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花间一梦

正文 第四十六回【上】

    话说婉玉同秀、明二人在花间一梦楼里听戏,待戏散了,三人到岁寒居用饭。吃罢饭又说笑了一回,秀微见婉玉面带倦色,便笑道:“姐姐招待我们姊妹一日,也辛苦了,我们这就告辞了。”婉玉也不再留,送到二门,命丫鬟取了礼物相赠。

    明微先了轿,此时有个小丫头子跑上前道:“姑娘们慢走,我们家奶奶说还有样东西给三姑娘。”说完轻轻一拉秀微的衣袖,使了个眼色。

    秀微会意道:“那不劳烦送来,我去取罢。”跟在那丫头身后往门里走,刚拐过一面影墙,只见梅书达正立在那里,头上挽着赤金盘螭簪,身穿一袭碧色寒梅暗花缎面出毛斗篷,面色如玉,双眼黑亮,如点漆一般。

    秀微一怔,只觉胸口怦怦乱跳,心里已明白八九分了,仍做了无事状,拜道:“见过梅二公子。”

    梅书达微微笑道:“这么多礼做什么?妹妹近来可好?你给我做的词配了曲子,我喜欢的紧,前儿个我托你三哥给你捎了两部书,你可收到了?”

    原来当时梅书达托李杉给秀微带了两部书,均是《诗经》,其中在《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旁用朱砂点了一朵小小的梅花。秀微哪有不明白的,只没料到梅书达开门见山说出来,脸便有些红了,低声道道:“收到了。”

    梅书达心里一紧,手攥了拳,定定的看着秀微。秀微忍着羞意,抬起头看了梅书达一眼,含笑道:“《关雎》这一首,极佳。”说着又垂下头,脸上已染了红霞。

    梅书达闻言大喜,只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上前迈了几步道:“我同你想的是一样的。”

    秀微却往后退了一步,道:“那又如何,你可能自己做主了?”

    梅书达笑道:“虽不能自己做主,但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你肯了,就只管等着便是。”

    秀微低头不语,半晌道:“我该走了,回头该让人生疑了。”说着转身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明眸朝梅书达一溜,口中道:“我等着你就是。”说完紧走两步走了出去。梅书达看着秀微背影,一时神思摇曳,心中慢慢捏定主意,慢慢踱步回去。不在话下。

    且说待送走了李家姊妹,婉玉命丫鬟婆子将物什收拾了,歪在床头闭目养神。此时从门外进来两个婆子,见婉玉闭目睡着,不敢惊动,只垂手站在门口。婉玉却听见声音,睁开眼一瞧,便道:“你们两个回来了?打听得怎么样了?”

    两个婆子连忙上前道:“回奶奶话,已经向孝国府的下人们打听过了。说起明姑娘,都说是有些呆气,多半时日都在屋里做针线。倒极乖顺老实,他们太太说什么便听什么,性子腼腆羞涩,跟生人从不说话的。原来明姑娘的大丫鬟,看她好性儿,就愈发欺负起来,明姑娘也忍着不说,直到他们太太知晓了,才把人打发出去了。”

    另一婆子道:“府里的下人都说秀姑娘从小就会讨人欢喜,嘴甜,手也巧,常亲手做了吃食和衣裳往他们老爷那儿送,还极要强。八九岁的时候,孝国公有一回听她和香姑娘弹琴,笑她们俩弹得稀松,远不及她们大姐姐在这个岁数时弹的。香姑娘听了也就过去了,秀姑娘嘴上不说,回去日夜练琴从没停过,手磨破了皮,出了血,也一声不吭的,谁劝都不听,愣是把一首长曲子弹得分毫不差,从孝国公嘴里听出一个‘好’字来,方才罢休。还有一次,姨娘让她和香姑娘试着持家,因是头一回,难免想得不周,出了岔子,惹得太太不高兴,派人数落了一回,连她们姨娘也遭了牵连。秀姑娘哭了一场,谁想下个月,她自己求到孝国公跟前,要再管一次,这一遭起早贪黑,只管得旁人说不出一个‘不’字,才算了结了。”

    婉玉道:“她如今在孝国府也协理管家?”

