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隋风

烽火连城 第三十八章 奇兵

    眼下草原的情况和自信满满的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刚好相反,不论大小部落,不管支不支持自己的可汗,这些牧民都没有人认为自己能胜利。

    不知道是刻意而为,还是另有所图,侵略者阿波可汗的用兵方式极其不符合常理。

    五月初三,他在西突厥的王庭三弥山下举旗,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征集了各族勇士八万、用作军粮的牛羊十万余,号称大军十五万东征。

    紧接着,他挥师向东直取白道川。结果半路上突然转折,大军又掉头向北往于都斤山而去。于都斤山下的王庭早已人去屋空,阿波可汗没有取胜,先在于都斤山下祭拜了先祖,然后接见了附近几个小部落的族长。之后才施施然南下,继续东进直到紫河,从那里南渡。

    渡河之后,阿波可汗不知是不是着急了,放弃攻击沿途的大小部落,沿着当初沙钵略走过的故道向南直扑白道川。

    一边走,他一边强征那些落单的牧民入伍,大乱编入自己的部队之中。到了距离白道川百里之外时,兵马总数已经到达十五万。

    拥有如此大军,阿波可汗立时有了当初苻坚投鞭断水的豪情,命其弟阿史那??率兵三万为左军从大青山西沿武泉水南下,命令另一个弟弟阿史那大?颏带领精兵四万为右军自武川镇故地越过白道岭迂回进攻,自己带领本部精锐人马八万为中军,徐徐而进。

    刚刚带兵赶来的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见敌军来势凶猛,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派刚刚赶来的碍设骨带本部兵马五千抵抗阿史那??,派另外几个部落联军八千迎战杨阿史那大?颏,而自己,则亲帅三万大军迎战阿伯可汗阿史那大逻便。

    碍设骨不通兵事,只知好勇斗狠,阵前挑衅,被敌将阵斩,五千勇士士气大落,居然被阿史那??所部三千刚刚征调来的牧民打了个落花流水。另外八千部落联军人数虽众,却号令不一,半天时间已经败了四场,丢下牛羊辎重无数,从武川古镇一直败到了自己姥姥家。

    新任可汗阿史那处罗侯接到各处的告急文书,命令6续赶来勤王的各路兵马和花大价钱从铁勒和奚族等部雇来的勇士加急行军,沿途自行补给,赶到之后直接与阿波可汗左右翼兵马战斗。

    由于他的这道命令,各路军队或三千,或五千,不断的向阿波左右翼冲击,虽然也对其造成了一些困扰,可却犯了兵家大忌,把自己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生力军全部损耗在无意义的添油战术上。半个月的战斗打下来,他中军三万人不但没有多,还因为士气低落跑了五千,成了两万五千人。

    本来安定祥和的王庭,现在却人人自危,贵族们一个个唉声叹气,牧民则是无心牧马。就算是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的老人和孩子,也知道阿史那处罗侯在最近一个月的战斗中昏招频出,再这么下去,不用说击败阿波,恐怕自己的大军迟早都会因为士气低落而跑个精光。

    在这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大家开始思念起了快要被人们遗忘的沙钵略可汗,他虽然也打了不少的败仗,可军事能力却很强,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阿波在他的手里更是一次也没有讨得了好。再看看现在这个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从阿波带兵进入草原伊始,他连个屁都没放过一个响的,都是让各个部落前来勤王,不断将对他忠心耿耿的军队消耗在无意义的游击战术之中,本部兵马三万,一箭没放,反倒是少了五千。

    “见过不会打仗,可没见过这么不会打的!”齐国远在斛律云身边,嘟嘟囔囔的抱怨。就算他一天兵书战册都没有学过,也知道打架的时候应该把巴掌攥成拳头,然后再在对方的致命之处打下狠狠的一拳。这个莫何可汗倒好,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队拆的七零八落,再让人家以优势兵力击溃,真不知道这人小时候是不是从马上跌下来过,伤过脑袋。

    “没办法,这个莫何可汗虽然在继任可汗之前素有贤明,可那是指关爱子民和建设部落方面,至于打仗,好像这是他第一次领军!”高士廉也是叹了口气,不知道是在位莫何可汗辩解,还是在安慰自己。不会打仗不要紧,有识人之明也行啊,呼罗国主作为第一勇士,不光弓马娴熟,而且带兵打仗也颇有一套,这么现成的一个大将,偏偏被他派出去联络各路援军,阿史那处罗侯自毁长城,别人也救他不得。

