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拜火教徒

正文 第四十九回 初上华山

    西岳华山,是我国着名的五岳之一,又名太华山。分落雁、朝阳、莲花、云台、玉女五峰。玉清,上清,太清三殿。飘渺峰既是落雁峰,而太清上殿则在朝阳峰顶。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8年),太宗李世民降世在他们回太原的路上。刚到太原,便有一游方道人拜访,说这婴儿将来必救世济民,遂取名“世民”。尔后,道人又赠予李渊一书:《开元典论》。李世民从书中逐渐悟出了开国之道,便是这一书,给予李世民打江山很大的帮助。

    可惜的是,《开元典论》大部分内容讲的是如何打江山,治国方面却谈之甚少。但照那道人所说,这世间必还有一部讲治国之道的宝典,道长留诗曰这部宝典必出“纯阳”。于是太宗登基后派人四处寻找叫纯阳的地方或人,终无果。后来的君主皇子都已忘却此事,唯有一人却注意到这一伏笔,那便是皇子李隆基。李隆基当时只有十五岁,正是武后当权,皇子们提心吊胆,只能乖乖待在宫里读书,李隆基却暗下决心要把这一典论找到,遂偷偷派亲信四处打听。

    在一个意外中,李隆基查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有一进士中榜后却立刻辞官,他名吕洞宾,号纯阳子。李隆基隐隐感觉到此人便是诗中所提的“纯阳”,便让人四处寻找这纯阳子。奇怪的是这纯阳子却自己飘然上门了,给李隆基送来一本《大统典论》,讲的全是治国之道。

    但好景不长,李隆基获悉,武则天手下一密探状告李隆基欲反武后。武则天不假思索,立刻派她最信任的神策军侍从暗中处决李隆基,但那侍从却反过来被李隆基和纯阳子杀死。李隆基知道瞒不过去,便主动负荆请罪,并在众大臣面前献上《大统典论》,慷慨陈词道:自己正要献上《大统典论》,半夜却有人来盗,不得已杀之,后才发现是神策的人。武则天无计可施,此事便不再追究。

    这武则天本来就好拜佛主、神仙,见到纯阳子肯定不会放过,便要他为自己祈福。纯阳子也不推辞,遂为武后(实则为大唐江山)祭天,又留在宫中讲道两日,武则天非常满意纯阳子,对他大大嘉赏。李隆基趁此机会向武则天提议:为纯阳子在京城附近建座道观,好天天为皇室祈福,以后皇上或者去进奉时也会更方便;而且纯阳子是得道高人,若不好好对待,实是朝廷的损失。年老的武后没有考虑过多,只盼自己延年益寿,焉有不允之理?吕纯阳对于这些宫廷斗争倒也不排斥,欣然答应。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吕洞宾在朝廷支持下,于华山建立纯阳观。玄宗即位后,纯阳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便是华山纯阳教。(注:此资料出于剑侠情缘三,各位大大看看即可,可别冤枉我抄袭哈!借此在向金山工作室以及西山居的全体人员致敬。)

    纯阳教分为剑宗以及气宗两脉,镇教宝典《铁劵丹书》相传乃是八仙之一的纯阳子吕洞宾所留,在江湖素来神秘非常,被百晓生神功谱排为十大神级武功绝学之一。现任掌教华阳子欧阳云逸属气宗一脉,修《紫霞功》,参《北冥剑气》,一手‘万剑归宗,紫气东来’名贯江湖武林数十载,与其余四峰真人华风子李唯风,华云子江鹤云,华玄子刘超玄,华虚子杨乾虚合称‘纯阳五子’。

    气宗一脉,一般身着青白武士归魂道袍劲装,头戴珠翼归魂铁贯,背插镇魂长剑。而剑宗,则一般身着蓝白武士否泰道袍劲装,头戴否泰青铜高冠,背插泰虹长剑。俱都手提浮尘,掐着印诀。这也是他们行走江湖时通常的装束,在纯阳教,每名弟子修的十年道法,练得十年剑术,便会下山行走游历,磨砺道心,这点和蜀山剑派差不多。

    狼柏杨披着丈长火云披风,怀揣巫法无天的书信骑着蹄踏从长安到华山,一路神清气爽的来到华山脚下时,便看到无数弟子或是香客往来。遥远处白雪皑皑,云气环绕仙山,只道好一处人间仙境。

    他并没有穿半身甲,也没戴兵器指虎以及链子镖,倒是两只铁筒一如既往的挂在后腰。

    带顺路上山时,他在想:“自己可能已经喜欢上中原,这里的风俗祥和,气候宜人,比之西域之地彪悍的习俗,恶劣的天气不知道强多少倍,连村落间小溪里长着山歌的洗衣村女,都是那样有灵气。听说越往江南走,越是美不胜收,到了江南扬州便再也不想走了。现在想来,确是如此。改明儿如果西域呆不下去,讨个在中原的差事做做到也不错。”

    随即又想到:“事事不如人意,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性命活到那一天。”

    顺路上山,终到纯阳观玉清殿前山脚。此时真有两名扶剑提尘的道童迎路站立两旁,左侧一块老大的青石上,朱砂篆刻‘纯阳教’三仙字。

    狼柏杨下得马来,上前抱拳与二位道童道:“拜火天煞狼柏杨,有要事求见纯阳掌教华阳子真人,烦请二位小哥通报。”说罢,狼柏杨自怀中摸出一封拜帖呈上。

    临行前巫法无天再三叮嘱交代,要他礼行周到,万不可造次,所以狼柏杨此番头贴拜山,礼数做得极好。

    预知后事如何?纯阳教又会发生什么争端?有何奇事?请看下回分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