    那婆子答道:“不管了。因管了这一回,有许多人家都上门来探听,她就跟褚姨娘说,如今她姐姐还未订亲,不如让香姑娘日后持家理事,她年纪还小,倒不十分着急。再往后褚姨娘死了,家里的权让太太尽数收了回去,这一节也就不再提了。”

    婉玉听了默默出神。采纤抓了一把钱赏了两个婆子,将人打发走了。怡人上前低声道:“奶奶,达二爷来了。”

    婉玉回过神道:“他今儿个不上翰林院了?”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轻笑了一声。

    怡人道:“哪个姑娘要得,哪个要不得,奶奶心里怕是有数了罢?”

    婉玉道:“急什么,再看看,婚姻大事岂同儿戏?娶不好媳妇,拖累达哥儿一辈子,必然要仔仔细细的。多出去打听打听,沉住了气,若有缘分,自然也跑不了。”说完换衣裳去见梅书达,不在话下。

    话说秀微和明微回到孝国府,顾氏立时把明微唤到跟前问话,明微只说今日听了戏,又在一处说笑了一回,赞了两句霞官唱得好,又想起顾氏不准她多听戏,便止住不说了。顾氏也不再问,打发明微回房换衣裳,又把倚玲叫了过来,细细盘问。倚玲原是顾氏房里的二等丫鬟,因办事老成妥帖才拨到明微房里,这厢听顾氏问起在杨家的事,便把来龙去脉原原本本说了,顾氏登时心里一沉,暗道:“坏了,若按着倚玲这么说,梅家对三丫头也不是无意,那丫头鬼精鬼精的,论起手段心思,十个明丫头也不是她对手,万一真讨得了人家欢喜,明丫头这桩好事便毁了!这小蹄子真真儿的可恨,比那死了的贱人更该死!”顾氏越想心中越恨,面色铁青,忽冷笑道:“以为我就没办法治你了?梅家若没看上明丫头,你以为你就能如愿?我还没死呢,容得了你这般张狂!”

    顾氏又想了一回,命人到户部右侍郎胡大人家送帖子,又到孝国公李岑跟前百般说起梅家和梅书达的好处,道:“我瞧着梅家对咱们明丫头也极喜欢,梅婉玉来的时候,我才微微透个意思,他们便立刻请了明丫头上门做客了。”

    李岑捻着胡子笑道:“梅家清贵,梅海泉官声极佳,也颇得圣眷,家世是没得说了。前些时日,榛儿在家里宴请朋友,我还曾见过梅书达,称得上青年才俊,言语不俗,这般年纪就登科做了进士,是有真才实学的。”

    顾氏忙道:“可不是,不止有学问,还生得一表人才的,打着灯笼都找不着这么好的品格,跟咱们明儿正正相配。”

    李岑点头道:“若梅家有意,待上门提亲之日,我立时便应下来。”

    顾氏急道:“这么惹眼的人家,京城里不知有多少人眼热呢,咱们不赶紧订下来,万一让别人抢了先可怎么得了?”

    李岑道:“我跟梅家并不相熟,这样的事又怎么好咱们上去提?”

    顾氏道:“老爷糊涂,你在朝中不是有几个极好的朋友么,大理寺的赵大人,中书省的乔大人,这些都能跟梅家说上话。”

    李岑对梅书达颇为中意,听顾氏一说,便沉吟道:“我同神武将军张亮是故交,他们跟梅家是亲家……”

    话音未落,顾氏便喜上眉梢道:“对呀!我竟然忘了他们家!还有谁比亲家更近一步呢,让他们出面保媒,这事一准儿就成了。”

    李岑见顾氏眉飞色舞的神情,反倒清醒过来,登时沉了脸道:“不准找!咱们只需放出口风去,梅家有意,自然会找上门来,若没有意思,咱们巴巴的求了,岂不是自己找没脸?”

