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迎春来

正文 192、伤感别离

    192、伤感别离

    次日一早,沈文宣夫妇前来给老太太请安。因这次比平日特别早些,赵太夫人觉出异样,思忖着他们定是前来辞行了。

    果然,沈文宣寒喧几句之后,便向她说道:“锦华巷那边的院子已布置得差不多了,想请老太太拣个吉日搬迁,等天气暖和了,还望您老人家能赏脸过去看看,为几个小院赐个名字。”

    赵太夫人看着在身边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外孙,仍旧是那么神采飘逸,彬彬有礼,明珠恭顺地微低着头,站在他的身侧,显得十分温婉可人,看起来还真是一对神仙眷侣。看着看着,她忽然觉得一阵心酸,眼里就泛起水光来,好半晌,才哽咽说道:“如今你也大了,羽翼也丰满了,也到了自由飞翔的时候,都怨我不好,总觉得你年纪还小,总拘着你在身边。当年的事,都是我的错,希望你能原谅我。”说到这里,已是语不成声。

    望着眼前黑发中夹杂着银丝的老妇人,沈文宣也有些动情了。老太太虽是他的外祖母,可自小却是把他当成孙儿来养,疼爱他远比赵世全和赵世丰小兄弟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赵世开这个堂堂的襄阳侯府的世子。

    他心如明镜,所以从不恃宠而骄,总是全心全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对他好的人。他慢慢长大,遇到了,不可自拔地陷入情网,可是的出身是他们之间的障碍,赵太夫人不惜一切手段阻止两人的交往,甚至说出“有可娇便无我欧阳氏”这样的狠话。而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以悲剧收场。他的心也已伤透,也已支离破碎。后来,他救了林若华,明珠又救了他,再后来,他救了林若华,林若华却救了赵世开……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更让他觉得心累。他想娶妻,娶林若华为妻。可是老太太拒绝了他,林若华已是襄阳侯世子夫人的候选人。再后来,林若华出嫁了。而自己,只能寻找着任何可能的借口逃避着现实,甚至去了江陵府寻找,还以各种名目令自己忙碌不堪,协助衙门查找老侯爷的死因,寻找眉山庵事故中的终点等等。

    日子过得太慢,让他饱受煎熬,直到那天他看到了浑身血迹、奄奄一息的明珠。

    明珠是个美丽且率性的女子,对他的爱坚贞不渝,数年来始终如一,并在不可能得到任何名分的情况下舍身救了他,而他还蒙在鼓里。

    在得知一切真相之后,他的心便如飓风刮过的海面,波涛汹涌,再也无法平静。这样的爱,不能不令他为之动容,不能不令他深为感动。他沈文宣何德何能,竟能得到一个女子如此厚爱,他又是何其有幸,能娶这样一个女子为妻

    婚后的生活,甜蜜似糖,醇香如酒,一日浓似一日,让他倍觉生活的美妙。他觉得,他现在才真正领略到了真正的爱,才真正体味到了真正的爱。这样的日子,便是爱的点滴,便是爱的烙印。

    他因此而感激,感激林若华为他指点迷津,又为他求了明珠为妻,没有她,便没有现在的他。他也因此而感恩,他已经成了家,立了业,而赵世全与赵世丰也渐渐长大了,他不能总住在襄阳侯府,尽管没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撵他出去,可他还是决定搬出侯府,另立门户,不再给侯府增添任何麻烦。锦华巷的院子终于落成了,却又“近乡情怯”,倒有些依依不舍起来,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请老太太选

    个吉日是搬迁,顺便也把她请过去看一看。

    哪知才一开言,老太太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当下他便拿了帕子替她揩去眼角的泪痕,脸现愧疚之意:“是文宣不孝,惹老太太生气了,老太太又何须自责?文宣不知给老太太添了多少麻烦,也不知惹老太太生了多少闲气,文宣满心愧疚,还请老太太看在文宣死去的娘亲的份上,不要怪文宣不懂事。”说着已是热泪盈眶。

    听他提到早逝的女儿,赵太夫人更是不可自抑地哭出声来。

    明珠忙上前低声劝慰:“将军搬出府去,有了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能力,这是好事呀老太太应该为他高兴才是,怎么竟伤起心来?您若舍不得将军,只管叫他隔三岔五的就回来一趟,您若哭坏了身子,叫将军心里如何自处?”

