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平安神侯张小凡

第三章 血染衣(中)

    上回说道白额青斑虎点点露出振翅飞翔的本事。

    李必眼睛亮了,直直盯着点点:“此非稀奇,此乃神迹也,乃神迹也……”他惊讶地语无轮次。

    “如何啊?这半月来我日夜苦练,不想点点竟有了变化,你我自此可视东宫,如无人之地,带你出入甚是简单。”张嵩下巴仰起得意地说。

    望一眼摆弄好的沙盘,“等等,你说什么?”李必似想到什么。

    “如何啊?半月来我日夜苦练……”

    不等张嵩说完,“后一句。”

    “……带你出入甚是简单。”

    “过了,前面一句。”

    “嗯……如无人之地……”张嵩略一思索,回答到。然后他便看向李必手下所摆之棋,又看向李必那狡黠的眼神,吞了下喉咙,一字一字说着:

    “莫非你想……”

    又不等张嵩说完,李必一把搂住张嵩,一手摸摸翅膀,兴奋地说到:

    “你我的军功战绩,便自此刻起,便自此鹏翅起……”

    和李必一样,年轻人总想挣些功绩,何况此时正身处大军营帐里的张嵩呢,说他不想挣军功是假的,只不过限于父亲的威严不好名言,此刻又受到太子的眼神挑唆,免不得心中萌动,热血上涌。

    ……

    两人走出了营帐寻到一处隐蔽之地窃窃商量着如何挣那军功。

    当然,以匹夫之勇敌庸兵之众,显然是不可为的,他二人即便被虚妄冲昏头脑,也终究不是蠢货。便如此前张嵩所说,“打仗不是打架,打仗分成很多种。”

    他二人寻思了很多天,战斗其时已经开始,甚是进入了胶着的拉锯战。战场是平原,隔着莫若干河,在名将定远侯英明指挥以及虎贲铁军的无畏战斗下,数日以来战争形势已大变。

    从原本战前的两军对峙河畔,已经变成了敌军渡河即击,再乘势强渡追击,而后退河以待的拉锯形势,敌方损失惨重但士气未消,我军虽有损失但士气如虹。

    因为在后军,那再怎么拉锯或者截击也轮不到李必他们,他们需要一个拖后接战的机会。分析下来,有两种可能:

    一种敌方大败而退,我军全军追敌,在渡河后追击穷寇,那时谁都可抢功,张帅自不会拦着这两个年轻人;

    第二种我军在拉锯中佯退,大幅诱引敌军渡河,再反戈一击,于敌进退两难之际大肆击溃敌军,适时有段时间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

    ……

    第二种可能他俩仔细研究许久,又根据战报摆沙盘推演许久,认为可行。但问题是张帅是否给此机会,是故他们要么出动献策,要么主动请战。

    此任务便交到了张嵩头上。某日会议结束,等众将士俱都退去,张嵩蹑手蹑脚地摸到了他阿爷的帅帐。

    还没等他跨入帐门,只听得一声厉斥:“喵崽子给老子滚进来!”

    张嵩便乖乖入了帐,行了军礼,还老实地跪下:“禀父亲大人……”

    “嗯?”

    他瘪了瘪嘴,再次说到:“启禀大帅,末将有军情上告……”

    “嗯?”

    这回他脾性便上来了,也知东窗事发,恨恨说着:“报阿爷,我要告李必那小子的密。”

    张父很懂他儿子,诈两下就甚都能招:“仔细说来吧。”

    张嵩把李必教唆之事、他俩密谋之事以及所思之策俱都抖出,说得他老子的面色一下青一下紫,表情甚是精彩。

    不料最后,张父却认真教起儿子:

    “太子殿下有此天资,吾深表兴慰。他怂恿于你,乃为君御下之道;他详谈于你,乃为朋仁义之道;你们能献此策,是为有勇有谋,乃为将兵之道。是故,吾为尔等感到骄傲。”

    一脸懵相的张嵩对父亲的教诲还未反应过来,就只听得一句,挨了一脚,便滚出了帅帐:

    “准了!滚吧,傻喵崽子!”

    ——

    又数日过去,终于接到战令:大军佯退诱敌深入,后军先退,中军殿后,前军绕两翼。此策与李必他俩当初想的大同小异,他俩参详之策仍过于稚嫩,张帅其实早有更精密之战法。

    细想也对,哪有胜势中前军先退的道理,不是赤裸裸的诈敌之术么,只有此等布置才似“唐军因不明原因撤离乃可趁之机”的可用军情。

    于是乎李必不高兴了,到最后还被老谋深算的张帅算计到,他便临想一策:

    于后军佯退时他与张嵩率亲卫殿后,一来不算违抗军令;二来能混到中军反击时迅速出击。

    张嵩对此计也很赞成,就从了李必。

    然战争是残酷惨烈的,战场是风云变幻的,人心是最难预料的。为李必与张嵩二人,连同二十余亲卫,为他们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承重的代价,甚至于年轻的生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