    顾氏忙道:“怎么会没有意思,我方才还说……”

    李岑瞪了顾氏一眼道:“请四丫头去就是对她也有意了?先歇歇你的心。三丫头的年纪也大了,若说婚事也应该先轮到她。二丫头的姑爷是你物色的,可嫁过去却日日受委屈,三丫头这趟要仔仔细细看清楚对方人品。”

    顾氏心中暗恨,唯有口中应声罢了。待回到自己房里,又暗暗思量道:“老爷不管,我这做亲娘的岂有不管之理?”当下命人准备,第二日便带了明微亲自到神武将军府上拜访,待见了张亮之妻陈氏,便请她保媒,又竭力说梅家对明微中意。陈氏是个极热心之人,见顾氏殷切,又见明微娇憨秀美,当下便应允下来。不在话下。

    这一日,婉玉忽接到家中书信,梅海泉要赴京述职。杨晟之不敢怠慢,忙将他与婉玉住的房子腾出来,又按梅海泉喜好布置。婉玉道:“没准儿爹爹直接住二哥哥那儿去。”杨晟之笑道:“定是要在咱们家住几日的。”珍哥儿心有惴惴,小胖手拉着婉玉的裙子问:“外祖父要来么?”婉玉抚了他脑袋一把,道:“外祖父这一趟来就是为着检查你的课业,还不赶紧回去把书背熟了,再练几篇字,回头功课有差池,你外祖父就要好生管教了。”这一袭话登时唬得珍哥儿一溜烟儿跑去念书了。

    闲言少叙。梅海泉抵京之日,杨晟之和梅书达向翰林院告假,亲自到码头迎接。婉玉在家左盼右盼,一会儿便打发人去问一声到了没有。珍哥儿却巴不得外祖父不到才好,猛背了一早《论语》,这时候有点蔫蔫的。

    约莫中午时分,丫鬟一叠声传话说人到了,婉玉忙披了斗篷,牵着珍哥儿站在二门处迎接。不多时,只见梅海泉和吴夫人双双被人簇拥着走了进来,婉玉又惊又喜,连忙迎上前拜道:“女儿见过父亲、母亲。”

    吴夫人一把扶起来,握着婉玉的手上瞧下瞧,见女儿面色红润,精神爽朗,便知日子过得顺心,不由笑起来道:“比走的时候胖了些了。”婉玉又让珍哥儿行礼,珍哥儿便要跪拜。吴夫人连忙道:“外头地上凉,再冻着孩子,咱们进屋也不迟。”

    众人进屋,分长幼落座,杨晟之亲自奉茶,珍哥儿上前磕头。梅海泉把珍哥儿叫到跟前问了两句,珍哥儿一向敬畏外祖父威严,这厢紧张不免答得不太流利。吴夫人一把拉过外孙搂在怀里道:“身上的尘还没落定呢,怎么就盘问起孩子来了?远儿和达儿见你都跟鼠避猫似的,珍哥儿还是个小孩子呢,你板着脸再唬着他。”

    梅海泉撩起眼皮看了梅书达一眼,道:“他能怕我?背地里不知道又捣鼓出什么,给我惹是生非。”

    梅书达笑嘻嘻道:“儿子给您老人家争气还来不及,哪敢惹祸呢。”说着举着茶壶过去,殷勤给梅海泉添茶。

    婉玉道:“父亲信上说就他一个人来述职,母亲怎么也来了?”

