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
这会儿嘉靖对杨聪是真有那么点欣赏了,起码杨聪编撰的《格物致知之理》就很不错,而且杨聪这个人还很诚实,说到盐引的问题,他并没有回避,而是老老实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小子是个不错的人才,可以好好培养一下。
至于怎么培养,嘉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甚至已经决定,就用杨聪去对付鞑子!
鞑子的问题已经困扰了他这么多年了,他真有点受不了了,而杨聪想出的办法应该算是对付对付鞑子的最佳方案了,如果按杨聪说的,给边军精锐配备火器和战车,三五年内,还真有可能解决鞑子的问题。
他已经厌倦了那些朝臣耍嘴上功夫了,他准备用用新人,而新人里面最有能力的应该就是这个杨聪了,至少他目前是这么认为了。
他之所以当面考察杨聪,也是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
杨聪的表现已经获得了他的认可,再加上陆灵儿的关系,更坚定了他培养杨聪的决心。
那么,怎么培养杨聪去对付鞑子呢?
直接将杨聪擢升为兵部尚书又或是总督、巡抚什么的肯定是不现实的,他虽然喜欢用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他看重的人才,但是,提拔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成绩。
嘉靖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他觉得你有才能,那你的机会就来了,但是要获得提拔,还是得做出成绩来,没有一点成绩,他是不可能胡乱提拔的。
杨聪这会儿也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了,至少这《格物致知之理》编撰的就很不错,如果真的能编成一套类似于《永乐大典》的传世巨著,他也会因此为后人所颂扬。
这点成绩,应该怎么提拔呢?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解缙在编撰《永乐大典》之前好像只是个从九品的翰林院侍诏而已,后面他编撰《永乐大典》,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很快就被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会儿杨聪已经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编撰《格物致知之理》也出了一定的成绩,擢升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应该是没问题的,还有,他还想培养杨聪去对付鞑子,翰林院官员是不可能调去收拾鞑子的,一般调去对付鞑子的都是都察院御史、右佥都御史又或者兵部郎中,兵部侍郎,这会儿杨聪的品级还不够兼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挂个御史,去某个边镇巡按还差不多。
想到这里,嘉靖突然又问道“清风,你可敢去边镇指挥大军与鞑子作战。”
晕死,这个问题,杨聪还真没想过。
不是他没这个胆,主要他的官衔跟指挥大军作战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翰林院修撰怎么可能去指挥大军作战!
嘉靖这么一问,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这位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任性,提拔官员那就跟神经病一样,只要入了他的法眼,他什么官都敢给人升!
指挥大军跟鞑子作战,好啊,只要你敢给我升官,我就敢去!
其实,文官指挥大军作战并没有多少危险,除非实力特别悬殊,被人围的走投无路,一般文官是不大可能战死的,而且,亲临现场还能实验一下兵法的可行性和火药武器的威力,对兵法的成型和火药武器的改进都有莫大的好处,还有,获取军功可是升官的捷径,只要打出点成绩来,那官职还不是蹭蹭的往上升。
去就去,谁怕谁啊,在热武器面前,鞑子骑兵就是盘菜。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道“微臣也想为国出力,奈何微臣这职位实在不合适指挥大军作战啊。”
嘉靖欣慰的点头道“只要你有这个心就行,朕可以给你挂个都察院御史,去边镇巡按,先不说六个边镇,一个边镇的大军你还是有权指挥的。怎么样,你觉得去哪个边镇最好。”
这家伙,还真敢给胡乱给人升官啊!
杨聪仔细想了想,随即激动的道“皇上,要不就宣府吧,宣府离京城最近,调派匠户最为方便。而且山西三镇里面,宣府镇最有可能遭遇鞑子进攻,微臣觉得,可以现在宣府设立兵工厂,生产火枪、火炮、轰天雷和火龙战车,等宣府镇的边军全部装备好了,再向其他边镇推广,这样一来武器装备这块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嘉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好,朕就给你挂个都察院御史衔,巡按宣府,专门负责对付鞑子骑兵。”
杨聪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皇上恩典。”
嘉靖紧接着又问道“你估摸着这《格物致知之理》需要多少人编撰,大概多久能编撰出来?”
