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铁佛城首富

第十二章 东升返乡三板斧

    在木滨回村之前,刘东升早一年回来了。

    先前,已翻建了自家的房子,一家三口儿回来有了住处。有房不是家,有媳妇儿孩子才是有家。

    东升一回到铁佛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程耀旗就找上了他。说是从市里到乡里,硬性摊派下来了政策挺宽松的五万块钱贷款,要求村集体或者个人搞副业。游说了一个多月,也没人敢贷这笔款,怕是生意赔了,砸锅卖铁扒房子卖屋也还不上。全村儿掰手指头看来,只有你东升才有这个胆儿和能耐了,算是帮叔一个忙了。

    东升给村主任递好烟沏好茶,对于用贷款不置可否。

    他心里就那么一个打算,那就是速速地成立有独立施工资质的建筑公司,杀回深圳去,像苏队长一样包工包料包楼房,像苏队长建筑公司的老总一样和甲方签个承建合同,就有一堆人马冒出来围在他身边,给他干活儿挣钞票。

    谁知道跑去市工商局注册,吃了闭门羹。企业科的说我这里是管国营和集体企业注册的,你去个体科。东升皮球一样出溜到个体科,个体科说没有个人注册公司的,我得请示下领导你过两天来。过几天去了,个体科的拿着领导手写的条条框框扔给东升看,东升和那张纸是相看两不识。

    说东升大字不识一个那是假话,眼下还能认识六七十个字。等到了二十几年后有了多家公司,成了铁佛市十大富豪中的一个,有报社的记者问他认识多少字时,他随手要过一张报纸扒拉了半个小时认出了两百多字。至于如何批文件、看机密材料,怎么着存人名和电话号码,东升自有他的一套办法。

    看着领导的手写意见东升说我看不懂,对方说有注册资金、施工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以及上级单位的证明信。

    东升斜着个脑袋出了工商局,身后个体科办事员小郝气喘吁吁地跟了上来。

    小郝说刘哥别失望,咱铁佛城闭塞落后,但是国家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风,肯定会吹到我们这里,你不妨先干个建筑队积攒下那些条件,等有了相应的资质我包你办成。

    东升歪头,看了一眼这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小郝说看我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信不过我?城区里正在建个体私营商业区,铁佛市不放开民营企业这个口子,那还发展不?你办不了公司我不要这铁饭碗了就。小伙子绷了个脸儿,居然也是生气了。

    唿啦啦,一群下了班骑着自行车的人从他们身旁经过,把俩人挤到了马路牙子上边。

    想想也是。

    东升成立了建筑队。包产到户十来年的人们已经有了不少的闲钱,都要翻盖已经住了三四十年的老土房子。东升是在南方的深圳盖楼的,东升建筑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方圆几十里修房盖屋,凡要有点成色的都会找到他。虽然是修砖房不是建楼房,但也是包工包料了,小小满足了下东升的虚荣心。

    盖房赚这点钱并不是他的目的,期间他抓紧培养了几个技术员、施工员和预算员,工商局的小郝一趟趟地骑着山地车跑过来热心帮忙,介绍他们去市建筑公司跟着学习并考取资格证。东升心急,一次次地问什么时候学完什么时候考完,恨不得一下子带着他的建筑公司资质飞奔到深圳去,包楼房,挣大钱。

    民房一个个地开工交工,盖民房的过程中东升发现了一个问题,家家都缺檩条。老房扒下来的檩条没几根能用的,当地柳槐树一是不多二是也不直溜,很多房子修着修着,因为没有檩条就停了下来。

    东升找在建筑队做负责人的五服叔叔刘永旺商量,问能不能进些木材来卖,刘永旺点头说我看行。

    东升说叔啊你眼光老深沉了,是真行还是假行啊?永旺说是真行我早寻思过了,只不过在我心里是敢想不敢做啊。正是应了那句古话自古英雄出年少,你就做吧我支持。

    东升笑笑:我打小一无所有穷要饭的不知道怕啥,是茅厕坑里的蛆我也要爬出来,是狗屎我也要在田里养庄稼,这事我干定了。

    东升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就让人给黑龙江的岳父老秦拍了封电报,问询木材情况。老秦回复说可以。东升马上带上老婆秦翠花和小闺女,坐上火车去了东北,探亲和进木材一举两得。

    夏秋之交,正是伐木的好季节。二十多天后东升跟车把木材拉了回来,细长笔直的松柏木很快卖光。再进再卖,供不应求。最后干脆从东北发了一火车皮过来,东升去找市运输公司的货车往村里运,却一辆车也找不到,说是全都运粮食去了。

