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养尸
“正是。”程锦点点头,将红绡支了出去,才把今日的事儿说与文绍安听,“最古怪的不是这槐树在府里不过三年便长得那么大,古怪的是府里上下一百口人竟不觉得这树来得突兀,每日都对它视若无睹,仿佛它本就长在那儿似的,今日被我一点,我那两个丫鬟才恍然觉得不对劲。”
“障眼法?”
程锦摇摇头,“不似障眼法,那树是真真切切在那儿的,同奇门有些相似,但又不同,那院子里的妖物似乎能影响寻常人的意识。若是障眼法,要障住百来号人的目,这功力不可谓不深厚,若是能影响人的意识,那妖物便更了不得了。”
“听你所言,你这位堂妹在府里无人注意,想来去她院子的人也不多,这术法无须对府里百来号人施展,只须障住那些到她院子去的人即可,今日被你一眼看透,想来也不甚高明。”
“若换个人定是看不透的。”程锦不服气地说,若不是她如今五感聪明,也定是看不透的。
文绍安压了压唇角忍住笑,“槐树养阴,怕是有人在那棵槐树下养尸,故而那棵槐树暂时不能砍,现下谁也不知树下的妖物厉害到什么地步,竟然能让不到三年的树长得如此迅速,若冒然砍去,恐怕会给你们侯府带来灾患。”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若是放任她们继续,整个侯府也迟早要完蛋。”程锦笑嘻嘻地看着他,“不如给你个机会夜探香闺,去瞅瞅我那堂妹究竟在整什么幺蛾子。”
“关键在于他们在槐树下养的是什么尸?你们府里可曾死过人?”
“照这时间推算,那具尸身怕是程钰的生母,可她的尸身早已落葬了,难不成她还去启了她亲娘的墓,把尸首拖出来养在树底下,这未免也太骇人听闻了。”程锦思忖道,“其实我倒觉得程钰算不得坏人,否则今日也不会想办法把我送出来了,古怪还是出在那个秦氏身上。”
文绍安赞同地点点头,“你说那秦氏面目寻常,你现在可能忆起她的容貌?”
程锦仔细想了想,肯定地说,“不能,明明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五官,可是组合在一块儿却让人怎么都想不起来,我当时便觉得她有些古怪,想来也是用了障眼法。”
“你那堂妹之前想必也是被利用了,到了现在已是骑虎难下,怕是已经被那位手段高明的秦嬷嬷给控制住了。”
“当初我便觉得这秦嬷嬷来历大有可疑,果然如此,”程锦嘿嘿冷笑,“我在程钰身上闻到过一股浅淡的尸臭味,想必是常同这秦嬷嬷在一块儿沾染上的,这秦嬷嬷许是南蛮细作。”
“你今日闹了这么一出,她们定然沉不住气,你说的那位秦氏表哥怕是很快就要出现了,我会派人盯住你们府上,先把那人抓住慢慢审问。”
“若是那人狗急跳墙,放了妖物出来,我们该如何是好?”程锦一脸懊恼地盯着他,“你怎么好端端就把传承给丢了,要不咱们也不至于怕这些小妖了。”
老仆送了几碗汤面进来,浓香扑鼻让人食指大动,正抱怨着的程锦注意力立刻就被汤面给吸引走了。
一连吃了三碗汤面,满足地擦了擦嘴,才发现文绍安早就已经用完了汤面,正神色凝重地看着案卷。
“你在看什么?”程锦好奇地凑了过去。
“密卷。”文绍安立刻合上案卷,神色严峻,“你府里的事儿不难解决,这世上的事儿只要和人心扯上关系,便没有破不了的,但京郊的溺水案却完全没有人力的痕迹,我怀疑是妖物所为,”
“妖物当年不都被你封印了么?”程锦用完了汤面,嘴里还不闲着,抱着点心盒子嗑起了瓜子。
文绍安斜睨了她一眼,他没有前世的记忆,最不愿意的便是她总喜欢拿前世说事儿,“前世已矣。”
程锦嗤笑一声,继续道,“会不会是有妖物从封印法阵中逃了出来,或者是有人刻意将妖物放出来,为的就是要它们为祸四方,摧毁大梁的根基?无论哪一种可能性,都是妖物所为,啧啧,这些妖物都已经杀到京郊了,京城岂不危险?”