这个杨聪心里还真没底,谁知道要跟鞑子打多久,三年,五年,有可能只能把六万边军精锐装备齐整,至于深入草原将鞑子赶出塞外,那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呢,而且《格物致知之理》不光是《五行篇》、《兵法篇》、《器械篇》,也不光是怎么对付鞑子,内容还多着呢,编撰起来是很费时间的。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想先集中精力对付鞑子,这《格物致知之理》编撰起来可能会比较的慢,或许打完鞑子之后还需要几年时间。”
嘉靖闻言,沉吟了一阵,随即缓缓点头道“嗯,对付鞑子的确是当前第一要务,至于《格物致知之理》的编撰,慢慢来也没关系,要不你先组织点人慢慢编撰吧,等收拾了鞑子再集中精力,全力编撰。这会儿你有没有看中的人,朕可以先给你调派一些。”
这编撰人员杨聪倒是早就有数了,他毫不犹豫的道“微臣先前编撰的时候翰林院侍读罗洪先、兵部员外郎唐顺之、赵时春、工部主事王宣都给了微臣不少的帮助,要不就这几个吧,皇上,您看行吗?”
嘉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就他们几个,朕就擢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负责编撰《格物致知之理》。”
晕,一下升两级,这升官速度果然快啊。
杨聪正兴奋着呢,嘉靖突然想到,这家伙可是自己的准妹夫,如果此去宣府巡按出了事,那陆灵儿岂不成了寡妇!
他想了想,干脆道“你此去宣府巡按,随时可能碰到鞑子骑兵,以宣府现有的兵力恐怕很难抵挡鞑子骑兵的侵袭,这样吧,朕给你调派一千神机营精锐,外加一百锦衣卫随行保护。”
这家伙,意外的收获简直太多了,杨聪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能一个劲的拱手作揖道“多谢皇上恩典。”
。
这小子是个不错的人才,可以好好培养一下。
至于怎么培养,嘉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甚至已经决定,就用杨聪去对付鞑子!
鞑子的问题已经困扰了他这么多年了,他真有点受不了了,而杨聪想出的办法应该算是对付对付鞑子的最佳方案了,如果按杨聪说的,给边军精锐配备火器和战车,三五年内,还真有可能解决鞑子的问题。
他已经厌倦了那些朝臣耍嘴上功夫了,他准备用用新人,而新人里面最有能力的应该就是这个杨聪了,至少他目前是这么认为了。
他之所以当面考察杨聪,也是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
杨聪的表现已经获得了他的认可,再加上陆灵儿的关系,更坚定了他培养杨聪的决心。
那么,怎么培养杨聪去对付鞑子呢?
直接将杨聪擢升为兵部尚书又或是总督、巡抚什么的肯定是不现实的,他虽然喜欢用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他看重的人才,但是,提拔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成绩。
嘉靖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他觉得你有才能,那你的机会就来了,但是要获得提拔,还是得做出成绩来,没有一点成绩,他是不可能胡乱提拔的。
杨聪这会儿也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了,至少这《格物致知之理》编撰的就很不错,如果真的能编成一套类似于《永乐大典》的传世巨著,他也会因此为后人所颂扬。
这点成绩,应该怎么提拔呢?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解缙在编撰《永乐大典》之前好像只是个从九品的翰林院侍诏而已,后面他编撰《永乐大典》,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很快就被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会儿杨聪已经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编撰《格物致知之理》也出了一定的成绩,擢升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应该是没问题的,还有,他还想培养杨聪去对付鞑子,翰林院官员是不可能调去收拾鞑子的,一般调去对付鞑子的都是都察院御史、右佥都御史又或者兵部郎中,兵部侍郎,这会儿杨聪的品级还不够兼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挂个御史,去某个边镇巡按还差不多。
想到这里,嘉靖突然又问道“清风,你可敢去边镇指挥大军与鞑子作战。”
晕死,这个问题,杨聪还真没想过。
不是他没这个胆,主要他的官衔跟指挥大军作战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翰林院修撰怎么可能去指挥大军作战!
