢了,可是孙原不同,太不同了。大汉叛逆,大汉太守,若非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将两者联系到一起。

    正疑虑间,便看见马车之后缓缓走出来一道白色身影,身无长物,唯独怀抱一座古琴,冲着他微微颌首道“子干兄,多年不见,幼安有礼了。”

    “管幼安?”卢植眉头一挑,心中思绪已是万千。

    “黄巾军之事与宁有些关联,若有什么要问的,请问在下就是了。”

    管宁一幅淡然模样,冲卢植道“当年张角与宁的关系,想必子干兄是知道的。”

    一听此语,卢植眉头便舒展几分,看着身前孙原、郭嘉、管宁三人,不禁摇了摇头“你们啊,当真是无所忌惮。”转身大喝一声

    “收军,回营!”

    顿了一顿,喝一声“孙太守以下,择地看押!”

    孙原、郭嘉、管宁三人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