“唔,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文绍安随意敷衍了一句,完全没把她的猜测当一回事。
“就这样?”
“不然呢?”
“你就没有一点儿舍身成仁的气魄和勇气?”
“我还年轻,还没成家,可不想这么早舍身成仁。”文绍安将贪生怕死说得义正言辞,倒是让程锦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了,这哪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定年转世,看来世事变幻,便是魂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
“承恩侯府的事儿也不急于一时,你明日若是无事,便陪我去一趟京郊吧,我疑心那妖物是芡女所化。”
“芡女?那传说中那生在水中的美貌妖物?”程锦虽然不谙术法,但博闻强识,“可是芡女性情温和,从未听说过芡女伤人,更何况是这样一家十口的灭门大案。”
“凡事总有例外,等明日到了现场再说。”文绍安站起身,“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回去。”
“文大人要亲自送我回府么?”程锦眨眨眼,笑得格外好看。
文绍安却不为所动,“若有机会,便见识见识承恩侯府的那个妖物。”
“好端端的京城哪来这么多蛊虫妖物,这是冲着我们来的,还是要天下大乱?”程锦随口抱怨道,文绍安却停住了脚步,
“这样话莫要再说了,”他看了她一眼,“这些妖物是自你清醒后才出现的,你如今是大梁祥瑞,莫要让人对你产生什么联想。”
所谓祥瑞,所谓祸水,不过是世人一张嘴,随意胡说罢了,若有人将天下不太平归咎于程锦,哪怕隆庆帝知道她冤枉,也定要惩治她以平息众怒。
“我晓得了,你也莫把我说得同祸水一样啊,蛊虫是我傻着的时候就中了的,那棵槐树也是一两年前长起来的,左右都同我无关,怎么说是我清醒后才出现的?”
“世人哪里容得下你辩驳?行事小心谨慎些,总归没有大错。”
。
“障眼法?”
程锦摇摇头,“不似障眼法,那树是真真切切在那儿的,同奇门有些相似,但又不同,那院子里的妖物似乎能影响寻常人的意识。若是障眼法,要障住百来号人的目,这功力不可谓不深厚,若是能影响人的意识,那妖物便更了不得了。”
“听你所言,你这位堂妹在府里无人注意,想来去她院子的人也不多,这术法无须对府里百来号人施展,只须障住那些到她院子去的人即可,今日被你一眼看透,想来也不甚高明。”
“若换个人定是看不透的。”程锦不服气地说,若不是她如今五感聪明,也定是看不透的。
文绍安压了压唇角忍住笑,“槐树养阴,怕是有人在那棵槐树下养尸,故而那棵槐树暂时不能砍,现下谁也不知树下的妖物厉害到什么地步,竟然能让不到三年的树长得如此迅速,若冒然砍去,恐怕会给你们侯府带来灾患。”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若是放任她们继续,整个侯府也迟早要完蛋。”程锦笑嘻嘻地看着他,“不如给你个机会夜探香闺,去瞅瞅我那堂妹究竟在整什么幺蛾子。”
“关键在于他们在槐树下养的是什么尸?你们府里可曾死过人?”
“照这时间推算,那具尸身怕是程钰的生母,可她的尸身早已落葬了,难不成她还去启了她亲娘的墓,把尸首拖出来养在树底下,这未免也太骇人听闻了。”程锦思忖道,“其实我倒觉得程钰算不得坏人,否则今日也不会想办法把我送出来了,古怪还是出在那个秦氏身上。”
文绍安赞同地点点头,“你说那秦氏面目寻常,你现在可能忆起她的容貌?”
