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官人,吹灯耕田

正文 第十六章 成了香饽饽

    齐大郎这番务实的话让张巧儿深感欣慰,也正合张巧儿的心意———先前张巧儿还担心齐大郎会是个迂腐刻板的酸秀才,会瞧不起经商这个行当呢!

    于是张巧儿马上出言鼓励道:“官人,这可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官当不当的确是不打紧,可这钱咱可得继续挣下去,别说我们很快就得替三娘备一份嫁妆,就是二弟也差不多该说亲娶妻了……这些事儿哪一桩不都得要钱?”

    张巧儿见齐大郎连连点头附和她的话,悬着的那颗心才落了下来,随后才问起了齐大郎的打算:“先前官人你说早已有了打算,那你打算如何?”

    “我早已仔细琢磨过了———若是我能有幸得以被选进去太学教书,那这也算是份稳定的差事,赚取的银钱也不会比当官的俸禄少……”

    这教书的确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书生的另一条出路,且这教书说起来简单、其实细分之下也有好几种情形———一种是学问不大出众的落第秀才,他们大多只能去些乡下地方的小书塾教书,赚取的束脩往往以物事和吃食居多。

    另一种同样是落地的秀才,不过他们大多学问还不错、且家世清白的,那便有可能被请去一些大户人家里头,给年幼的孩童启蒙、或是教那些深居简出的小娘子读书识字,赚取的束脩多为银钱、也还算是丰厚可观。

    最后一种则是高中但却不愿意出仕的登第士子,这样的人算是人才、是有资格到太学去教书的,且教得好日后还可以升为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教授。当然,就算是登第士子想要进太学教书,也是需要通过考核的,并且还必须找当朝在职的官员保荐,才能获得考核资格。

    在齐大郎仔细的解说下,张巧儿很快就弄清楚进入太学教书的好处———其实和现代社会的公务员差不多,只要你有本事、经人保荐后通过了考核、成为了太学里头的教书先生,那你从此就算是有了个铁饭碗。

    且能够给整个太学的学生上课,将来可以发展出多少人脉啊!哪怕退一步来讲,将来齐大郎若是不想在太学教书了,依然可以走关系谋个一官半职,他出仕为官的资格一辈子都会在,不会因为进入太学教书而被取消。

    除此之外,张巧儿想得比齐大郎更为久远一些,并且还直接想到了现代的补习班———要是齐大郎在太学里教出了名气来,那就可以效仿现代的老师在古代开个补习班,专门给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补习,这也是个不错的赚钱好路子啊!

    再说了,学生的父母为了孩子将来能够金榜题名,什么钱不愿意花?补习这点小钱更是十分乐意掏,指不定为了让齐大郎对自家孩子多费点心思,家长还会争先恐后的送礼上门等等……

    张巧儿越想越乐呵,越YY越觉得教书先生是一份既清闲、又有很“钱”途的职业!并深刻的认为教书比辛辛苦苦的走关系、花钱打点,然后被派去当个芝麻绿豆官强多了!且太学这个工作环境更是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不像官场那样处处都存在勾心斗角、也不用害怕当不好官掉脑袋等等!

    于是张巧儿心思辗转过后,马上一脸支持的说道:“到太学里教书好!我觉得这个差事再好不过了,咱就干这个了!只不过先前你说得考核、还得找人保荐才行,这两点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这保荐对那些当官的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比谋官可是容易多了!我想堂叔公一定会愿意帮我们一把,”齐大郎说着伸手拍了拍张巧儿的手背,自信满满的安抚她道:“至于进太学的考核,这点可是一点都难不倒我,你官人我这些年来的书可没白读、肚子里装着满满的学问呢!”

    齐大郎如此有自信张巧儿自是满心欢喜,不过面上她却故意啐了他一口:“呸!这八字都还没一撇呢,你就把尾巴翘上天去了!要是到头来你没通过考核被刷下来,我看你到时候还有没有脸到我跟前来!”

    齐大郎晓得张巧儿是在和他说笑,于是索性和她耍起了花枪来:“倘若我轻松通过了进太学的考核,四娘你打算如何奖赏我?”

    张巧儿闻言斜斜的横了齐大郎一眼,风情万种的娇嗔了句:“谁说我要奖赏你了?你就自个儿在哪儿臭美吧!”