    只好发动全村的拖拉机和牛马车,好在五里路不远,没两三天就全都从货场拉了回来。

    那边建筑队盖着房,这边木场又输送着木材,两头儿赚钱。村里人说东升是过去穷疯了穷过头儿了,才憋得这么一大股子劲头儿。长得黑黑的像他爷爷刘大君,有狠劲儿。

    东升又去找叔叔刘永旺商量,说是县运输公司的车都在拉粮食呢。有的村子坐庄收粮食往省里粮局卖,全市的运输车都用上了,生意那么火,咱们能不能也收粮食去卖啊?刘永旺点头说我看行。

    东升说你不是我亲叔胜过我亲叔,怎么我说什么都行?

    永旺笑笑说,这个事我比你早琢磨了一个多月了。只是这是个大买卖,只要你不老是惦念着成立建筑公司去深圳,这个买卖我使大劲儿地支持。

    东升说叔啊我小时候要饭,有一次吃撑了管了三天没进食,我不会放过每次有饭吃的机会,只要有吃的就敞开肚皮往死里吃。宁做撑死鬼不做饿死汉,吃进肚子就是赚。这事我干定啦。说完一个响屁蹦出来,惹的永旺叔哈哈笑。

    工商局的小郝来村里给东升培养的技术员送资料,东升顺便和他说了贩粮的事。以为小郝会说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专心,哪知小郝一拍腿说你干就行干就行,国家逐渐地粮食放开了,以后不凭粮票粮证都靠市场供应了你干就行。

    东升说你不是我亲兄弟胜过我亲兄弟,怎么我干什么你都支持?小郝说我盼着你发财呢,全铁佛市的人都和你一样,咱铁佛城就发展起来了。

    东升托小郝找熟人,装成副驾驶员,跟着别人雇用的运粮货车混进了省城买粮的粮局,摸准了路数,打听好了行情价格。

    回村,在铁佛寺前的广场上竖起个“收粮”的木牌子,搭起个简易屋子,开庄收粮。

    当晚过了夜里十二点,睡梦中的东升被砸门声吵醒,开门看是本村的那个年过五十岁的老哥。

    老哥进院儿说兄弟呀咱两家是世交呢,到咱这辈儿这交情可不能断了,有交情就得像有交情的样子,做买卖得有我一份啊我得跟着你做。这买卖得有我一份,其实就是要来合伙了,东升说老哥呀我收粮的钱都凑够了。老哥说兄弟呀你看家家都修上砖瓦房了,我还住着土屋,这日子你得拉我一把呀。

    已经记不清小时喝过老哥家的多少碗热粥了,经不住老哥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吃百家饭长大的东升,实在无法拒绝老哥和其它乡邻们的请求。老哥拿来了五千块钱,又有其它两人趁着夜色悄悄地溜进东升家,要求入伙送来了一万。永旺叔拿出一万,政府摊派给村里的五万贷款也派上了用场,加上自己手头儿上的五万,共十二万多块钱开始收购玉米。

    收购玉米前,永旺叔和老哥几个人,带着上等的吃食到铁佛寺上供烧香,下跪磕头祈求菩萨保佑生意顺达平安。寺里庄严肃穆香雾缭绕,寺外的广场上鞭炮齐鸣,东升和永旺的儿子东强各抱着一捆二踢脚开放。下地的过路的和跑玩的孩子们,歇脚围观。

    由于价格高一点,附近的村民纷纷把自家多余的粮食送过来。

    再远一点,就有本村或近邻村的二道贩子开着三轮车、拖拉机或者驾着小驴车,或父子或夫妻或亲友搭伙,四面出击到附近三五个县收购粮食来卖。没多久,十二万多块钱花完了,建筑队盖房收回的钱,和卖檩条的钱,也是收回一点就拿过来花出去一点。

    两个月后快到了年底,铁佛寺广场的玉米堆一天高过一天,已经堆成了小山,高过了铁佛寺。不仅永旺叔连全村上岁数的人们看了,都十分地激动。这情景像生产队又不像生产队,像生产队打粮食分粮食的样子,可生产队又从没有过这么多粮食。要是在当年生产队,这堆玉米够全村上千口人吃上十几年的。

    返乡一年三板斧,建房贩木又收粮。可眼前的问题是,得把这十几万成本的粮食卖出去。永旺看着越来越高的粮堆,眉头越皱越深。东升倒是架着个脑袋晃来晃去,吹着口哨没事一般。

    经过大都市的洗礼,两个当年的孤儿小叫花儿,再次回到了家乡。

    木滨开造太阳能,东升大贩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