    吴夫人道:“我一来是为着看看你,你到京城来,我始终是不放心,天天牵肠挂肚的,总要亲自见一眼心里才踏实。二来……”说到此处看了梅书达一眼,从怀里掏出两封信道:“是为了达儿。”

    婉玉把信接过一瞧,只见一封是梅书达写给吴夫人的,信上写自己极中意孝国府三姑娘李秀微,欲求爹娘做主。另一封则是紫萱之母陈氏所写,信上竭力赞孝国府四姑娘李明微,欲给两家做媒。婉玉不由一愣,吴夫人道:“怎么又是三姑娘又是四姑娘,又是秀微又是明微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梅书达听了抢几步来到跟前把信拿了过来,把陈氏的信粗粗看了一遍,登时大怒,心中暗道:“顾氏这么一提,我若想改求三姑娘便难了!”一把将信纸团了往地上一掷,咬牙道:“做他的清秋大梦罢!自己养不好亲女儿,倒想寻便宜往我这儿送,真当我是傻子不成!”又冷笑道:“我知道孝国府那位太太是什么意思,打听咱们家名声好,又见着我有官位,家中又有嫂子理事,尤其还有个不纳妾的家法,她就想把呆子一样的闺女嫁过来享福,我凭什么当冤大头,揽个说不会说、做不会做的麻烦累赘进门!”

    吴夫人见梅书达横眉立目,便问婉玉道:“这,这是怎么回事?”

    梅书达不等婉玉开口,便道:“孝国公的填房顾氏,膝下只有一个亲女儿,就是这个四姑娘李明微,大字不识几个,不通人情世故,又有个小家子气的脾性——见着生人就不说话,一身的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顾氏自见我第一回,我就知道她打什么主意,后来我每次去都把四姑娘叫出来。她也不想想,自己的亲女儿哪样拿得出手?容貌不算尖儿,性情不算尖儿,品格也不算尖儿。娶个这样的进门,我还不如买个花瓶摆在屋子里头,好歹还赏心悦目些!”

    梅海泉举着茶碗正要喝,听了梅书达一番话,立时把脸一沉,呵斥道:“给我住嘴!看你这飞扬跋扈的样子!”

    梅书达登时不言,垂着手站立一旁,表情仍有些愤愤然。梅海泉把茗碗往案上一放,道:“孝国府的事我是知道些的,李岑为人还是有几分骨风,但旁人皆言他内宅杂乱,是非太多,同他们家结亲还是算了。”

    梅书达猛一抬头,急道:“父亲,我……”

    梅海泉瞪了梅书达一眼道:“这事不准再提了!你已入翰林院一年之久,怎么还心浮气躁,丝毫不见长进,现在就借你姐夫的书房,去默一遍家训。”

    梅书达只觉一团硬石堵在胸口,朝婉玉望了过来,婉玉对他使了个眼色,梅书达只得道:“是,父亲。”退了出来。

    梅书达垂头丧气的往回走,刚出二门,小厮观棋便跑进来道:“二爷,孝国府三姑娘打发人来给小姐送信,人就在门口了,听说二爷也在这里,就死活央求好歹见二爷一面。”

    梅书达立时跟观棋从角门走了出去,只见一个身量细瘦的丫头正守在门口,见了梅书达忙行礼道:“见过二爷。”又急匆匆道:“我是三姑娘的丫鬟清芷,我们姑娘如今不好了!太太背着老爷私自做主,将她许配给户部右侍郎胡大人的长子做填房,听说过几日就要下聘了!”

    梅书达大吃一惊,道:“你们家老爷不知情?”

    清芷急红了眼眶道:“老爷领了皇上的差事,出门去了。太太是想趁老爷不在的功夫把生米煮成熟饭,可怜我们家姑娘……”说着泪便滴了下来。

    梅书达本就对顾氏十分恼怒,如今更将怒意激到了十分,心中冷笑连连,暗道惹到你梅爷爷头上,我不搅合你个天翻地覆,这事怎能算完。他本就胆大包天,脑筋极快,略一思量便生出一计,对清芷道:“你慌什么,不是有我在呢。你回去让你们姑娘照我说的做,让她宽心,我与她说过的话,自然句句作准。”言罢嘱咐清芷一番。

    打发走清芷,梅书达便回书房默写家训,但因在梅海泉处憋堵了一口气,方才怒火攻心又难免添了几重忧思顾虑,内火与冷风一激,外侵风邪,内外焦煎之下,到晚间便病倒了,此病来势汹汹,夜里便在婉玉处住下,一干人等皆担心不已。
Back to Top