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女神降临梦境

第一百零三章 拜托你们做个人吧

    “这是苏轼的《登州海市》”

    伊诚回到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锺。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这首诗词是苏东坡在登州听说有海市蜃楼现象,特地留宿等候,终于得见时所作的诗。

    吴导的表情有点尴尬。

    “历史上写海市蜃楼的诗词那么多,你怎么确定是这一首呢?”

    对啊,写海市蜃楼的这么多。

    所有人把目光看向伊诚。

    “为什么不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呢?”吴导笑着问到。

    “或者《长恨歌》中也有两句——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丁一一摇着折扇笑盈盈地看着伊诚,“这也是描写海市蜃楼的。”

    “e……”伊诚思考着,“要说评判的依据的话……”

    他把目光看向大屏幕。

    众人也跟着把目光看了过去。

    “啊!”

    突然有人低呼了一声。

    文学女神微微一笑,看来他们也明白了。

    “帽子。”

    莫晓恬淡淡说了一声。

    吴导不太高兴地瞟了她一眼。

    但是看到她跟伊诚胸牌都是90又稍微颜色缓和一些。

    这是双人赛制,同一组的人是可以联合作答的。

    “每个朝代的帽子都很有特色,特别是宋朝。”

    文学女神抱着双臂,淡淡解释到,“赵匡胤这个人是个出了名的猜忌心很重的人,所以在制作官帽上,特地让人把官帽两边的翅膀加长。

    长翅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却杜绝了官员间的交头接耳,图中的人戴的官帽是宋朝的长翅帽,所以就能排出其他时代的诗词了。”

    “哦,原来是这样……”

    众人恍然大悟。

    “e……她说得好有道理。”

    “我早就注意到是宋朝官帽了,但是就没想起来那个宋朝诗词是写海市蜃楼的。”

    “你呀就会马后炮。”

    “说到底还是知识面不够啊!”

    “我他么还在刚才的数学题里面没出来,结果这一下来个物理题,谁能想得到?”

    “是啊是啊,这太为难人了,文学题考物理。”

    “算了,没听之前老师说的吗,文学是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既然有数学题了,物理题又算什么,搞不好下面来道化学题呢?”

    “别,快闭上你的乌鸦嘴!”

    ……

    文学女神轻描淡写地看了众人一眼,继续解释到——

    “既然确定了朝代,那么范围就很能确定了。

    在宋代历史中,被记载的最有名的就是苏东坡的这首《登州海市》

    他在这首诗的序言里面写到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大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什么意思呢?

    苏轼说我听说登州的海市蜃楼已经很久了!当地的人说:“(海市)经常出现在春季和夏季,现在到了岁末,恐怕见不到了“我到任五天就前往,因为没有见到而有些遗憾!在海神广德王庙祈祷,第二天就见到了,于是作了这首诗

    图里面宋朝官服,联系起苏东坡做官的事情,再加上画里面的鱼龙……满足这些条件的也只有这一首《登州海市》了。”

    “很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吴导点点头,对他们的回答感到欣慰。

    几个老师看着伊诚和莫晓恬这对璧人,越看越喜欢。

    这两个人刚进来就让人眼前一亮,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颜值太高。

    用文艺一点的话来说是鹤立鸡群。

    现在再看,发现两个人不但颜值高,还非常有实力。

    如何叫人不喜欢?

    “其实本来还有一个人也有可能成为正答的,”丁一一老师摇着折扇,闭目凝神,“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曾经在登州见过海市蜃楼,欧阳修跟苏东坡一样也是做官的,而且官职更大。

    可惜的是欧阳修没有把海市蜃楼写成诗词,或者写了没有流传下来,不然的话……”

    “不然的话,刚才就多了另外一个答案了。”舒景老师笑了起来。

    众人在心里面愤恨不已。

    该死的欧阳修,干嘛不写?

    “好,时间不多了,其他没拿到分的选手们得加油了。”

    吴导总结着,然后展开了下一副图。

    刷!

    这次是莫晓恬的手举了起来。

    吴导微微松了口气,幸好不是刚才那个叫伊诚的小伙子了。

    咦?

    他突然惊诧地抬起头来。

    90组。

    这个莫晓恬抢答跟伊诚也没啥两样,两个人本来就是一组的。

    难受啊难受,其他人都是在干嘛?

    这也怪不得其他人,本身实力就差了一截,加上这一男一女都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

    他们正好又处于人生最巅峰的年纪。

    这些人能抢到不一定能答对,能答对不一定答对……

    于是后面的8道题目是这样的

    “伊诚。”

    “答对,90组加10分。”

    “莫晓恬。”

    “答对,90组加10分。”

    “伊诚。”

    “答对,90组加10分。”

    “莫晓恬。”

    “答对,90组加10分。”

    “伊诚……”

    “莫晓恬……”

    ……

    最后10题答完,90组拿到了105分。

    多的那5分是之前的加试题。

    三个考官发现了一个规律——

    只要是跟数学、物理现象有关的诗词,伊诚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可怕的答题能力。

    涉及到历史,绘画,音乐,生活……等领域,莫晓恬就变得如同战神一般。

    这一男一女,真的异常变态,把所有分数收入囊中。

    直到所有题目都答完了,其他人才反应过来。

    “妈妈,我好难受。”

    六岁的小盆友擦着脸上的眼泪,他从小到大一直被人冠以神童称号,到现在还没拿过0分这么屈辱的成绩。

    “卧槽,这两个家伙是变态吗?”其他人又惊又怒地看着他们。

    “拜托你们做个人吧……”

    ……

    吴导对于这样的局面也表示非常无奈,他还从来没见过在抢答中拿满分的。

    不,加上他送出去的加试题,这已经是个几乎无人能破的记录了。

    “好,现在进行第二项测试。”吴导摇摇头,整理好情绪,希望其他人能在下面环节中有更好的表现吧。

    “小组与小组的飞花令。”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