程锦仔细想了想,肯定地说,“不能,明明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五官,可是组合在一块儿却让人怎么都想不起来,我当时便觉得她有些古怪,想来也是用了障眼法。”
“你那堂妹之前想必也是被利用了,到了现在已是骑虎难下,怕是已经被那位手段高明的秦嬷嬷给控制住了。”
“当初我便觉得这秦嬷嬷来历大有可疑,果然如此,”程锦嘿嘿冷笑,“我在程钰身上闻到过一股浅淡的尸臭味,想必是常同这秦嬷嬷在一块儿沾染上的,这秦嬷嬷许是南蛮细作。”
“你今日闹了这么一出,她们定然沉不住气,你说的那位秦氏表哥怕是很快就要出现了,我会派人盯住你们府上,先把那人抓住慢慢审问。”
“若是那人狗急跳墙,放了妖物出来,我们该如何是好?”程锦一脸懊恼地盯着他,“你怎么好端端就把传承给丢了,要不咱们也不至于怕这些小妖了。”
老仆送了几碗汤面进来,浓香扑鼻让人食指大动,正抱怨着的程锦注意力立刻就被汤面给吸引走了。
一连吃了三碗汤面,满足地擦了擦嘴,才发现文绍安早就已经用完了汤面,正神色凝重地看着案卷。
“你在看什么?”程锦好奇地凑了过去。
“密卷。”文绍安立刻合上案卷,神色严峻,“你府里的事儿不难解决,这世上的事儿只要和人心扯上关系,便没有破不了的,但京郊的溺水案却完全没有人力的痕迹,我怀疑是妖物所为,”
“妖物当年不都被你封印了么?”程锦用完了汤面,嘴里还不闲着,抱着点心盒子嗑起了瓜子。
文绍安斜睨了她一眼,他没有前世的记忆,最不愿意的便是她总喜欢拿前世说事儿,“前世已矣。”
程锦嗤笑一声,继续道,“会不会是有妖物从封印法阵中逃了出来,或者是有人刻意将妖物放出来,为的就是要它们为祸四方,摧毁大梁的根基?无论哪一种可能性,都是妖物所为,啧啧,这些妖物都已经杀到京郊了,京城岂不危险?”
“唔,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文绍安随意敷衍了一句,完全没把她的猜测当一回事。
“就这样?”
“不然呢?”
“你就没有一点儿舍身成仁的气魄和勇气?”
“我还年轻,还没成家,可不想这么早舍身成仁。”文绍安将贪生怕死说得义正言辞,倒是让程锦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了,这哪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定年转世,看来世事变幻,便是魂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
“承恩侯府的事儿也不急于一时,你明日若是无事,便陪我去一趟京郊吧,我疑心那妖物是芡女所化。”
“芡女?那传说中那生在水中的美貌妖物?”程锦虽然不谙术法,但博闻强识,“可是芡女性情温和,从未听说过芡女伤人,更何况是这样一家十口的灭门大案。”
“凡事总有例外,等明日到了现场再说。”文绍安站起身,“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回去。”
“文大人要亲自送我回府么?”程锦眨眨眼,笑得格外好看。
文绍安却不为所动,“若有机会,便见识见识承恩侯府的那个妖物。”
“好端端的京城哪来这么多蛊虫妖物,这是冲着我们来的,还是要天下大乱?”程锦随口抱怨道,文绍安却停住了脚步,
“这样话莫要再说了,”他看了她一眼,“这些妖物是自你清醒后才出现的,你如今是大梁祥瑞,莫要让人对你产生什么联想。”
所谓祥瑞,所谓祸水,不过是世人一张嘴,随意胡说罢了,若有人将天下不太平归咎于程锦,哪怕隆庆帝知道她冤枉,也定要惩治她以平息众怒。
“我晓得了,你也莫把我说得同祸水一样啊,蛊虫是我傻着的时候就中了的,那棵槐树也是一两年前长起来的,左右都同我无关,怎么说是我清醒后才出现的?”
“世人哪里容得下你辩驳?行事小心谨慎些,总归没有大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