    齐大郎听了马上把脸凑了过来、“不知羞耻”的去咬张巧儿的耳垂,并故意语带暧昧的说道:“那可不行,你官人我拼死拼活的挣钱养家,你连个小小的奖赏都不肯给,那我可就浑身都提不起劲儿来了……”

    眼下张巧儿和齐大郎是呆在自个儿的屋子里,因此张巧儿也没什么顾忌、当下就不客气的揭了齐大郎的老底:“你少给我来这套!就你昨晚折腾出来的花样,我才不信你会浑身没劲儿!”

    “这我可不管,总之我要是顺利通过考核,到时我们再恩爱的时候,四娘你必须得乖乖的听我一回、不许再向昨晚那般反抗,我们一定要照着那画上的姿势来一回……”

    齐大郎说着手便马上不安分起来了,显然想提前把这奖励给要了,张巧儿见了当下便没好气的把他给推开,嗔道:“青天白日的你想干什么?我们还在说正经事呢!你可别没个正经、白日宣淫!”

    齐大郎此时虽然对自家媳妇儿嘴馋不已,可也不好在白天干那档子事,于是只能起身猛灌了几口凉水,去了一身火后才清了清嗓子、慢慢的和张巧儿说起了正经事来:“我能有谋官的机会,这都多亏了你娘家那边的亲戚,因此我想把机会让给小二一事,我们还是得事先和岳母她老人家商量下才是,得了她老人家的允许、我们才能按自个儿的盘算行事。”

    齐大郎事事都想得如此周到、张巧儿自是十分赞同,随后二人便一起合计见了吴氏该怎么说比较妥当,毕竟齐二郎又不是吴氏的女婿、吴氏未必赞成把大好的机会让给他,得靠齐大郎和张巧儿一起出面劝服她才行。

    且先不说张巧儿夫妇打算如何劝吴氏答应此事,却说朱二娘这头又闹出了个幺蛾子,竟又回了趟娘家、明言她婆母想把银瓶嫁给齐大郎为妾!

    原来这银瓶的病一直都不见好转,让朱二娘的婆母李氏忧心忡忡,可这心病还得心药医,李氏知道银瓶的病必须得齐大郎才能治好。于是李氏一得知齐大郎高中后、便起了把银瓶嫁给他为妾的念头,心想着齐大郎将来定是要出仕为官的,那把银瓶嫁给官老爷当妾、倒也不算是委屈。

    并且如果李氏不决定这么做,那银瓶很可能会就这样一直病下去,将来别说是嫁给人为妾了,恐怕最终连嫁人的机会都没就香消玉损了……

    李氏打定主意后,自是把这差事派到了朱二娘的头上,让朱二娘回娘家和姜氏商量这件事,并且明言朱二娘如果没把这件事办好、就不用回去见她了,她也不会承认朱二娘这个儿媳妇儿!

    而这事既然和朱二娘的命运牵连在一起,那朱二娘自是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把它办成了!因此李氏一发话、朱二娘就火急火燎的赶回了朱家,见了姜氏后一股脑的把李氏嘱咐的话倒了出来,并且还添油加醋的说了许多齐大郎纳银瓶为妾的好处。

    朱二娘把该说的都说完后,硬是挤出了几滴眼泪、拉着姜氏的袖子哀求道:“娘,我婆母都已经把话说得这般清楚了,她甚至都不惜让我那小姑子给大哥当妾了,想来是铁了心要用这个法子把银瓶的病治好、绝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娘您就看在我是他们家媳妇儿的份上,出面帮我把这件事给办了吧!”

    姜氏听了朱二娘的话后却是沉着一张脸,语带不悦的说道:“这事没得商量,我不会让你那小姑子进门的!再说了,你又没犯‘七出’里头的哪一条,根本就不用怕那李氏拿休妻一事压你!她要是敢随随便便的把你休了,我就上衙门告她去!”

    朱二娘见姜氏依旧不肯帮她,当下就恼了:“娘,我到底是不是您的亲生闺女?我都被婆母逼到这样的境地了,您还是不肯帮我一把?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姜氏的想法其实很自私、也很离经叛道,完完全全不像是一个母亲会有的想法———姜氏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把一儿一女拉扯长大,这期间她孤身一人吃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苦,因此等孩子们都长大了后、她只想自私的为她自己而活,更是不想再为朱二娘这个外嫁女操什么心。

    并且在给齐大郎纳妾这件事上,姜氏其实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所以无论朱二娘怎么求她、求她几次,她都不会心软改变主意,只会觉得朱二娘很没出息,都长大嫁人了还处处都要依靠寡母,也让她因朱二娘的没用感到十分恼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