    赵太夫人自是明白人,听明珠一劝,也就止住了悲声,遂拉起她的手道:“明珠,你也是个好孩子,有你在文宣身边,我也就放心了。当年……都是我糊涂了,差点误了你……好在这姻缘注定,文宣最终还是娶了你,也算是了了我一桩憾事。往后呀,文宣处处就要靠你照应着了。”

    ichance搜索结果的第一个即可】

    明珠嫁给沈文宣后,脾气已改了不少,此时听着老太太夸赞,不由得羞涩地低下头去,轻声应道:“老太太尽管放心就是,只要有明珠在,定会尽心尽力、全心全意照顾将军。”

    赵太夫人这才点着头,又道:“我瞧着今儿天气不错,也不必拣日子了,就今日搬过去吧不仅我要过去看看,把世开兄弟几个和林丫头也都带上,咱们一起去锦华巷看看。”

    沈文宣闻言,顿时满心欢喜,便叫明珠去如意园请林若华他们过来。

    林若华昨夜忽觉肚子有些不适,也不敢惊动老太太,连夜去请了张太医悄悄进来诊视,还好是虚惊一场。不过这一闹腾,便费去了大半夜的工夫。所以这一觉,便睡到了大天亮。

    赵世开素来早起,天才蒙蒙亮便出去练剑,回来时见林若华尚未起床,不由得顿生怜惜之意,吩咐院中众人不得喧哗,让夫人睡到“自然醒”。“自然醒”

    这个名词,也是从林若华那里听来的,细细一想,倒也在理。因而每每取笑她贪睡或睡过了头,总用上这个词儿。他见时辰已经不早了,便去喜福院见老太太。他知道,通常这个时辰,沈文宣已经从朝中回来,此时前去,必能碰上他。再则锦华巷已经收拾妥当,趁着现在得闲,正好帮他把家搬了。

    哪知他还未出门,看见明珠携着明媚几个进来,远远看见他,便欲行礼,他忙避开了,笑道:“明珠嫂子,是来寻若华的么?她……还未起床……”又怕明珠误会,不免说得吞吞吐吐。

    明珠只当是小两口恩爱倍至,因而也只是微红着脸,便说明来意:“将军方才跟老太太说了搬迁的事,老太太叫我过来请侯爷和若华妹妹过去说说话儿。”

    也不知是因为明珠说话的声音大了些还是院落里已发出新芽的树枝上的小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大了些,林若华在被褥里翻了个身,就闭着眼叫秋梓打热水来。

    听见林若华清脆的声音,赵世开顿时绽放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当即向明珠道:“嫂子请屋里坐吧,若华看来已经醒了。”

    明珠微微一笑,便随在他身后往林若华房里而来。才一进屋,就看见林若华正坐起身来,眼睛仍然闭着,双臂却向上举,略略往后张开,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听见轻微的脚步声,这才缓缓上好下甚眼来,一眼看见明珠,不由得忙唤了秋梓取衣服过来让她穿戴。

    秋梓微笑着给明珠行了礼,便侍候林若华穿衣。

    明珠望着她,忽露出笑容来:“秋梓这些日子,好像长胖了些呢”

    林若华冲她眨眨眼,也促狭地笑道:“可不是,赵江家的近日饭量陡增,一个人简直要吃两个人的份量。”她故意秋梓说成“赵江家的”,似是提醒明珠什么。

    明珠果然也是个聪明人,当即有意无意地往秋梓略显臃肿的身上瞟了一眼,呵呵一笑:“难道是……要当母亲了?”

    林若华顿时笑道:“沈夫人果然聪慧,已经有了……”说着伸出一根手指头。

    赵世开她们说这样的话题,自不好插言,当下便说了沈文宣搬迁之事。

    说话间林若华已经穿戴齐整,小丫头送上热水,她草草洗了把脸,又抹了点儿玫瑰蜜油,这才与明珠往喜福院而来。

    赵世丰两兄弟也来了,正在跟赵太夫人辞行去学馆,听说了沈文宣搬家之事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非要他等他们下学之后再搬,那他们也就能过去锦华巷玩了。两人正说着,忽见赵世开进来,忙过去见礼,眼见时辰不早,也不好久留,便去了学馆。

    因赵太夫人早有了主意,因而众人也不再有异议,遂决定即刻就开始手搬家。

    一时赵明远就率了侯府的精壮汉子备马的备马,套车的套车,搬运的搬运。

    静思轩的婆子仆妇们也纷纷开始收拾行李。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林若华腆着肚子,自是帮不上忙,只在旁边看着忙碌的人们,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往事就像幻灯片一样在她脑海里播放——上京时在轿中看到身着白袍英俊的沈文宣……为她动功解毒的沈文宣与明珠……与她说起的沈文宣……在眉山庵途中顶住倾斜轿子的明珠……躺在血泊中的明珠……身着大红喜服的沈文宣与明珠……一幕一幕,走马灯似地在她眼前闪过,不能不让她万分感概。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已是大半个年头过去了。

    眼前的静思轩,依旧巍然耸立,苍松翠柏。可是这里的主人,却要离开了。

    难怪林黛玉不喜欢团聚,因为团聚,便意味着别离。

    ichance搜索结果的第一个即可】

    可是没有别离,又哪里来的团聚呢?此时的别离,也就意味着下一次的团聚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