    “你们说那沙钵略咋就病死了呢?那人虽然有点儿冲动,长得难看,还兼有不爱沐浴的坏习惯,可是带兵打仗倒是有一套。要是他还活着,现在咋能被阿波按在地上打!”鱼俱罗翻着白眼一阵埋怨,不知沙钵略要是听着了,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前面阿史那处罗侯昏招迭出,斛律云和一干手下却只能坐在自己的毡帐中打打口水仗。斛律云曾经向莫何可汗建议,让带兵经验丰富的罗艺和几个边军的校尉帮他带兵抵御阿波,谁知这莫何可汗倒也硬气,说这是草原人自己的战斗,谢谢他们的好意。

    “等那傻子被阿波活捉了,就该后悔不听大人所言!”罗艺气哼哼地骂。

    “他,嘴上硬有求毛用,真动起手来还得靠刀子!”几个校尉大声附和。

    毡帐外的嘈杂声很响,所以鱼俱罗他们说话时的嗓门都放得很大。各种各样的抱怨和议论一传入斛律云的耳朵,令他的心情格外烦乱。

    ‘好不容易在草原上打开的局面,难道就这么完了?’深深的挫败感不断袭击着他,让他几度想撒手不管这里的事情,带着鱼俱罗等人返回大隋,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爱谁谁,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之前的计划一直都很好,执行起来也有条不紊,的沙钵略和西突厥的阿波,以及不东不西的达头,都视对方为仇敌,而且三人的实力也相当,虽然常年征伐,可是谁也不会伤筋动骨,就这样一直打下去,突厥就会像一个卧病在床的病人,越来越弱,最后被大隋一举歼灭。

    可是俗话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机关算尽,他们小心谨慎,却没成想好不容易做到今天这个地步,却因为沙钵略的猝死,和一个志大才疏的新可汗而将先前的所有筹划付诸东流。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义气行事,虽然明知道阿史那处罗侯要输,也不能放弃最后的希望。大隋现在在全力准备和南陈的一战,这个时候突厥不能乱,北疆不能乱。否则,统一天下的时间至少还要往后推十年,天下已经乱了太久,杨坚的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多少的十年可以挥霍。

    “相公,此次北上草原,切勿辜负陛下重托!”临行之前,任青伶对他所说的话还犹在耳畔。他知道,自己的娘子说出那样的话,不光是为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杨坚,更是为木耳村、五原郡等大隋边疆千千万万忍受着胡难的百姓。

    斛律云在这个时代生活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事,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大隋人,杨坚、高?、苏威、长孙晟、杨素、杨林,这一个个人都让他敬仰万分,虽然知道历史上的大隋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可既然他来了,就要试着去改变历史。

    “不论起义的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不管当时民众的生活是多么的水深火热,那都不是搅乱天下的理由!”在他原先这幅身体的记忆中,有很多北周北齐战乱时的记忆,还有后来天下初定时候的记忆。天下定,就算赋税较高,土地贫瘠,可是人们还是有希望,至少能安定的生活下去,可是乱世之中,人命如狗,不光有军队烧杀抢掠,还有那些趁势而起的‘英雄’,以及匪类,揭竿而起的英雄听起来似乎很伟大,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拉天下百姓下水的恶徒罢了。

    在大隋的日子里,斛律云看到了隋朝的进步。勤勉的帝王,兢兢业业的官员,均田令、开漕运、兴修水利、重新登记户籍、兴建民仓、修改律法、广开言路、还有正在筹划阶段的科举,国学、州县学,这一切已经足够造就一个盛事。只要压住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大隋就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稳步前进,他为自己是一个隋人而骄傲,不会让这伟大的朝代如昙花一般,一现而逝。

    斛律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了那阻止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无知螳螂,可是如果历史车轮向前非要压出满是百姓血肉的车辙的话,就是做一回螳螂,又有何妨?

    考虑来考虑去,斛律云还是决定静观其变,现在双方还没有分出胜负,他还只能按兵不动。若是阿波胜,对方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莫何可汗斩杀,是留是杀,都应该向宗主国大隋报告,只要保住阿史那处罗侯的性命,一切都还有重来的可能;若是阿波被大胜冲昏头脑,把阿史那处罗侯斩杀,那他也有了出兵的理由,现在大隋边军已经枕戈待旦,杨林只等他消息一到,马上就能尽起一万铁骑奔袭草原,既然草原做不成三国演艺,那就让他群雄割据吧。

    “如果阿波死了,西突厥和都会乱七八糟,到时候应该能为大隋争取五年的时间吧!”坐在案前,斛律云有些郁闷的想着,手中毛笔在帛书上慢慢的鬼画符。将最后一个字写好,他拿起帛书抖了抖,晾干了上面的墨迹,这才将其卷起,装在一个竹筒中,递给身后的齐国远:“往雁门。”

    这是专门和杨林联系的密信,一日两封,通报着草原上的最新战况。杨林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此战分出胜负,他就可以带着一万铁骑北上,趁阿波立足未稳之际突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每个人都觉得阿波必胜,胜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可是就在此时,决战双方却因为一只奇兵的关系,胜负完全逆转。

    <hr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