嘉靖这么一问,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这位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任性,提拔官员那就跟神经病一样,只要入了他的法眼,他什么官都敢给人升!
指挥大军跟鞑子作战,好啊,只要你敢给我升官,我就敢去!
其实,文官指挥大军作战并没有多少危险,除非实力特别悬殊,被人围的走投无路,一般文官是不大可能战死的,而且,亲临现场还能实验一下兵法的可行性和火药武器的威力,对兵法的成型和火药武器的改进都有莫大的好处,还有,获取军功可是升官的捷径,只要打出点成绩来,那官职还不是蹭蹭的往上升。
去就去,谁怕谁啊,在热武器面前,鞑子骑兵就是盘菜。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道“微臣也想为国出力,奈何微臣这职位实在不合适指挥大军作战啊。”
嘉靖欣慰的点头道“只要你有这个心就行,朕可以给你挂个都察院御史,去边镇巡按,先不说六个边镇,一个边镇的大军你还是有权指挥的。怎么样,你觉得去哪个边镇最好。”
这家伙,还真敢给胡乱给人升官啊!
杨聪仔细想了想,随即激动的道“皇上,要不就宣府吧,宣府离京城最近,调派匠户最为方便。而且山西三镇里面,宣府镇最有可能遭遇鞑子进攻,微臣觉得,可以现在宣府设立兵工厂,生产火枪、火炮、轰天雷和火龙战车,等宣府镇的边军全部装备好了,再向其他边镇推广,这样一来武器装备这块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嘉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好,朕就给你挂个都察院御史衔,巡按宣府,专门负责对付鞑子骑兵。”
杨聪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皇上恩典。”
嘉靖紧接着又问道“你估摸着这《格物致知之理》需要多少人编撰,大概多久能编撰出来?”
这个杨聪心里还真没底,谁知道要跟鞑子打多久,三年,五年,有可能只能把六万边军精锐装备齐整,至于深入草原将鞑子赶出塞外,那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呢,而且《格物致知之理》不光是《五行篇》、《兵法篇》、《器械篇》,也不光是怎么对付鞑子,内容还多着呢,编撰起来是很费时间的。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想先集中精力对付鞑子,这《格物致知之理》编撰起来可能会比较的慢,或许打完鞑子之后还需要几年时间。”
嘉靖闻言,沉吟了一阵,随即缓缓点头道“嗯,对付鞑子的确是当前第一要务,至于《格物致知之理》的编撰,慢慢来也没关系,要不你先组织点人慢慢编撰吧,等收拾了鞑子再集中精力,全力编撰。这会儿你有没有看中的人,朕可以先给你调派一些。”
这编撰人员杨聪倒是早就有数了,他毫不犹豫的道“微臣先前编撰的时候翰林院侍读罗洪先、兵部员外郎唐顺之、赵时春、工部主事王宣都给了微臣不少的帮助,要不就这几个吧,皇上,您看行吗?”
嘉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就他们几个,朕就擢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负责编撰《格物致知之理》。”
晕,一下升两级,这升官速度果然快啊。
杨聪正兴奋着呢,嘉靖突然想到,这家伙可是自己的准妹夫,如果此去宣府巡按出了事,那陆灵儿岂不成了寡妇!
他想了想,干脆道“你此去宣府巡按,随时可能碰到鞑子骑兵,以宣府现有的兵力恐怕很难抵挡鞑子骑兵的侵袭,这样吧,朕给你调派一千神机营精锐,外加一百锦衣卫随行保护。”
这家伙,意外的收获简直太多了,杨聪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能一个劲的拱手作揖道“多谢皇上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